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可分解干燥剂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164888 阅读:2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物可分解干燥剂,包含85重量%~95重量%的聚乳酸胶粒与5重量%~15重量%的吸水材。其中吸水材为多醣体、二氧化硅或其组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生物可分解干燥剂的制造方法,其步骤为分别制备聚乳酸胶粒与吸水材后,再将两者混炼后进行制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干燥剂,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生物可分解的干燥剂组成及其 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各行各业中,许多产品于保存时都必须注意空气中的水份含量,以防止产品潮湿 或水解的问题发生。例如皮革类或食品,在环境湿度与温度达到适合细菌或霉菌生长时,便 容易因细菌或霉菌的迅速繁殖,而产生腐坏的现象。或者,化学药剂、医药品等产品,当周遭 空气中的含水量过高时,便容易有水解的现象发生。甚至随着科技的进步,许多仪器的设计 越来越精密,在存放时也须十分注意环境的湿度,以避免因湿度过高而影响机器的运作。因此,空气中的含水量影响人类的生活甚巨。为了降低产品周遭的湿度,通常会使 用干燥剂吸取空气中多余的水份。目前最为常见的干燥剂为氧化钙或硅胶。氧化钙俗称生 石灰,如果误食,会灼伤口腔或食道,溅入眼中会引起结膜和角膜的损伤。而硅胶呈半透明 颗粒状,用作干燥剂时通常会加入氯化亚钴,吸水后变成粉红色。因硅胶的色彩形状很漂 亮,所以常有孩子误食。此外,硅胶虽可经由干燥步骤重复使用,但于废弃后并无法被生物所分解,仍会对 于环境造成影响。而随着世界各国对于环境保护的要求日趋增加,因此亟需一种不具毒性, 并可自行分解的干燥剂,以因应目前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生物可分解的干燥颗粒,不具毒性且可重 复使用,并能减少不环保的吸水剂配方使用量。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一种生物可分解干燥剂至少包含聚乳酸胶粒与吸水 材。于生物可分解干燥剂中,聚乳酸胶粒的含量为85重量% 95重量%,而吸水材的含量 为5重量% 15重量%。前述吸水材是选自由多醣体、二氧化硅或其组合物所组成的群组。前述多醣体是选自由植物纤维、蓝藻萃取醛醣酸多醣体、甲壳素或上述任意组合 所组成的群组。此外,生物可分解干燥剂可添加改性剂。改性剂是选自淀粉、淀粉丙烯酸共 聚物、聚己内酯或上述任意组合所组成的群组。于生物可分解干燥剂中,添加的改性剂含量 为4重量%。或者,生物可分解干燥剂可添加1重量%的淀粉与3重量%的聚己内酯作为 改性剂。另外,前述生物可分解干燥剂可添加吸臭物质,例如竹碳粉、椰碳粉或木炭粉。于 生物可分解干燥剂中,添加的吸臭物质含量为2重量%。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生物可分解的干燥剂的制造方法,以将微粒状的 吸水材均勻分散于聚乳酸为基材的颗粒内。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一种生物可分解干燥剂的制造方法,其步骤包含分别 制备聚乳酸胶粒与微粒状的吸水材,再将聚乳酸胶粒与微粒状的吸水材混炼形成混合物。最后,将混合物进行制粒以形成生物可分解干燥剂。前述吸水材是选自由多醣体、二氧化硅或其组合物所组成的群组。而前述多醣体 是选自由植物纤维、蓝藻萃取醛醣酸多醣体、甲壳素或上述任意组合所组成的群组。此外,前述生物可分解干燥剂的制造方法也可包含制备改性剂或/与吸臭物质的 步骤,并于混炼步骤前,先将改性剂或/与吸臭物质与吸水材混合,再与聚乳酸胶粒进行后 续步骤。前述改性剂可使用系淀粉、淀粉丙烯酸共聚物、聚己内酯或上述任意组合。吸臭物 质则可使用竹碳粉、椰碳粉或木炭粉。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生物可分解干燥剂,其废弃后可分解以降低环境的不良影响。并利 用混炼方式将多种不同材质及吸湿原理的吸水材结合。此外,也可同时具有吸湿、除臭的双 重功效。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提出一种生物可分解干燥剂,包含聚乳酸胶粒与吸水材。 此生物可分解干燥颗粒为颗粒状,主要是以聚乳酸胶粒为基材,与吸水材混炼后制粒而成。 于生物可分解干燥剂中,聚乳酸胶粒的含量为85重量% 95重量%,而吸水材的含量为5重量% 15重量%。聚乳酸胶粒是将天然植物的淀粉经转化、发酵及聚合而形成的一种生物可分解材 料。聚乳酸胶粒的刚性强,且透湿性及透气性良好,因此,即使聚乳酸胶粒与吸水材混炼后, 聚乳酸胶粒于吸水材外围形成保护层,仍可让水气进入干燥颗粒内部,由吸水材吸收,达到 吸湿效果。上述吸水材例如多醣体、二氧化硅或两者的组合。多醣体例如植物纤维、蓝藻萃取 醛醣酸多醣体、甲壳素或上述任意组合。因此,吸水材可利用二氧化硅的孔径毛细现象、纤 维的毛细现象或高分子的亲水基达到吸湿的效果。以二氧化硅为例,一般的二氧化硅是由硅酸盐加酸或铵盐沉淀后,并在高温下活 化之后所形成的颗粒。