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铜套组入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14924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3 16: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自动铜套组入机,它包括机架(21),机架(21)安装有落料管(2)、导向管(24)和第一驱动缸(31),第一驱动缸(31)的活塞杆上连接有压杆(29),落料管(2)末端与导向管(24)连通,导向管(24)的管内壁设有卡位台阶面(26),导向管(24)由左右对称的两根半圆管壁(24.1)拼合而成,两个半圆管壁(24.1)的上端均与机架(21)铰接,两个半圆管壁(24.1)的外圆周面的圆弧槽内套合有弹性箍圈,压杆(29)、导向管(24)和位于下压工位的工件(30)的螺钉孔(30.1)同轴线。该铜套组入机能全自动将铜套挤压、组装入工件(30)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自动铜套组入机,它包括机架(21),机架(21)安装有落料管(2)、导向管(24)和第一驱动缸(31),第一驱动缸(31)的活塞杆上连接有压杆(29),落料管(2)末端与导向管(24)连通,导向管(24)的管内壁设有卡位台阶面(26),导向管(24)由左右对称的两根半圆管壁(24.1)拼合而成,两个半圆管壁(24.1)的上端均与机架(21)铰接,两个半圆管壁(24.1)的外圆周面的圆弧槽内套合有弹性箍圈,压杆(29)、导向管(24)和位于下压工位的工件(30)的螺钉孔(30.1)同轴线。该铜套组入机能全自动将铜套挤压、组装入工件(30)内。【专利说明】全自动铜套组入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车配件机械领域,具体讲是一种全自动铜套组入机。
技术介绍
铜套包括套管和直径大于套管的头部,套管和头部一体铸造成型。在汽配行业中,经常需要将铜套挤入某些工件内,如汽车后视镜的驱动器的盖体和底座之间是经过螺钉连接的,但为保证足够的强度,先将盖体和底座卡接,然后在盖体和底座的螺钉孔内挤压入铜套,最后采用螺钉固定。现有技术中,将铜套挤入工件完全是依靠人工操作的,效率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自动铜套组入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机架(21),机架(21)上可转动安装有工位切换转盘(22),机架(21)上还安装有带驱动机构的自动进料槽道(1)、分料机构、落料管(2)、导向管(24)和第一驱动缸(31),第一驱动缸(31)的活塞杆上连接有压杆(29),自动进料槽道(1)末端与分料机构连通,分料机构与落料管(2)首端连通,落料管(2)末端与导向管(24)连通,导向管(24)的管内壁设有用于卡住铜套(13)头部(13.2)避免铜套(13)掉落的卡位台阶面(26),导向管(24)由左右对称的两根半圆管壁(24.1)拼合而成,两个半圆管壁(24.1)的上端均与机架(21)铰接,两个半圆管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刚舒卫星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精成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