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86677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连接器,其包括设有安装孔的绝缘本体及安装于安装孔内的发光件,所述安装孔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孔壁与第二孔壁,所述发光件设有发光体及连接于发光体的导电脚,所述导电脚设有抵接于第一孔壁的第一抵接部及抵接于第二孔壁的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连接于第二抵接部与发光体之间。当发光件欲相对孔壁移动时,导电脚与孔壁间的抵接力促使导电脚与孔壁间产生摩擦力,从而使发光件相对孔壁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利用了发光件的导电脚固持发光件。(*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特别是涉及该连接器发光件的固持结构。技术背景2010年4月21日公告的公告号为201440541的中国专利揭示了一种电连接器,所 述电连接器包括设有安装孔的绝缘本体及安装于安装孔的发光件,所述安装孔的相对两侧 设有第一孔壁及与第一孔壁相对设置的悬伸臂,所述发光件设有位于第一孔壁与悬伸臂之 间的发光体及连接于发光体的导电脚,所述悬伸臂弹性抵接于发光体上,使发光体被夹持 于第一孔壁与悬伸臂之间,从而将发光件固持于安装孔内。前案设计主要利用被夹持的发光体来固持发光件,可便捷有效地实现对发光件的 定位固持,利于下一步作业的进行,然而,前案设计发光件仅仅利用发光体来定位固持,有 效利用了发光件的其他部分来定位固持发光件的设计仍为业界所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有效利用了发光件的导电脚固持 发光件的连接器。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接器,其包括设有安 装孔的绝缘本体及安装于安装孔的发光件,所述安装孔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孔壁与第二孔 壁,所述发光件设有发光体及连接于发光体的导电脚,所述导电脚设有抵接于第一孔壁的 第一抵接部及抵接于第二孔壁的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连接于第二抵接部与发光体 之间。所述导电脚与第一、第二孔壁抵接,当发光件欲相对孔壁移动时,导电脚与孔壁间 的抵接力促使导电脚与孔壁间产生摩擦力,从而使发光件相对孔壁固定,相对于前案,本实 用新型有效利用了发光件的导电脚固持发光件,同样可便捷有效地实现对发光件的定位固 持,利于下一步作业的进行。下面将结合图示对本设计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电连接器去掉金属壳体后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电连接器去掉金属壳体后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分解图。图6是本技术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分解图。图7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绝缘本体的立体图。图8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00l 6] 图9是沿图7中B—B线的剖视图。[00l 7]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电连接器100 绝缘本体11 前壁110 对接插口1[00 后侧壁11l 安装脚11lo 顶壁112 安装孔1120 第一孔壁112l 第二孔壁l 122 前部1123 第一导引部分1124 第二部分l 125 第三导引部分1126 第四部分1127 分隔部1128 端脚孔1129 左、右侧壁113 卡钩1130 梳状部114 V字形导向部1150 基座12 前端壁120 安装柱1200 后端壁12l 固持槽12lo 左、右端壁123 卡槽1230 底壁124 通口1240 容置空间125 端子模组13 子电路板130 安装口1300 缺口130l 对接端子13l 磁芯线包132共模抑制模块133电容14转接端子15发光件16发光体160导电脚161第一抵接部1610连接部1611第二抵接部1612第三抵接部1613金属壳体1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5所示,一种符合本技术的电连接器100,在本实施例中其为RJ45 连接器,其可供对接连接器(未图示)插入并可安装于外部设备(未图示),所述电连接器 100包括绝缘本体11,扣持于绝缘本体11的基座12,均设于基座12上的端子模组13、电容 14及转接端子15,安装于绝缘本体11的发光件16,及包覆绝缘本体11上的金属壳体17。请参阅图4-9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1设有前壁110、可安装于外部设备的后侧壁 111、连接前壁110与后侧壁111的顶壁112、连接前壁110与后侧壁111的左、右侧壁113、 及位于前壁110与后侧壁111之间的梳状部114。所述前壁110设有供对接连接器插入 的对接插口 1100。所述后侧壁111延伸设有可安装于外部设备的安装脚1110。