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体组织填补材料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25267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以促进附着细胞的生长并提高干细胞的附着性为目的。提供活体组织填补材料及其制造方法,所述活体组织填补材料是磷酸钙(例如β-TCP)多孔体形成的圆柱状骨架材料,其具有下述形状,即通过大约相同厚度的隔离部件,将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多个贯通孔相互分隔。并且在该活体组织填补材料中,形成四边形的贯通孔,且在隔离部件的表面上形成多个凹部和孔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活体组织缺损部分再生时使用的。
技术介绍
近年来,对于由摘除骨肿瘤或外伤等产生的骨等活体组织的缺损部分,通过填补骨填补材料等活体组织填补材料,可以使骨再生从而修复缺损部分。作为骨填补材料,已知羟基磷灰石(HAP)或磷酸三钙(TCP),但从体内无异物残留方面考虑,使用例如由β-TCP等磷酸钙多孔体形成的骨架材料。使β-TCP与骨缺损部分的骨细胞接触时,破骨细胞吞噬β-TCP,成骨细胞形成新骨,进行所谓的重建骨过程。即,随着时间的推移,填补到骨缺损部分的骨填补材料被自身骨所置换。另一方面,为了提高手术后骨缺损部分的修复速度,有提案提出了使用培养骨等活体组织填补体,所述培养骨等活体组织填补体是通过下述方法制造的将骨填补材料浸在取自患者的骨髓液中,通过将骨髓液中含有的骨髓间质干细胞和骨填补材料共同培养,以此进行制造。将通过培养获得的骨填补材料作为骨架,以此将含有大量增殖的骨髓间质干细胞的骨填补体填补至骨缺损部分,所以与手术后在体内使细胞增殖的方法相比,该方法可以大幅缩短填补材料被本身骨置换所需的天数(参照,植村等2人,“在使用生物分解性β-TCP多孔材料的骨中的组织工程-活体组织内增加强度的新材料オスフエリオソ—”,医疗朝日,朝日新闻社,2001年10月1日,第30卷,第10号,p.46~49)。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即使使用多孔体作为骨填补材料,骨髓间质干细胞也仅留在骨填补材料表面,骨髓间质干细胞很难充分地附着在骨填补材料内部。而且,即使细胞附着在骨填补材料上,也不能使细胞成长必需的成分等渗透到内部,另一方面,细胞废弃物在细胞周围滞留从而阻碍细胞废弃物顺利地交换。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所述活体组织填补材料促进附着细胞的成长并且对于干细胞的附着性高。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单元。本专利技术的活体组织填补材料,其特征在于,其具有下述形状通过大约相同厚度的隔离部件,将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多个贯通孔相互分隔。该活体组织填补材料,由于具有上述形状,可以确保大的表面积,从而表面上可以附着更多的细胞。而且,通过贯通孔,细胞可以容易地附着到填补材料内部,同时通过贯通孔也可以容易地进行细胞废弃物的交换。上述活体组织填补材料,也可以为蜂窝状。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活体组织填补材料,优选在所述隔离部件上,形成凹部或/和孔部。本专利技术的活体组织填补材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具有混合工序、形成工序和烧结工序,所述混合工序中,将具有低于烧结温度的熔点的粒状固体与形成了浆状的原料相混合;所述形成工序中,将与所述固体混合的所述原料供给至成型模具,从而形成成型体,在所形成的成型体中,通过大约相同厚度的隔离部件将多个贯通孔相互分隔;所述烧结工序中,烧结该成型体。所述成型体也可以为形成蜂窝状的蜂窝成型体。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活性组织填补材料的外观示意图。