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星轮差动调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208904 阅读:2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立式星轮差动调速装置,主要包括主电机、辅助电机和行星差动机构,辅助电机和行星差动机构设于机座内,主电机经输入联接轴连接行星差动机构的太阳轮,多个第一行星齿轮啮合于内外齿轮内部;所述辅助电机直联蜗杆啮合蜗轮传动齿轮轴外齿轮,外齿轮啮合内外齿轮外部;行星差动机构的输出联接轴连接立式星轮传动机构输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行星差动机构连接立式星轮传动机构输出,在行星差动机构上设有主、辅两电机输入实现调速装置的无级调速软启动,整体结构紧凑,部件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成本低,且调速装置的传动比大,均载性能好,传动结构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适合重载行业使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级齿轮传动装置,具体涉及立式行星差动、少齿差星轮调速装置,用于冶金等低速重载行业如环冷机、磨机、炼篦机等传动装置。
技术介绍
在重载领域,设备启动时电机的启动电流较大,对供电网、电机自身具有很大的电流冲击,电网不平稳,电机自身易过热损坏。为此现有重载启动设备均增设辅助电机,在启动设备时可以首先启动辅助电机进行缓慢增速,达到一定转速后再启动主电机,主电机启动电流平稳无冲击。如专利号为200410046671.8公开的行星差动蜗杆无级调速软启动限矩装置,其主电机经一级行星传动机构、一级行星减速机构连接输出轴,在一级行星传动机构的行星架上增设由蜗轮连接的调速电机,由调速电机实现设备的软启动,达到启动电流平稳的作用;但其一级行星传动机构的行星架结构复杂,联体一蜗轮生产工艺复杂,成本高,且装置最终由行星减速机构输出,传动比小,均载性能差,传动装置易损坏,使用寿命短,不适合重载行业使用;另外在主电机意外损坏或发生故障无法运转时,调速电机因转速限制无法满足重载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重载软启动设备机构复杂、生产成本高,输出传动比小,均载性能差,易损坏,使用寿命短等不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式星轮差动调速装置,主要包括主电机(1)、辅助电机(2)和行星差动机构,辅助电机和行星差动机构设于机座(3)内,行星差动机构包括上、下行星架(9,10)、太阳轮(8)、输入联接轴(6)、输出联接轴(19)和多个第一行星齿轮(12),上、下行星架经多根行星轴(11)分别连接多个第一行星齿轮,多个第一行星齿轮均啮合太阳轮,太阳轮经内齿套(7)连接输入联接轴,输入联接轴依次经锥齿轮副(5)、锥齿轮轴(4)、联轴器连接主电机,上行星架连接输出联接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差动机构还包括支撑座(13),上、下行星架(9,10)设于支撑座内,支撑座上设有内外齿轮(14),多个第一行星齿轮(12)啮合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式星轮差动调速装置,主要包括主电机(1)、辅助电机(2)和行星差动机构,辅助电机和行星差动机构设于机座(3)内,行星差动机构包括上、下行星架(9,10)、太阳轮(8)、输入联接轴(6)、输出联接轴(19)和多个第一行星齿轮(12),上、下行星架经多根行星轴(11)分别连接多个第一行星齿轮,多个第一行星齿轮均啮合太阳轮,太阳轮经内齿套(7)连接输入联接轴,输入联接轴依次经锥齿轮副(5)、锥齿轮轴(4)、联轴器连接主电机,上行星架连接输出联接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差动机构还包括支撑座(13),上、下行星架(9,10)设于支撑座内,支撑座上设有内外齿轮(14),多个第一行星齿轮(12)啮合于内外齿轮内部;所述辅助电机(2)直联蜗杆(18),蜗杆啮合蜗轮(17)传动齿轮轴(16)的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屈桂兰周亚政张志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泰隆减速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