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减振的固定组件及存储装置的固定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225240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减振的固定组件及存储装置的固定方法,其中,可减振的固定组件用以固定存储装置于机壳中,避免存储装置发生共振现象,固定组件包含框架及多个质量调整组件。框架设置于机壳中,且存储装置固定于框架中。各质量调整组件可替换地分别设置于框架,用以调整固定组件的共振频率。当发生共振,则替换质量调整组件,改变共振频率以避免存储装置的转动造成共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与固定组件有关,特别是关于一种可减振的固定组件及存储装置的固定 方法。
技术介绍
硬盘或光驱等存储装置都具备高转速的主轴,于运转过程中因主轴的偏心现象存 在,主轴会发生振动而影响存储装置的运作。以硬盘为例,高频且高振幅的振动,将导致读 写头无法与磁盘保持适当距离,甚至导致读写头撞击磁盘。同样地,高频且高振幅的振动也 会导致光驱的光学头无法精准地读取预定的数据轨道,导致读取错误,而必须重复地进行 读取动作此外,于设置存储装置的电脑机壳中,除了存储装置之外,也包含了其它持续运作 的振动源,持续地产生振动,影响存储装置的运作。为了避免振动影响存储装置的运作,于习知技术的固定组件中,于机壳与存储装 置之间设置缓冲组件,藉以吸收振动的动能,以降低来自存储装置内部或外部的振动的振 幅。在一般情况下,缓冲组件的阻尼系数及弹性系数若设定得适当,皆可有效地降低振动。然而,机构或结构都存在着共振频率,或称自然频率。当振动的频率接近甚至等于 共振频率时,便会发生共振现象,使机构、或结构上的振动振幅将快速地被放大,而超过缓 冲组件所能吸收的范围。亦即,当共振现象发生时,习知技术中的缓冲组件将无法发挥吸振 的效果。此外,包含存储装置在内的各种振动源的运作频率并非固定值,而是分别在特定 频率区间中运作。同时,前述的共振频率,同时受到所有结构的质量及刚性系数的影响(包 含机壳、固定组件及固定装置)。前述理由造成难以预测共振现象是否会发生,特别是当存 储装置变更后,由于质量及刚性系数(甚至是频率区间)都会改变,更导致了难以由固定组 件的初始设计中避免共振问题发生。专利技术内容习知技术中的存储装置固定组件,缺乏存在着难以避免共振现象发生的问题。见 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藉以避免共振现象发 生。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可减振的固定组件,用以固定存储装置于机壳 中,避免存储装置发生共振现象。固定组件包含框架及多个质量调制组件。框架设置于机 壳中,且存储装置固定于框架中,以固定存储装置于机壳中。质量调整组件可替换地分别设 置于框架,用以调整固定组件的共振频率。当存储装置运转过程中可能发生共振现象时,以 具备不同质量的质量调整组件替换原有的质量调整组件,藉以改变共振频率,从而避免共 振现象发生。本专利技术更提出一种存储装置的固定方法,用以固定存储装置于电脑主机的机壳 中,用以避免共振现象放大振动振幅。此方法是先固定设置框架于机壳中,并固定存储装置于框架上,藉以固定存储装置于机壳中。接着于固定可替换的质量调整组件于框架上,并运 运转存储装置。持续于频率区间运转存储装置,记录并分析存储装置的振动,以判断存储装 置是否发生共振。当发生共振,替换质量调整组件以改变共振频率,并重新运转存储装置以 确定于频率区间中是否发生共振。若无共振发生,则完成存储装置的固定。本专利技术是直接避免共振现象发生,而非被动地吸收因共振现象所被放大的振动。 因此,本专利技术更有效率地解决了习知技术中因共振现象造成存储装置无法运作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爆炸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4及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揭示替换质量调整组件。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另一剖面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8及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中,存储装置的固定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所揭露的可减振的固定组件,用 以固定存储装置800于机壳900中,并消除存储装置800运作产生的振动,或减少外部振动 对存储装置800的影响。存储装置800可为硬盘机或光驱等具有可动部件的存储装置800。 固定组件包含框架110及多个可替换的质量调整组件120。框架110设置于机壳900中,且存储装置800固定于框架110中。质量调整组件 120其中之一或多个设置于框架110之上,藉以避免共振现象发生。