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皮肤炎症的外用药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68439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皮肤炎症的外用药物,这种抗皮肤炎症的外用药物组成成份,重量百分比:由金银花、野菊花、纯水、吐温80,乙醇组成的乙醇浸出液(A液);由盐酸达克罗宁、维甲酸、月桂氮卓酮、烷基酚聚氧乙烯、乙醇组成的乙醇溶液(B液);由克念菌素、新霉素、维生素B6、甘油、纯水组成的水溶液(C液);按顺序将A液、B液、C液混匀合成。对革兰阴性菌、阳性菌、结核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炭疸杆菌、变形杆菌、念球菌、孢子丝菌、隐球菌、曲霉菌等,都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具有抗菌消炎和祛痛止痒作用。对皮肤脂溢性毛囊炎、痒疹、痤疮、痔疮、褥疮、溃疡、湿疹、烧伤、烫伤、擦伤、虫咬伤等皮肤疾病的疗效明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皮肤炎症的外用药物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皮肤炎症的外用药物。这种抗皮肤炎症的外用药物组成成分, 重量百分比由金银花、野菊花、纯水、吐温80、无水乙醇组成的乙醇浸出液(A液);由盐酸 达克罗宁、维甲酸、月桂氮卓酮、烷基酚聚氧乙烯、无水乙醇组成的乙醇溶液(B液);由克念 菌素、新霉素、维生素B6、甘油、纯水组成的水溶液(C液)。按顺序将A液、B液、C液混勻 合成。对革兰阴性菌、阳性菌、结核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炭疸杆菌、变形杆菌、 念球菌、孢子丝菌、隐球菌、曲霉菌等,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具有抗菌消炎、祛痛止痒的作用。 对皮肤炎症、毛囊炎、痒疹、痤疮、痔疮、褥疮、溃疡、湿疹、烧伤、烫伤、擦伤、虫咬伤等皮肤性 疾病的疗效明显。公知用于治疗皮肤炎症的药物有数百种,其功能单一,功效甚微,疗效缓慢,用药 量大和医药费用高。而且生产工艺复杂,设备投资大,生产成本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抗皮肤炎症的外用药物,现 将这种抗皮肤炎症的外用药物组成成分及其制备方法叙述以下1、这种抗皮肤炎症的外用药物,其中的乙醇浸出液(A液)的组成成分,重量百分 比由金银花5-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这种抗皮肤炎症的外用药物,其特征一,在于其组成成份,重量百分比:由金银花5-10%、野萄花5-10、纯水10-20%、吐温800.3-0.5%、无水乙醇40-80%组成。先将金银花、野菊花研粗粉,再将纯水加入粉料之中,搅拌均匀,加热至35℃时,加入吐温80、继续搅拌15min,保温35℃,催化反应24h之后,加入乙醇浸渍15天,每隔3天搅拌15min,浸渍期满时,进行分离、过滤,取乙醇浸出液(A液)备用。

【技术特征摘要】
1.这种抗皮肤炎症的外用药物,其特征一,在于其组成成份,重量百分比由金银花 5-10%、野萄花5-10、纯水10-20%、吐温8(10. 3-0. 5%、无水乙醇40-80%组成。先将金银 花、野菊花研粗粉,再将纯水加入粉料之中,搅拌均勻,加热至35°C时,加入吐温80、继续搅 拌15min,保温35°C,催化反应24h之后,加入乙醇浸渍15天,每隔3天搅拌15min,浸渍期 满时,进行分离、过滤,取乙醇浸出液(A液)备用。2.这种抗皮肤炎症的外用药物,其特征二,在于其组成成分,重量百分比由盐酸达克 罗宁7. 5-10%、维甲酸0. 4-0. 5%、月桂氮卓酮7. 5-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正安成玉蓉曹辉曹诚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恩诏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