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气灶快速点火装置的控制电路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171567 阅读:2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燃气灶快速点火装置的控制电路,包括有点火器;电磁阀,耦合有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延时电路以及第一驱动电路,第一驱动电路的输入端和延时电路的输出端相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驱动电路,第二驱动电路的输入端和第一驱动电路相连,第二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串接第二线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原先单独的一路驱动电路设计成为相互独立且串联设置的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二驱动电路,点火电路在工作时,只有当第一驱动电路和第二驱动电路同时导通,则电磁阀才能吸合,如果第一驱动电路的某个开关元件发生了短路,使第一驱动电路发生故障,由于第二驱动电路仍为正常工作,电磁阀的第二线圈在点火开关断开后还是能保证正常断电,由此确保了电磁阀受控。(*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燃气灶点火电路,特别是一种具有意外熄火保护的燃气灶 快速点火装置的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燃气灶具行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从最初的陶瓷点火器到后来的电子点火器, 再到最新的离子感应针点火器和热电偶点火器,随着人们对灶具使用安全意识的不断增 强,燃具点火装置的设计安全性能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燃气灶具主要为两种方式一种是比较传统的热电偶式,其 结构安全、可靠,但热电偶本身的热容量较大,对温度的变化有惰性,每次点火的时候 一定要按住旋钮等待几秒,直至热电偶的温度升高到足够开启气源电磁阀后才能放手, 无法继续满足用户快速点火的要求;另一种是离子感应针式,其虽然能够实现快速点 火,但是因为感应针的反应比较灵敏,一旦有火焰离开针头,火焰就会自动熄灭,这样 很容易产生自动闭阀现象,使得使用过程中点火不稳定。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使用需要,现有技术中将意外熄火保护和迅速点火相结 合,使得燃气灶具的点火装置既有意外熄火保护的功能,又能够同时实现迅速点火。如 图3所示即为能满足上述条件的燃气灶点火电路,该电路包括有点火器、燃气阀V'、 热电偶T'以及驱动燃气阀V'打开的控制电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燃气灶快速点火装置的控制电路,包括有点火器,其供电电源(U)取自燃气灶具上的电池,所述点火器的电源回路上串接有点火开关(K);电磁阀(V),包括有电磁铁芯(W)以及耦合连接在所述电磁铁芯(W)上的第一线圈(L1)和第二线圈(L2),其中,所述第一线圈(L1)上还串接有热电偶(T);延时电路(1),其串接在所述点火器的电源回路中;以及第一驱动电路(2),该第一驱动电路(2)的输入端和所述延时电路(1)的输出端相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二驱动电路(3),该第二驱动电路(3)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一驱动电路(2)相连,该第二驱动电路(3)的输出端串接所述的第二线圈(L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气灶快速点火装置的控制电路,包括有点火器,其供电电源(U)取自燃气灶具上的电池,所述点火器的电源回路上串接有 点火开关(K);电磁阀(V),包括有电磁铁芯(W)以及耦合连接在所述电磁铁芯(W)上的第一线圈 (Li)和第二线圈(L2),其中,所述第一线圈(Li)上还串接有热电偶(T);延时电路(1),其串接在所述点火器的电源回路中;以及第一驱动电路(2),该第一驱动电路(2)的输入端和所述延时电路(1)的输出端相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二驱动电路(3),该第二驱动电路(3)的输入端和所述第一 驱动电路⑵相连,该第二驱动电路⑶的输出端串接所述的第二线圈(L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灶快速点火装置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延 时电路⑴包括有二极管(D)、电容(C)、第一电阻(Rl)、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 (R3)和第四电阻(R4);所述的第一驱动电路(2)包括有NPN型第一三极管(Ql)、第五 电阻(R5)、第七电阻(R7)、PNP型第三三极管(Q3)、第九电阻(R9)和NPN型第五三 极管(Q5);所述的第二驱动电路(3)包括有NPN型第二三极管(Q2)、第六电阻(R6)、 第八电阻(R8)、PNP型第四三极管(Q4)、第十电阻(RlO)、NPN型第六三极管(Q6)和 第十一电阻(Rll);其中,所述二极管(D)的阳极经所述点火开关(K)和所述供电电源(U)的正极相 连,所述二极管(D)的阴极经所述电容(C)和所述供电电源(U)的负极共接后接地;所述二极管(D)的阴极经所述第一电阻(Rl) —路和所述第一三极管(Ql)的基极相 连,另一路经所述第三电阻(R3)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Ql)的发射极接地,该第一三 极管(Ql)的集电极一路经所述第五电阻(R5)和所述供电电源(U)的正极相连,另一路 经所述第七电阻(R7)和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该第三三极管(Q3)发射极 连接所述供电电源(U)的正极,该第三三极管(Q3)集电极经所述第九电阻(R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献良罗应齐王式兴茅忠群诸永定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