而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二氧化硅是以高温800°C熔融成液态后, 以喷嘴喷出成喷雾状,经由冷却后而成的二氧化硅颗粒。此种方式所制得的二氧化硅颗粒 纯度高、粒径小,所以单位重量下的二氧化硅吸附面积较大,故能使用较少的二氧化硅达到 相同的吸湿效果。前述生物可分解干燥剂除具有聚乳酸胶粒与吸水材外,也可添加吸臭物质,使得 生物可分解干燥剂除具有吸湿效果外,同时具有吸附异味的双重功效。吸臭物质例如可为 竹碳粉或椰碳粉或木炭粉。再者,使用前述碳粉作为吸臭物质除可吸附异味外,碳粉同时也 具有吸湿的效果,因此也可增加生物可分解干燥剂的吸湿效果。此外,由于聚乳酸的刚性强,制粒后的质地较脆,容易碎裂。因此可于生物可分解 干燥剂中加入改性剂,与前述各成分一并进行混炼,使得制粒后所得的生物可分解干燥剂 颗粒质地软化。改性剂例如淀粉、淀粉丙烯酸共聚物、聚己内酯或上述任意组合。根据本发 明的一实施方式,生物可分解干燥剂中添加的改性剂含量为4重量%。以前述成分所制造出的生物可分解干燥剂,于吸湿效果达到饱和后,可利用加热 干燥的方式使生物可分解干燥剂再次干燥,而可重复使用。而前述各成分比例加以调整后 可配制出具有预期吸湿率的生物可分解干燥剂。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一种具有40%的吸湿率的生物可分解干燥剂,且同时具有吸湿与除臭的功效。此生物可分解干燥剂 包含85重量%的聚乳酸胶粒、3重量%的植物纤维、6重量%的蓝藻萃取醛醣酸多醣体、1重 量%的淀粉、2重量%的竹碳粉以及3重量%的聚己内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提出一种生物可分解干燥剂的制造方法,其步骤包 含制备聚乳酸胶粒与微粒状的吸水材。接着将聚乳酸胶粒与微粒状的吸水材混炼成混合 物。最后,将混合物进行制粒以形成生物可分解干燥剂。由于生物可分解干燥剂的成分中,微粒状的吸水材含量远少于聚乳酸胶粒。因此, 若选用多种吸水材时,需先将吸水材先行混合均勻后,再与聚乳酸胶粒混炼,以确保各种的 吸水材都可均勻散布于聚乳酸中,避免影响吸湿效果。除以聚乳酸胶粒与吸水材混炼形成生物可分解干燥剂外,也可制备吸臭物质或/ 与改性剂与聚乳酸胶粒以及吸水材一并混炼制粒形成生物可分解干燥剂。吸臭物质可使得 生物可分解干燥剂具有吸湿效果外,同时具有吸附异味的双重功效。吸臭物质例如可为竹 碳粉或椰碳粉或木炭粉。而改性剂则可如前所述降低聚乳酸的刚性,使得制粒形成的生物 可分解干燥剂颗粒质地软化。改性剂例如淀粉、淀粉丙烯酸共聚物、聚己内酯或上述任意组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由于生物可分解干燥剂中添加的吸臭物质或/与改 性剂的用量都远少于聚乳酸胶粒的含量,因此,可于混炼步骤前,先将微粒状的吸水材与吸 臭物质或/与改性剂混合均勻后,再与聚乳酸胶粒进行后续步骤。以确保吸臭物质与改性 剂都可均勻散布于聚乳酸中,避免影响效果。由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可知,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生物可分解干燥剂为利用聚乳酸作 为混炼基材,将各式吸水材结合,同时也可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物可分解干燥剂,至少包含:85重量%~95重量%的聚乳酸胶粒;以及5重量%~15重量%的吸水材,其中该吸水材是选自由多醣体、二氧化硅或其组合物所组成的群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可分解干燥剂,至少包含85重量% 95重量%的聚乳酸胶粒;以及5重量% 15重量%的吸水材,其中该吸水材是选自由多醣体、二氧化硅或其组合物 所组成的群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可分解干燥剂,其中该多醣体是选自由植物纤维、蓝藻萃 取醛醣酸多醣体、甲壳素或上述任意组合所组成的群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可分解干燥剂,还包含4重量%的改性剂。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可分解干燥剂,其中该改性剂是选自由淀粉、淀粉丙烯酸 共聚物、聚己内酯或上述任意组合所组成的群组。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可分解干燥剂,还包含 1重量%的淀粉;以及3重量%的聚己内酯,以该淀粉与该聚己内酯作为改性剂。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可分解干燥剂,还包含2重量%的吸臭物质。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物可分解干燥剂,其中该吸臭物质为竹碳粉、椰碳粉或木炭粉。8. —种生物可分解干燥剂的制造方法,包含 制备一聚乳酸胶粒;制备一微粒状的吸水材;混炼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志贤吴文智
申请(专利权)人:伟盟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