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减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258912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减振装置,包括安装板、若干个减振垫和过渡板,安装板上开有大孔用于穿过被减振设备,大孔周围对称分布有凸台;过渡板用于安装被减震设备,外围有安装支耳,中心部位开有圆孔使得被减震设备穿过;若干个减振垫套在钢套外圈上,两端的减振垫外径大于中间部位的减振垫外径,并且大于过渡板安装支耳的通孔内径,中间减振垫的外径等于过渡板安装支耳的通孔内径,中间各减振垫的厚度之和等于过渡板安装支耳的通孔深度,固定螺钉从钢套中间穿过,将过渡板固定在安装板上。本组合减振装置的减振效果良好,总的振动衰减率达60%以上。(*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减振装置,尤其是用于挠性陀螺惯性测量装置等对振动敏感的高 精度设备的减振装置。
技术介绍
在振动环境中,高精度设备往往受振动的影响较大,导致元器件受损或电气性能 变差、输出精度降低,甚至完全不能工作,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减振装置,通过该装置将振动 能量减弱,使此类设备能够不受振动环境的影响,能够正常有效的工作,发挥其高精度的优 势。目前,对于设备的减振安装一般采用直接在设备下安装减振器的方式,这种方法 对于减振要求不高的设备有效,而对振动敏感型的高精度设备往往不能满足要求。首先,减 振器的安装需要空间,设备上必须伸出足够长的安装支耳,支耳越长导致设备的刚度越差, 振动时会出现高频波动效应,在传递曲线上耸立多个共振峰。如果要提高刚度,会以增加 重量为代价,这样反过来又会影响减振效果,从而影响设备的工作精度;其次,为了减小减 振系统中坐标系之间的振动耦合,消除角振动,应使被减振设备的重心与减振器的弹性中 心处于同一平面,这对设备本身的结构设计带来很高的要求,尤其对复杂结构并有灵敏元 器件的高精度设备很难做到;第三,安装操作费时费力,尤其对于操作空间小的情况带来困 扰。一般情况,对于设备的减振,要同时安装3 4组减振器,在操作空间狭小的情况下,将 设备安全安装到位并满足安装精度要求和力矩要求,确实给操作者带来了困难,而且不能 满足快速装卸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减振效果不理想、安装操作不方便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组 合减振装置,大大降低了操作难度,提高了设备的安装精度,并且实现了快速化装卸的要 求。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安装板、若干个减振垫和过渡 板。安装板与设备安装面连接,安装板上开有大孔用于穿过被减振设备,大孔周围对称分布 有若干个凸台,凸台中心开有通孔;过渡板外围有与安装板的凸台位置相对应的安装支耳, 安装支耳上开有通孔,过渡板中心部位开有圆孔用于穿过被减振设备,过渡板上有若干个 设备安装孔,用于安装被减震设备;减振垫为粘弹性阻尼材料,若干个减振垫套在钢套外圈 上,各减振垫的内径等于钢套外径,两端的减振垫外径大于中间部位的减振垫外径,并且两 端减震垫的外径大于过渡板安装支耳的通孔内径,中间减振垫的外径等于过渡板安装支耳 的通孔内径,中间各减振垫的厚度之和等于过渡板安装支耳的通孔深度,所有减振垫的总 厚度与钢套长度相同,固定螺钉从钢套中间穿过,通过对应的凸台和安装支耳用螺母和垫 圈将过渡板固定在安装板上,形成组合减振装置。所述安装板为硬铝合金铸件毛坯加工成型,或者采用铝合金厚板或玻璃钢厚板加工成型。所述安装板采用腹板加筋结构,在开孔部位的底面有环形加强筋,围绕着环形加强筋有多条辐射状的加强筋,从安装板的孔中心向周围辐射,从而增加安装板的刚度。所述过渡板采用下沉结构,即过渡板安装设备的部分深入安装板的大孔内,以便 降低设备的重心,实现与减振垫的弹性中心共面。所述过渡板用硬铝合金板材或玻璃钢板材加工成型,或者直接用玻璃钢模压成 形。所述过渡板的圆孔周边有环形加强筋,从而增加过渡板的刚度。所述钢套、固定螺钉和垫圈采用合金结构钢加工成型,表面采用发黑保护。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组合减振装置属于被动减振情况,由于外界的振动不是 直接激励干扰设备,而是先激励安装板,经过减振垫的衰减,大部分振动能量被吸收和耗 散,传递到过渡板上时振动能量已经能够被设备所接受。减振垫的衰减功能主要靠材料的 阻尼来实现,阻尼材料具有内损耗、内摩擦的特点,阻尼材料内部组织的摩擦和相互错动, 使相当一部分振动能量转化为热能而耗散,达到振动衰减的目的。