参阅图2及图3所示,框架110包含底座112及多个承载件114。底座112设置 于机壳900中,用以作为承载件114的固定基础。其中,底座112可为冲压成形的板件,具 有容置部112a,用以容置承载件114。承载件114为盒体,且各承载件114的尺寸为依序渐 缩。各承载件114容置于另一个尺寸相对较大的承载件114中,使该等承载件114依据尺 寸大小依序套迭。其中,位于最外层的承载件114固定于底座112的容置部112a,而存储装 置800固定于最内层的承载件114中。固定组件更包含多个缓冲组件130,用以供各承载件114之间互相连接,使每一个 承载件114都不直接接触其它承载件114。因此,振动的动能于相邻的承载件114之间传递 时,都必须先通过缓冲组件130,使振动的动能被吸收。此外,各承载件114分别具有开口,用以供另一个承载件114或存储装置800被置 入其中。该等质量调整组件120分别为盖体,且分别对应于各承载件114其中之一,用以被 固定于承载件114上,而局部或全部地覆盖承载件114的开口。各质量调整组件120除了 覆盖开口之外,且同时影响固定组件的总质量及有效刚性系数,从而决定固定组件的共振频率。参阅图4及图5所示,质量调整组件120为可替换,以替换为具有不同质量或刚性 系数的质量调整组件120,而改变固定组件的总质量及有效刚性系数。透过估算或实测,可 评估于存储装置运作的频率区间中,是否包含固定组件的共振频率。若共振频率落在前述 的频率区间中,则更换质量调整组件120至少其中之一,以具有不同质量的质量调整组件 120取代原有的质量调整组件120,改变固定组件的总质量及有效刚性系数,从而改变固定 组件及存储装置800的共振频率,避免共振频率落在存储装置800的运作频率范围之内。例 如图5所示,以质量相对较小的质量调整组件120替换原有的质量调整组件120,藉以提高 共振频率,使共振频率高于前述的频率区间。除了存储装置800之外,机壳900内部其它振 动源,例如系统风扇的运作频率,也是固定组件的共振频率所需要回避的。因此,除了透过 缓冲组件降低前述振动透过固定组件影响存储装置800之外,质量调整组件120的选择,也 同样要考虑到这些振动源的运作频率,以避免共振现象发生。图4及图5虽以质量调整组 件120及对应的承载件114进行说明,但实际上每一个承载件114所对应的质量调整组件 都可同时或个别地进行替换。如此一来,于电脑主机运作过程中,当存储装置800、系统风扇或其它振动源运作 且变化振动频率的过程中,可避免前述的振动频率与固定组件的共振频率重迭,从而避免 共振现象致使振动瞬间放大的问题发生。请参阅图6所示,于第一实施例中,更可设置多个缓冲组件130于存储装置800及 其所对应的承载件114之间,藉以连接存储装置800于承载件114,并进一步减少在存储装 置800及承载件114之间传递的振动。而承载件112及对应的质量调整组件120的数量也 可以进行变化。请参阅图7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所揭露的一种可减振的固定组件,用以固 定存储装置800于机壳900中,并消除存储装置800运作产生的振动,并减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减振的固定组件,用以固定存储装置于机壳中,避免该存储装置发生共振现 象,其特征在于,该固定组件包含框架,设置于该机壳中,且该存储装置固定于该框架中; 及多个质量调整组件,各该质量调整组件系可替换地分别设置于该框架,用以调整该固定 组件的共振频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减振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该框架包含底座,固定于 该机壳中;多个承载件,设置于该底座上,且该存储装置固定于该等承载件上;及多个缓冲 组件,用以供各该承载件互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减振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底座具有容置部,且该等 承载件设置于该容置部中。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减振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各该承载件为尺寸依序渐 缩的盒体,且依据尺寸大小依序套迭;其中位于最外层的该承载件固定于该底座,而该存储装置固定于最内层的该承载件中。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减振的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各该承载件依序迭合,位于 最下层的该承载件固定于该底座,且该存储装置固定于最上层的该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柏村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汉达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