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流化床锅炉底部吸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263738 阅读:2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循环流化床锅炉底部吸尘装置,包括吸尘管,吸尘管上开设吸尘口,吸尘管与风箱连通,风箱与风机连通,风箱上有进风口,进风口上安装挡风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采用与风箱相通的吸尘管对排渣产生的扬尘进行吸收,减少了环境污染,有效改善工作环境;结构简洁合理,无需额外能源消耗,使用成本低等。(*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循环流化床锅炉装置,具体是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底部吸尘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循环流化床锅炉,在运行中为保证燃烧的稳定,需定期对炉内废渣进行放出, 以维持炉膛料层压差。为了保持废渣的活性,有利于灰渣的综合利用和节能,一般采用干式 排渣法进行排渣,但是干式排渣法在排渣时,在输送装置交界处会产生大量扬尘,污染工作 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底部吸尘装置,它可以解决公知 技术中存在的不足,采用与风箱相通的吸尘管对排渣产生的扬尘进行吸收,无需额外能源 消耗,有效改善工作环境。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循环流化床锅炉底部吸尘 装置,包括吸尘管,吸尘管上开设吸尘口,吸尘管与风箱连通,风箱与风机连通,风箱上有进 风口,进风口上安装挡风板。所述吸尘管上安装控制阀。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采用与风箱相通的吸尘管对排渣产生的扬尘进行吸收, 减少了环境污染,有效改善工作环境;结构简洁合理,无需额外能源消耗,使用成本低等。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对照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主体结构有吸尘管2,吸尘管2布置在循环流化床锅炉4底部。在 吸尘管2上开设吸尘口 3,为了提高吸尘效果,循环流化床锅炉4底部的吸尘管2上设置4-6 个吸尘口 3。所述吸尘管2与风箱9连通,风箱9与风机5连通,风箱9上有进风口 8,进风 口 8上安装挡风板6。为了控制吸尘管2的开闭,在无需吸尘时关闭吸尘管2,在吸尘管2上安装控制阀 7。本技术使用时,将吸尘管2布置在循环流化床锅炉4底部与炉渣输送带1间。 当循环流化床锅炉4进行排渣时,打开控制阀7,打开风机5向循环流化床锅炉4内吹风,通 过控制挡风板6来控制进风口 8的进风量,从而可以调节吸尘管2的吸风量,达到吸尘的目 的。权利要求循环流化床锅炉底部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尘管(2),吸尘管(2)上开设吸尘口(3),吸尘管(2)与风箱(9)连通,风箱(9)与风机(5)连通,风箱(9)上有进风口(8),进风口(8)上安装挡风板(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底部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吸尘管(2)上 安装控制阀(7)。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循环流化床锅炉底部吸尘装置,包括吸尘管,吸尘管上开设吸尘口,吸尘管与风箱连通,风箱与风机连通,风箱上有进风口,进风口上安装挡风板。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采用与风箱相通的吸尘管对排渣产生的扬尘进行吸收,减少了环境污染,有效改善工作环境;结构简洁合理,无需额外能源消耗,使用成本低等。文档编号F23C10/18GK201582807SQ20092025327公开日2010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18日专利技术者王成华 申请人: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阿第八化肥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循环流化床锅炉底部吸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尘管(2),吸尘管(2)上开设吸尘口(3),吸尘管(2)与风箱(9)连通,风箱(9)与风机(5)连通,风箱(9)上有进风口(8),进风口(8)上安装挡风板(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成华
申请(专利权)人: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阿第八化肥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