所述顶壁 112沿对接连接器插入方向延伸,顶壁112设有安装孔1120及位于安装孔1120内的分隔部 11观。所述发光件16安装于安装孔1120,所述安装孔1120贯通顶壁112的相对两侧,所 述分隔部11 分隔出两个端脚孔1129,所述两个端脚孔11 为安装孔1120的一部分,所 述分隔部11 顺着对接连接器插入方向延伸至安装孔1120的末端。所述分隔部11 设 有V字形导向部1150。所述安装孔1120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孔壁1121与第二孔壁1122。 所述第一孔壁1121顺序设有前部1123、连接于前部1123并朝向第二孔壁1122倾斜延伸 的第一导引部分1124、自第一导引部分IlM延伸出的第二部分1125、自第二部分1125朝 向第二孔壁1122倾斜延伸的第三导引部分1126、及自第三导引部分11 延伸出的第四部 分1127。所述发光件16沿一安装方向插入安装孔1120,在本实施例中,发光件16安装方 向与对接连接器插入方向平行,所述前部1123、第二部分1125、第四部分1127、及第二孔壁 1122均平行于发光件16安装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一导引部分IlM及第三导引部分11 均可导引发光件16安装于安装孔1120,从而均便于发光件16顺畅地插入安装孔1120。所 述第一孔壁1121与第二孔壁1122上下相对,所述第一孔壁1121位于第二孔壁1122的上 侧。左、右侧壁113延伸设有卡钩1130,所述卡钩1130位于绝缘本体11的左右两侧。请参阅图4及图5所示,所述基座12设有朝向前壁110延伸的前端壁120、朝向后 侧壁111延伸的后端壁121、朝向左、右侧壁113延伸的左、右端壁123、及底壁124。前端壁 120、后端壁121、左、右端壁123朝向绝缘本体11对应的壁延伸的设计,使得前端壁120、后 端壁121、左、右端壁123分别与绝缘本体11上相对应的壁大致对齐,便于基座12与绝缘本体11更好地组合成一个整体。所述前端壁120向上延伸设有若干安装柱1200,所述安装柱 1200位于基座12的左右两侧。所述后端壁121可安装于外部设备,所述后端壁121与后侧 壁111对齐,以便于基座12与绝缘本体11扣合后,后端壁121与后侧壁111整体上具有较 为平整的后表面,以可较好地安装于外部设备,所述后端壁121设有两排向远离后侧壁111 方向凹陷的固持槽1210,其中一排固持槽1210的深度小于另一排,所述转接端子15固持于 所述两排固持槽1210。所述左、右端壁123外侧设有若干与卡钩1130配合的卡槽1230,所 述卡槽1230位于基座12的左右两侧。请参阅图4及图5所示,所述端子模组13包括设于基座12上侧且平行于对接连接 器插入方向的子电路板130、焊接于子电路板130前部并可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的对接端子 131、若干设于子电路板130下侧的磁芯线包132、及若干设于子电路板130上侧的共模抑制 模块133。所述转接端子15焊接于子电路板130后部且可安装于外部设备。所述子电路板 130设有与所述安装柱1200配合的安装口 1300、位于子电路板130左右两侧的缺口 1301。 所述安装柱1200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其包括设有安装孔的绝缘本体及安装于安装孔的发光件,所述安装孔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孔壁与第二孔壁,所述发光件设有发光体及连接于发光体的导电脚,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脚设有抵接于第一孔壁的第一抵接部及抵接于第二孔壁的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连接于第二抵接部与发光体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其包括设有安装孔的绝缘本体及安装于安装孔的发光件,所述安装孔 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孔壁与第二孔壁,所述发光件设有发光体及连接于发光体的导电脚, 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脚设有抵接于第一孔壁的第一抵接部及抵接于第二孔壁的第二抵接 部,所述第一抵接部连接于第二抵接部与发光体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脚还设有抵接于第一孔壁的第 三抵接部,所述第二抵接部连接于第三抵接部与第一抵接部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壁顺序设有朝向第二孔壁倾 斜延伸的第一导引部分、自第一导引部分延伸出的第二部分、自第二部分朝向第二孔壁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件沿一安装方向插入安装孔,所 述第二部分、第四部分、及第二孔壁均平行于发光件安装方向。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可沿对接连接器插入方向安 装于外部设备,所述绝缘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道宽纪瑞鹏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