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侧面柱撞加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28378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汽车侧面柱撞加强结构,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可保护乘员的生存空间、减少乘员损害程度,提高乘坐安全性的汽车侧面柱撞加强结构。包括顶盖前横梁内板和与顶盖前横梁内板外侧面贴合叠放的顶盖前横梁外板,在所述的顶盖前横梁内板与顶盖前横梁外板的贴合面之间围设有腔体。(*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车身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汽车侧面柱撞加强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的汽车车身结构中,车体上的顶盖前横梁不仅起到承载车身负荷的作用,而且在侧碰尤其是侧面柱撞中起到了保护乘员的生存空间、减少乘员损害程度的重要作用,而普遍使用的顶盖前横梁一般是包括顶盖前横梁内板和顶盖前横梁外板,顶盖前横梁内板与顶盖前横梁外板贴合叠放,双层的结构形式虽然在侧面柱撞时抵御顶盖前横梁变形的能力有所加强,但往往由于强度不足而无法满足相关的测试及标准要求。 中国专利轿车顶盖加强结构(CN201068166Y)公开了一种汽车顶盖加强结构,它是在顶盖结构刚度较弱、易变形的中部区域下方横向贯穿设置一横梁,将横梁两端通过连接件与位于顶盖两侧的侧围顶上内蒙皮加强件连接。虽然此装置通过在顶盖的中部区域增设横梁来提高顶盖的强度,但增设的横梁只能对顶盖起支撑作用,减少在装配及正常使用过程中导致的顶盖变形,而在发生侧面柱撞时发挥的抵御顶盖变形能力不足,仍然无法起到保护乘员的生存空间、减少乘员损害程度的作用,而且增设的横梁不仅使车体重量增加,也提高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可保护乘员的生存空间、减少乘 员损害程度,提高乘坐安全性的汽车侧面柱撞加强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顶盖横 梁结构不合理、成本高,在侧面柱撞时顶盖横梁抵御侧碰变形能力差,从而无法保护乘员的 生存空间、使乘员的损害程度增加的技术问题。 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汽车侧面 柱撞加强结构,包括顶盖前横梁内板和与顶盖前横梁内板外侧面贴合叠放的顶盖前横梁外 板,在所述的顶盖前横梁内板与顶盖前横梁外板的贴合面之间围设有腔体。通过在顶盖前 横梁内板与顶盖前横梁外板的贴合面间设置腔体,腔体相当于在顶盖前横梁内板或顶盖前 横梁外板上增设了加强筋,从而在结构上提高了顶盖横梁的强度,同时在车体侧面柱撞时, 腔体可吸收侧碰能量,并通过腔体改变侧碰力的传导方向,从而使顶盖横梁变形量减少,有 效的保护了乘员的生存空间,减少乘员损害程度,提高乘坐安全性,而且无须增加零部件, 车体重量保持不变,结构简单,成本低。 作为优选,在所述的顶盖前横梁内板的内侧面上或顶盖前横梁外板的外侧面上设 有凸起,所述的凸起与前横梁外板的内侧面或顶盖前横梁内板的外侧面围合成腔体。通过 在顶盖前横梁内板或顶盖前横梁外板上设置凸起形成腔体,结构简单,易于成型加工。 作为优选,在所述的顶盖前横梁内板的内侧面上设有内板凸起,在所述的顶盖前 横梁外板的外侧面上设有外板凸起,所述的内板凸起与外板凸起贯通围合成腔体。通过内 板凸起与外板凸起围合成腔体,强化了顶盖前横梁的加强效果,加大了腔体空间,侧碰能量吸能力增加,减少车体变形量,提高乘坐安全性。 作为更优选,所述内板凸起设于外板凸起相对应的顶盖前横梁内板上。通过内板凸起与外板凸起对应设置,使顶盖前横梁内、外板同步吸收并传导侧碰力,从而使顶盖前横梁内、外板变形量一致,从而提高了顶盖前横梁的强度,最大化的抵御顶盖前横梁变形。 作为优选,所述腔体内设有导力加强板,所述的导力加强板平行夹设于腔体所在的顶盖前横梁内板与顶盖前横梁外板之间。通过在腔体所在的顶盖前横梁内、外板间平行夹设导力加强板,可增加顶盖前横梁的强度,提高顶盖前横梁的抵御变形能力,结构简单,成本低。 加强板凸起可以朝向顶盖前横梁外板的一侧,作为更优选,所述导力加强板上设有加强板凸起,所述的加强板凸起朝向顶盖前横梁内板的一侧。通过在导力加强板上设置凸起提高导力加强板的强度和侧碰能量吸收,结构简单,本低。 因此,本技术的一种汽车侧面柱撞加强结构具有下述优点通过在顶盖前横梁内、外板上的内板凸起与外板凸起围合成腔体,增加了顶盖横梁的强度,提高侧碰能量吸收,使顶盖横梁变形量减少,有效的保护了乘员的生存空间,减少乘员损害程度,提高乘坐安全性,结构简单,成本低;通过在腔体所在的顶盖前横梁内、外板间平行夹设导力加强板,可增加顶盖前横梁的强度,提高顶盖前横梁的抵御变形能力。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事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 : 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汽车侧面柱撞加强结构,包括顶盖前横梁内板1和顶盖前横梁外板2,顶盖前横梁内板1的外侧面与顶盖前横梁外板2的内侧面贴合叠放,并通过压力焊相连接,在顶盖前横梁内板l的内侧面上冲压成型有内板凸起41,与内板凸起41对应的顶盖前横梁外板2的外侧面上冲压成型有外板凸起42,由内板凸起41与外板凸起42围合形成腔体3,在腔体3所在的顶盖前横梁内板1与顶盖前横梁外板2间平行夹设有导力加强板6,在导力加强板6上朝向顶盖前横梁内板1的一侧冲压成型有加强板凸起5,导力加强板6的边沿夹持在腔体3周围的顶盖前横梁内板1与顶盖前横梁外板2间,并通过压力焊分别与顶盖前横梁内板1或顶盖前横梁外板2固定连接。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在顶盖前横梁内板1与顶盖前横梁外板2叠合的内侧面上冲压成型有凸起4,凸起4与前横梁外板2的内侧面围合形成腔体3,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构思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侧面柱撞加强结构,包括顶盖前横梁内板和与顶盖前横梁内板外侧面贴合叠放的顶盖前横梁外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顶盖前横梁内板(1)与顶盖前横梁外板(2)的贴合面之间围设有腔体(3)。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汽车侧面柱撞加强结构,包括顶盖前横梁内板和与顶盖前横梁内板外侧面贴合叠放的顶盖前横梁外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顶盖前横梁内板(1)与顶盖前横梁外板(2)的贴合面之间围设有腔体(3)。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侧面柱撞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顶盖前横梁内板(1)的内侧面上或顶盖前横梁外板(2)的外侧面上设有凸起(4),所述的凸起(4) 与前横梁外板(2)的内侧面或顶盖前横梁内板(1)的外侧面围合成腔体(3)。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侧面柱撞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顶盖前 横梁内板(1)的内侧面上设有内板凸起(41),在所述的顶盖前横梁外板(2)的外侧面上设 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立君丁勇吴成明何伟刘卫国钱国强林高泽李书福杨健赵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