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泵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66295 阅读:2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潜水泵架,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枢轴连接的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滑轮,所述滑轮固定在前支撑架或后支撑架上的横杆上,用于升降潜水泵;锯齿调整装置,所述锯齿调整装置包括在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的上端的相对侧分别设置的两组锯齿,所述两组锯齿在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折叠或展开时相互咬合固定。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潜水泵架,能够当遇到一些复杂状况时固定泵体并且顺利排水的工作;并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解决潜水泵桶槽排水时根据水位高低自由调节泵体的问题;以及解决潜水泵为敞口较大的地沟或桶槽排水时,无法固定泵体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潜水泵架还能够解决日常工作中运输潜水泵费时费力的问题。(*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潜水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潜水泵架
技术介绍
潜水泵是电机与水泵直联一体潜入水中工作的提水机具,它适用于从深井提取地 下水,也可用于河流、水库、水渠等提水工程。在工业和农业应用中,潜水泵主要用于农田灌 溉及高原山区的人畜用水,可供城市、工厂、铁路、矿山、工地供排水使用。潜水泵的特点是 电机和水泵一体,在使用时将潜水泵潜入水中运行。潜水泵对井管、扬水管无特殊要求,一 般情况下在钢管井、灰管井、土井等均可使用,并且在压力许可的情况下,钢管、胶管、塑料 管等均可作潜水泵的扬水管使用。相对于其他常规水泵,潜水泵在安装、使用和维护等方面方便简单,且占地面积 小,不需建造泵房。潜水泵的结构简单,节省原材料。潜水泵结构紧凑,工作时只需将潜水 泵放入水中即可启动工作。由于它结构相对简单、使用相对方便,因此得到了迅速发展。潜 水泵的设计出发点是“不堵塞、不缠绕”,有的型号还装有撕裂机构或切割装置,能将污水中 的长纤维、袋、带等撕裂后排出。随着潜水电机密封技术的进步,潜水泵已被广泛的应用于 各行业部门。特别是在城市排水系统中,由于潜水泵机泵一体,可以潜水运行,能够节约土 建投资,有利于实现自动化管理,从而得到广泛使用。然而,由于潜水泵自身的特性,其在使用中也存在一些困难。潜水泵在使用时经常 面临比较复杂的水利环境,诸如,在桶槽中使用潜水泵时无法有效固定及上下调节、地沟过 长导致潜水泵移动不方便等。以及,在无底排的桶槽需要临时排水时,需要将潜水泵固定使 用。在操作时地沟底部淤泥较多的情况下,需要操作人员悬起潜水泵。此外,潜水泵由于其 自重较重,操作人员在进行长距离运输时较费力。上述问题导致了潜水泵尤其在比较复杂 或恶劣的水利环境下操作时操作效果受到了限制,并且在实际操作潜水泵之前的运输途中 便由于潜水泵的体积和自重而耗费操作人员大量的人力。因此,在潜水泵的
中,需要提供一种潜水泵架。所述潜水泵架能够适用于 潜水泵的各种操作环境,并在操作时起到对潜水泵进行升降、固定等作用;并且能够进一步 提供方便携带或运输潜水泵的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 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 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 护范围。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潜水泵在使用时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潜水泵 架,所述潜水泵架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枢轴连接的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滑轮, 所述滑轮固定在所述前支撑架或所述后支撑架上的横杆上,用于升降潜水泵;锯齿调整装置,所述锯齿调整装置包括在所述前支撑架和所述后支撑架的上端的相对侧分别设置的两 组锯齿,所述两组锯齿在所述前支撑架和所述后支撑架折叠或展开时相互咬合固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前支撑架和所述后支撑架内侧相对地设置有沿所述 前支撑架和所述后支撑架延伸的凹槽,所述横杆的两端放置在所述凹槽中,用于沿所述前 支撑架和所述后支撑架移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前支撑架和所述后支撑架的底端分别包括两个轮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轮子均包括轮卡,用于在静止时锁死轮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轮子与所述前支撑架和所述后支撑架的底端之间用 更换夹连接,用以更换或拆卸所述轮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前支撑架或所述后支撑架上端具有把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锯齿调整装置将所述前支撑架和所述后支撑架展开 并固定的角度范围为0-18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潜水泵架包括潜水泵放置底座,所述潜水泵放置底 座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前支撑架或所述后支撑架的下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潜水泵放置底座与所述前支撑架或所述后支撑架之 间使用弹簧连接,用于在没有放置所述潜水泵时自动收起。通过本技术提供的潜水泵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潜水泵使用环境的不 同,自由灵活地固定泵体使用,而且无需耗费人力。