图2A是图1中II-II剖面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图2B是图1中II-II剖面的其它例子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活性组织填补材料的制造流程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进行蜂窝成型时所使用的蜂窝成型模具的外观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含有固体的蜂窝成型体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图1~图5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活体组织填补材料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骨填补材料(活体组织填补材料)10是由磷酸钙(例如,β-TCP)多孔体形成的圆柱状骨架材料,如图1所示,并且骨填补材料10具有下述蜂窝状的形状,即通过大约相同厚度(例如0.05mm~0.5mm程度)的隔离部件12将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多个贯通孔相互分隔。贯通孔11主要为四边形,如图2所示,在隔离部件12的表面形成多个凹部13和孔部14。下面对由以上构成的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骨填补材料1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骨填补材料10的制造工序如图3所示,具有混合工序(S01)、形成工序(S02)和烧结工序(S03),所述混合工序(S01)中,将熔点低于烧结温度的如图5所示的粒状蜡珠(固体)15与形成浆状的原料相混合;所述形成工序(S02)中,将混合了蜡珠15的原料,浇注到如图4所示的蜂窝成型模具16中,从而形成蜂窝成型体17,其中在所形成的蜂窝成型体17中,通过大约相同厚度的隔离部件12将如图5所示的多个贯通孔11相互分隔;所述烧结工序(S03)中,烧结蜂窝成型体17。下文,对各工序加以说明。混合蜡珠15的(S01)工序中,首先,根据例如特开平5-237178号公报公开的方法,在调整好的混合发泡的水性发泡浆液中,混合由β-TCP制作的颗粒状成型体,制作浆状原料。将蜡珠15混合到该原料。接着,对形成蜂窝成型体17的(S02)工序加以说明。在该工序中,将混合了蜡珠15的原料,供给至如图4所示的蜂窝成型模具16,从而制作如图5所示的蜂窝成型体17。在图4所示的蜂窝成型模具16的上部形成漏斗状的原料注入口18。另一方面,在模具下部的内部,例如,分别延平行于蜂窝成型模具16各边的方向形成具有0.1mm宽的狭缝19,并且通过通路20将原料注入口18的下端部和狭缝19的一个端部连通。从原料注入口18加入的原料通过通路20渗透到各狭缝19内部。于是,蜂窝状的蜂窝成型体17从蜂窝成型模具16的下端面21排出,其中所述蜂窝状的蜂窝成型体17中有四边形贯通孔11和分隔各贯通孔11的隔离部件12形成。此时,如图5所示,在隔离部件12内部,蜂窝状成型体17的剖面的构成含有蜡珠15。接着,对烧结蜂窝成型体17的(S03)工序加以说明。例如,根据特开平5-237178号公报公开的方法,将蜂窝成型体17干燥后烧结。此时,由于蜂窝成形体17的内部含有的蜡珠15的熔点比烧结温度低,通过烧结时的加热将蜡珠15熔融后,则熔融蜡珠15流出到隔离部件12外部,从而将熔融蜡珠15从贯通孔11移至蜂窝成型体17外部,以此除去蜡珠。这样,如图2A和图2B所示,在隔离部件12的表面和内部形成凹部13和孔部14。下面对将细胞添加到上述得到的骨填补材料10来制作所需骨填补材料的过程加以说明。首先,从肠骨等提取出骨髓液,将该骨髓液进行离心分离等的适宜的浓缩处理后,向培养容器内提供MEM(Minimal Essential Medium最小必需培养基)以及添加了FBS(Fetal Bovine Serum胎牛血清)等的生长因子的培养基,并将培养基与上述浓缩处理液混合,进行原代培养,制作去除了不需要成分的含有间质干细胞的细胞浓缩液。接着,将该细胞浓缩液渗透到按上述方法制备的骨填补材料10的全部。然后加入到含有成骨细胞分化诱导因子如地塞米松等的骨形成培养基中,进行传代培养。这样,所得到的骨填补体具有由间质干细胞分化的成骨细胞和由间质干细胞产生的骨基质,因而具有骨形成作用。对于该骨填补材料10,由于构成蜂窝成型,可以确保大的表面积,同时也容易控制孔径,从而可以自由地制造最佳大小的贯通孔。此外,由于具有贯通孔11,间质干细胞可以容易地附着直至骨填补材料10的内部,同时,通过贯通孔,对于间质干细胞可以容易地进行废弃物的交换。另外,由于不仅形成作为多孔体的孔,还形成凹部13,所以间质干细胞容易附着到隔离部件12的表面,可以使充分量的细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活体组织填补材料,其具有下述形状:通过大约相同厚度的隔离部件,将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多个贯通孔相互分隔。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袴塚康治高宫裕儿贞森克也
申请(专利权)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