一种自动绕线式绕组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66498 阅读:3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绕线式绕组元件,包括绕线筒、线圈和菱格薄膜,所述线圈由一根导线缠绕所述线筒而成,所述菱格薄膜间隔设置在所述线圈中。所述一种自动绕线式绕组元件由一根导线,一次性完成绕组的线圈绕制,使得所完成的线圈的线匝排列更均匀,从而使绕组拥有更强的稳定性,而且所述一种自动绕线式绕组元件制作成本更低,实用性强。(*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感元件,尤其涉及一种自动绕线式绕组元件
技术介绍
在电子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微机型继电保护和电子式电表逐步占据了主导地 位,在继电保护和测量中,电压互感器等测量、监控仪器作用越发重要。而绕组作为电压互 感器的核心部件,其功能与作用,直接决定了电压互感器的性能。绕组是一种是电阻和电感结合的一种电子元件,在通电时会产生电磁感应现象, 从而实现电压的按比例转变。传统的绕组元件,为了方便线圈间点胶菱格薄膜片的替换,都会采取根据绕组所 要承受的电压将绕组线圈分为数个部分的方法,如图2所示的绕组元件将线圈分为A段、B 段两部分,A段承担约整个电压的一半,B段承担约整个电压的另一半。在线圈的绕制过程 中,A段绕制结束后,要安装中间电极。由于受中间电极的安装尺寸影响,且要确保安装尺 寸,B段绕制结束后安装尺寸需严格控制,如用相同线径的导线不能保证其安装尺寸,所以 B段所用导线尺寸与A段不同。此外还需考虑绕组的绕制过程中得充分考虑线圈之间的涨 包系数、排线系数等问题。绕组的整个制作过程麻烦,所需时间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绕线式绕组元件,针对现有绕组元件的不足,提供了 一种制作成本更低,制作效率更高,稳定性更强的绕组元件。本技术一种自动绕线式绕组元件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其目的—种自动绕线式绕组元件,包括绕线筒、线圈和菱格薄膜,其中,所述线圈由一根 导线缠绕所述线筒而成,所述菱格薄膜间隔设置在所述线圈中。上述的自动绕线式绕组元件,其中,所述线圈包括多层线匝层。上述的自动绕线式绕组元件,其中,所述导线缠绕所述绕线筒成多个线匝;一层所 述线匝层由所述多个线匝排列组成。上述的自动绕线式绕组元件,其中,相邻两个所述线匝层之间设有多层菱格薄膜。上述的自动绕线式绕组元件,其中,所述的各层菱格薄膜的厚度均相同。上述的自动绕线式绕组元件,其中,所述各线匝层间的菱格薄膜的层数不相同。上述的自动绕线式绕组元件,其中,所述绕线筒由绝缘材料制成。上述的自动绕线式绕组元件,其中,所述绕线筒上的所述两端的线匝层的层数小 于中间的线匝层的层数,且所述线圈呈梭型。采用本技术一种自动绕线式绕组元件其优点在于1.本技术一种自动绕线式绕组元件可通过机器自动绕线,无需更换漆包线线 规,薄膜自动切割,且生产效率提高。2.本技术一种自动绕线式绕组元件性能强,稳定性好,且大大降低了绕组元件的制作成本及时间,实用性强。3.本技术一种自动绕线式绕组元件与原有技术的绕组元件相比,在相同精度 下,拥有更大的容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自动绕线式绕组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原有技术的绕组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自动绕线式绕组元件,其可由全自动绕线机绕制,包括绕 线筒1和线圈2,所述线圈2由一根导线缠绕所述绕线筒1而成。绕线时,先将所述导线围 着所述绕线筒1绕成数个线匝,而所述数个线匝紧密排列组成线匝层3。在所述线匝层3上 方覆盖数层菱格薄膜4,紧接着继续在数层菱格薄膜4上绕另一层线匝层3,重复上述的步 骤,直至完成预算的绕组。所述绕线筒1上的所述两端的线匝层3的层数小于中间的线匝 层3的层数,使得所述绕线筒1上的所述线匝层3由两端至中间逐渐增加,所述线圈2呈梭 型。值得注意的是,所述各层菱格薄膜4的厚度相同,但在不同的所述线匝层3间设有的所 述菱格薄膜4的层数不同,所述菱格薄膜4用于阻挡各线匝层3互相之间产生的电容。所述 自动式绕组元件的所述线匝层3的数量及所述菱格薄膜4的层数皆由绕组所需承受的过电 压强度计算得出。如图2所示绕组为原有技术的绕组元件,分为线圈A段和B段,在所述A 段线圈缠绕结束后安装中间电极,而受中间电极的安装尺寸影响,要确保电极的安装尺寸, B段缠绕结束后电极的安装尺寸也需适合,如用相同线径的导线不能保证其电极的安装尺 寸,所以B段的线圈必须根据需要使用不同线规的漆包线,这造成在线圈的制作过程繁琐, 而在线圈中插入所述菱格薄膜4的工作量大,且难度高。但所述的自动绕线式绕组元件的 菱格薄膜3可通过全自动绕组机自动切割,所以可大大提高绕组导线绕组的效率。所述绕 线筒1由绝缘材料制成,在电压互感器中,一般设有多个绕组,其中,一个绕组可套入另一 个绕组中,实现连接,所述绕线筒1起到了两个绕组间绝缘作用。本技术一种自动绕线式绕组元件利用全自动绕线机只使用一根导线,一次性 完成导线的绕制,使得导线的绕制更均勻,以往的原有技术的绕组元件绕线过程中涨包系 数大,排线系数大等问题现在都可以得到解决,使得绕组元件的性能更稳定,且在相同精度 下,拥有更大的容量。如表一所示表一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绕线式绕组元件,包括绕线筒、线圈和菱格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由 一根导线缠绕所述线筒而成,所述菱格薄膜间隔设置在所述线圈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绕线式绕组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包括多层线匝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绕线式绕组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缠绕所述绕线 筒成多个线匝;一层所述线匝层由所述多个线匝排列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绕线式绕组元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线匝层之 间设有多层菱格薄膜。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绕线式绕组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层菱格薄膜的 厚度均相同。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绕线式绕组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线匝层间的菱格 薄膜的层数不相同。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绕线式绕组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筒由绝缘材料 制成。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绕线式绕组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筒上的所述两 端的线匝层的层数小于中间的线匝层的层数,且所述线圈呈梭型。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绕线式绕组元件,包括绕线筒、线圈和菱格薄膜,所述线圈由一根导线缠绕所述线筒而成,所述菱格薄膜间隔设置在所述线圈中。所述一种自动绕线式绕组元件由一根导线,一次性完成绕组的线圈绕制,使得所完成的线圈的线匝排列更均匀,从而使绕组拥有更强的稳定性,而且所述一种自动绕线式绕组元件制作成本更低,实用性强。文档编号H01F27/28GK201829314SQ20102054560公开日2011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8日专利技术者于文虎, 李博文 申请人:上海吴淞电气实业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绕线式绕组元件,包括绕线筒、线圈和菱格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由一根导线缠绕所述线筒而成,所述菱格薄膜间隔设置在所述线圈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博文于文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吴淞电气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