本技术提供的潜水泵架能够当遇到 一些复杂状况时(如池底污泥较多,需人力提携潜水泵以达到顺畅排水等)固定泵体并且 顺利排水的工作;并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解决潜水泵桶槽排水时根据水位高低自由调节泵 体的问题;以及解决潜水泵为敞口较大的地沟或桶槽排水时,无法固定泵体的问题。本实用 新型提供的潜水泵架还能够解决日常工作中运输潜水泵费时费力的问题。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技术。附图 中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潜水泵架的折叠状态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潜水泵架的展开状态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潜水泵架的折叠状态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潜水泵架的展开状态侧面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五实施例的潜水泵架的展开状态侧面示意图;以及图6是根据本技术的第六实施例的潜水泵架的展开状态侧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 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 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 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为了彻底了解本技术,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以便说明本实用 新型是如何实现潜水泵架的。显然,本技术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潜水泵使用的领域的技 术人员所熟知的特殊细节。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 述外,本技术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潜水泵架100的折叠状态图。潜 水泵架100包括支撑架101、滑轮104和锯齿调整装置105,其中支撑架101包括前支撑架 102和后支撑架103。其中前支撑架102的上端和后支撑架103的上端通过枢轴方式相互 连接,滑轮104固定在前支撑架102上端的横杆106上。锯齿调整装置包括在前支撑架102 和后支撑架103的上端的相对侧分别设置的两组锯齿,这两组锯齿在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 折叠或展开时相互咬合固定。如图2所示,为根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潜水泵架200的展开状态图。在 潜水泵架需要处于展开状态时,锯齿调整装置205将前支撑架202和后支撑架203调整为 展开状态并固定。前支撑架202和后支撑架203在展开成一定角度并被固定后,分别支撑 在两个位置Pl和P2上以固定整个潜水泵架200。滑轮204可以使用绳索207将潜水泵SP 向下移动直至固定放置到适当位置上。需要说明的是,图1和图2都使用了简化画法,仅用于表示潜水泵架100和200的 基本结构。滑轮104或204和锯齿调整装置105或205都不限于使用本领域常用的任何一 种设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滑轮104或204固定在后支撑架103或203上端的横杆上。在 一个实施方式中,锯齿调整装置205通过在前支撑架102或202和后支撑架103或203上 端的相对侧分别设置的两组锯齿互相咬合并固定,来调节前支撑架102或202和后支撑架 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潜水泵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潜水泵架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枢轴连接的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滑轮,所述滑轮固定在所述前支撑架或所述后支撑架上的横杆上,用于升降潜水泵;锯齿调整装置,所述锯齿调整装置包括在所述前支撑架和所述后支撑架的上端的相对侧分别设置的两组锯齿,所述两组锯齿在所述前支撑架和所述后支撑架折叠或展开时相互咬合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潜水泵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潜水泵架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枢轴连接的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滑轮,所述滑轮固定在所述前支撑架或所述后支撑架上的横杆上,用于升降潜水泵;锯齿调整装置,所述锯齿调整装置包括在所述前支撑架和所述后支撑架的上端的相对 侧分别设置的两组锯齿,所述两组锯齿在所述前支撑架和所述后支撑架折叠或展开时相互 咬合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水泵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撑架和所述后支撑架内侧 相对地设置有沿所述前支撑架和所述后支撑架延伸的凹槽,所述横杆的两端放置在所述凹 槽中,用于沿所述前支撑架和所述后支撑架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水泵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撑架和所述后支撑架的底 端分别包括两个轮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潜水泵架,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龙海
申请(专利权)人: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