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轮发电机气封防油雾溢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13255 阅读:3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轮发电机气封防油雾溢出结构,转子风扇高压区气源口通过接口法兰与总进气管相联通,总进气管出口分二路,其中一路通过管道从迷宫式油槽盖的上密封盖上层腔进入至上密封盖下腔排出止;另一路通过管道从迷宫式油槽盖的下密封盖下腔进入至下密封盖上腔排出止。通过在电机内部取压力气源,引到上下密封盖,平衡推力轴承油槽里的内外压力,将油雾回收,大幅提高了机组运行质量,减少了机组的维护工作量,确保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成本低、免维护、方便操作和提高工效的特点。(*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轮发电机气封防油雾溢出结构
本技术属于水轮发电机设备
,涉及一种采用气封管路且上下密封盖为双层密封的水轮发电机气封防油雾溢出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水轮发电机组推力轴承内部发生的甩油、油槽油雾的现象,在很多高转速 机组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在机组运行中,推力头和镜板外壁会带动沾滞的静油运动,使 油面因离心力的作用向油槽外壁涌高、飞溅或搅动,形成油雾,并从油槽盖板缝隙处溢出, 形成外甩油。因此,随着机组的运行,轴承温度升高,使油槽内的油和空气体积膨胀,因而产 生了内压,在内压的作用下,油槽内的油雾会随气体从盖板缝隙处溢出。推力轴承的油密 封不严密,不仅要多消耗润滑油,并将污染绕组,损坏绝缘,影响机组安全运行,针对上述缺 点,现多采用安装接触式密封油挡结构,但其成本高、需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成本低、免维 护、方便操作和提高工效的水轮发电机气封防油雾溢出结构。 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轮发电机气封防油雾溢 出结构,转子风扇高压区气源口通过接口法兰与总进气管相联通,总进气管出口分二路,其 中一路通过管道从迷宫式油槽盖的上密封盖上层腔进入至上密封盖下腔排出止;另一路通 过管道从迷宫式油槽盖的下密封盖下腔进入至下密封盖上腔排出止。 所述水轮发电机气封防油雾溢出结构设有集油槽,在集油槽的上导轴承座设有排 气管路。 在所述上导轴承座壁上均布有孔。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电机内部取压力气源,引到上下密封盖,平衡推 力轴承油槽里的内外压力,将油雾回收,大幅提高了机组运行质量,减少了机组的维护工作 量,确保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成本低、免维护、方便操作和提高工效的特 点。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l-接口法兰、2-总进气管、3-进气管、4-下密封盖、5-上密封盖、6-排气管、 7_油槽排气管、8_转子风扇高压区、9_上导轴承座UO-上导轴承腔Ul-迷宫式油槽盖、 12_集油槽、13-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一种水轮发电机气封防油雾溢出结构,转子风扇高压区8的气源口通过 接口法兰1与总进气管2相联通,总进气管2出口分二路,其中一路通过管道从迷宫式油槽 盖11的上密封盖5上层腔进入,在槽内形成一定的静压,从而阻止油气混合体向外泄露,起 到平衡上导轴承腔10的作用,再从上密封盖5下腔排出,接至厂房外;另一路通过管道从迷 宫式油槽盖ll的下密封盖4下腔进入,从下密封盖4上腔排出。同时,所述水轮发电机气 封防油雾溢出结构设有集油槽12,在集油槽12的上导轴承座9设有排气管路,可将油槽里 的油雾直接排出厂房外。另外,在推力头与油槽盖板密封处是负压区,会加重油的雾化和油 雾外逸,因此在上导轴承座9壁均布钻8-①8的孔13,用以平衡上导轴承座腔与集油槽腔内 的气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轮发电机气封防油雾溢出结构,其特征是:转子风扇高压区气源口通过接口法兰与总进气管相联通,总进气管出口分二路,其中一路通过管道从迷宫式油槽盖的上密封盖上层腔进入至上密封盖下腔排出止;另一路通过管道从迷宫式油槽盖的下密封盖下腔进入至下密封盖上腔排出止。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水轮发电机气封防油雾溢出结构,其特征是转子风扇高压区气源口通过接口法兰与总进气管相联通,总进气管出口分二路,其中一路通过管道从迷宫式油槽盖的上密封盖上层腔进入至上密封盖下腔排出止;另一路通过管道从迷宫式油槽盖的下密封盖下腔进入至下密封盖上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北福陈秀梅王来喜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明珠集团韶关众力发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