轴向振动主要靠过渡板 安装支耳上下面处的减振垫来衰减,径向振动主要靠过渡板安装支耳通孔内的减振垫来衰 减,达到各个方向均可减振的目的。本组合减振装置的减振效果良好,总的振动衰减率达 60%以上。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过渡板为不下沉结构的组合减振装置图;图2为过渡板下沉结构的组合减振装置图;图3(a)为安装板的结构俯视图,图3(b)为安装板的结构仰视图;图4为不下沉结构的过渡板图;图5为下沉结构的过渡板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中采取了一种组合减振装置,包括的零部件有安装板1、减振垫2、减振垫 3、减振垫4、过渡板5、钢套6、固定螺钉7、垫圈8、定位销9。安装板1与过渡板5通过4组 减振结构连接在一起,形成组合减振装置,被减振设备只需通过3 4个螺钉直接固定在过 渡板5上即可。减振垫材料为粘弹性阻尼材料,每组减振结构均由减振垫2、减振垫3、减振垫4、 钢套6、垫圈8组成,每个减振垫都套在钢套6外圈上,与两端的垫圈8形成“工”字形。其 中,减振垫4嵌套在过渡板5的安装孔内,其厚度等于孔深,三种减振垫的总厚度与钢套长 度相同。固定螺钉7从“工”形结构中间穿过,用标准螺母、垫圈将过渡板5固定在安装板 1上,形成组合减振装置。过渡板5上另有4个设备安装孔,用于安装设备10,设备10的定位面与2个定位 销9相靠,以保证设备安装精度。2个定位销9插入安装板1的定位销孔内,从安装板1的 通孔中穿过,完成安装后取下2个定位销9。过渡板5为4边形,外形包络减振结构及设备安装支耳即可,中心部位设有与设备10相同尺寸的圆孔,圆孔周边有环形加强筋。过渡板 5用硬铝合金板材、玻璃钢板材加工成型,或直接用玻璃钢模压成形。安装板1为硬铝合金铸件毛坯加工成型,或铝合金厚板、玻璃钢厚板加工成型。为 了增加刚度,采用腹板加筋结构,外形包络减振结构并考虑使用部位的连接关系,周边有安 装孔及定位孔,用于定位和在使用部位连接固定。安装板1上开大孔,用于被减振设备穿 过,孔周围对称分布4个凸台,凸台中心打有固定螺钉7通过孔,其中一个凸台上同时有2 个 销孔;有凸台的一面表面平整、光滑,作为安装面。为了增加安装板1的刚度,另一面在开 孔的部位有较高的环形加强筋,围绕着环形加强筋有多条辐射状的加强筋,从安装板1的 孔中心向周围辐射。钢套6、固定螺钉7、垫圈8、定位销9用合金结构钢加工成型,表面发黑保护,装配 前应将表面油污清理干净。为了满足安装精度的要求,设备上设定一侧面为定位面,安装时与两个定位销形 成的基准面靠紧,控制间隙差即可。只须拧紧4个螺钉就可以完成设备的安装,安装完毕取 下两个定位销。实例1,以重量为6. 4kg的被减振设备作为实施实例作以介绍过渡板5、四组减振垫、钢套6、垫圈8与安装板1通过固定螺钉7连接形成组合减 振支架,如图1所示。过渡板5为图5不下沉结构形式,采取对称的4点减振,减振垫安装孔位与设备安 装孔位错开一个角度(约90° ),形成连接刚度上的互补,各安装点位置到设备轴线的距离 相等或相近,这样每个支承点处减振垫所承受的力相等,即为Ri = Σ ff/4(i = 1,-,4),Σ W 是设备和过渡板5的总重。否则,载荷条件变化很大,将导致减振系统发生不均勻变形,产 生摇摆运动。过渡板5采用铝合金2Α12板材加工成形,保证上下表面平整、光滑,其平行度 控制在0. IOmm 0. 15mm之间。钢套的长度为25mm,减振垫2、减振垫3、减振垫4套在钢套6外,钢套两端各有一 垫圈8,组成“工”字形结构,减振垫2、减振垫3、减振垫4被压在2个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减振装置,包括安装板、若干个减振垫和过渡板,其特征在于:安装板与设备安装面连接,安装板上开有大孔用于穿过被减振设备,大孔周围对称分布有若干个凸台,凸台中心开有通孔;过渡板外围有与安装板的凸台位置相对应的安装支耳,安装支耳上开有通孔,过渡板中心部位开有圆孔用于穿过被减振设备,过渡板上有若干个设备安装孔,用于安装被减震设备;减振垫为粘弹性阻尼材料,若干个减振垫套在钢套外圈上,各减振垫的内径等于钢套外径,两端的减振垫外径大于中间部位的减振垫外径,并且两端减震垫的外径大于过渡板安装支耳的通孔内径,中间减振垫的外径等于过渡板安装支耳的通孔内径,中间各减振垫的厚度之和等于过渡板安装支耳的通孔深度,所有减振垫的总厚度与钢套长度相同,固定螺钉从钢套中间穿过,通过对应的凸台和安装支耳用螺母和垫圈将过渡板固定在安装板上,形成组合减振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敏李绪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二一○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