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接触式柔性扁平电缆线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24501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面接触式柔性扁平电缆线连接器,其包括电路板板端插座与柔性扁平电缆线端插接头,电路板板端插座内设有端子,柔性扁平电缆线端插接头设有线端插件和柔性扁平电缆线,线端插件为绝缘面板,线端插件上设有槽,柔性扁平电缆线连接在线端插件的槽上,线端插件与端子插接,其中柔性扁平电缆线的铜芯是环绕于线端插件的槽上,当线端插件与端子插接时,线端插件上的柔性扁平电缆线的铜芯双面与端子接触,可以大大增加电路板板端插座与柔性扁平电缆线端插接头插接时连接导电的可靠性,解决柔性扁平电缆线与端子接触不良的问题。(*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路连接器,尤其涉及采用双面接触式柔性扁平电缆线的连接器。
技术介绍
柔性扁平电缆线在扫描仪、复印机、液晶显示器等机电一体的设备或者 仪器中应用非常普遍。电路板与电路板之间以及电路板与光学影像装置之间需要进行电 路连接,而为了保证这类电路连接的可靠性以及对运动的要求,一般采用柔性扁平电缆线。 柔性扁平电缆线外形呈扁平带状连接线,扁平带上沿长度方向布设有多根平行导线,如20 线、24线、32线、48线等,外层为绝缘层。柔性扁平电缆线整体呈柔性,这种电路连接方式非 常适合具有运动要求的两个电路板之间的电路连接。目前双面接触式柔性扁平电缆线连接器按插入方式分为ZIF结构(推拉式与翻盖 式),和NON-ZIF(焊接)结构。这两种方式,在柔性扁平电缆线与连接器内部端子对接时, 均采用一种单面接触的形式。因此在仪器搬动或使用时,可能发生端子与电缆线铜芯脱离 而导致接触不良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接触良好、连接导电可靠的 双面接触式柔性扁平电缆线连接器。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柔性扁平电缆线连接器包括电路板板端插座与柔 性扁平电缆线端插接头,电路板板端插座内设有端子,柔性扁平电缆线端插接头设有线端 插件和柔性扁平电缆线,线端插件为绝缘面板,线端插件上设有槽,柔性扁平电缆线连接在 线端插件的槽上,线端插件与端子插接,其中柔性扁平电缆线的铜芯是环绕于线端插件的 槽上,当线端插件与端子插接时,线端插件上的柔性扁平电缆线的铜芯双面与端子接触。上述的线端插件上的槽数量等于或大于柔性扁平电缆线的铜芯的数量。上述的线端插件的插入端两侧设有卡钩,卡勾在电路板板端插座的插孔两侧。本技术采用以上结构,当线端插件与端子插接时,线端插件上的柔性扁平电 缆线的铜芯双面与端子接触,可以大大增加电路板板端插座与柔性扁平电缆线端插接头插 接时连接导电的可靠性,解决柔性扁平电缆线与端子接触不良的问题。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双面接触式柔性扁平电缆线连接器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双面接触式柔性扁平电缆线连接器的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或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电路板板端插座2与柔性 扁平电缆线端插接头1。电路板板端插座2内设有端子3,柔性扁平电缆线端插接头1设有 线端插件4和柔性扁平电缆线5,线端插件4为绝缘面板,线端插件4上设有槽41,柔性扁 平电缆线5连接在线端插件4的槽41上,其中柔性扁平电缆线5的铜芯51是环绕于线端 插件4的槽41上,当线端插件4与端子3插接时,线端插件4上的柔性扁平电缆线5的铜 芯51双面与端子3接触。线端插件4上的槽41数量等于或大于柔性扁平电缆线5的铜芯 51的数量。线端插件4与端子3插接,线端插件4的插入端两侧设有卡钩42,卡勾在电路 板板端插座2的插孔两侧21,确保电路板板端插座2与柔性扁平电缆线端插接头1之间插 接更牢靠。 使用时,将线端插件4插入电路板板端插座2的端子3中,端子3的上下面与环绕于线端插件4的柔性扁平电缆线5的铜芯51紧密接触,从而实现柔性扁平电缆线5与端子 3的双面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双面接触式柔性扁平电缆线连接器,包括电路板板端插座与柔性扁平电缆线端插接头,电路板板端插座内设有端子,柔性扁平电缆线端插接头设有线端插件和柔性扁平电缆线,线端插件为绝缘面板,线端插件上设有槽,柔性扁平电缆线连接在线端插件的槽上,线端插件与端子插接,其特征在于:柔性扁平电缆线的铜芯是环绕于线端插件的槽上,当线端插件与端子插接时,线端插件上的柔性扁平电缆线的铜芯双面与端子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双面接触式柔性扁平电缆线连接器,包括电路板板端插座与柔性扁平电缆线端插接头,电路板板端插座内设有端子,柔性扁平电缆线端插接头设有线端插件和柔性扁平电缆线,线端插件为绝缘面板,线端插件上设有槽,柔性扁平电缆线连接在线端插件的槽上,线端插件与端子插接,其特征在于柔性扁平电缆线的铜芯是环绕于线端插件的槽上,当线端插件与端子插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光刘景友林亭苏世梁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捷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