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有关在一种聚乳酸膜的制造方法,其中制造方法包含下述步骤。对一完全由聚乳酸组成的聚乳酸原料进行初次除湿;向一出料口输送聚乳酸原料且在输送过程同时除湿;控制温度为180℃至200℃对聚乳酸原料加热,使聚乳酸原料熔解;控制熔解的聚乳酸原料呈厚度为15微米至35微米的薄膜状由出料口流出。使用前述的方法制造的聚乳酸膜,其聚乳酸含量为100%,且厚度为15微米至35微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与由聚酯组成的层状产品有关,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聚乳酸膜及其制造方 法。
技术介绍
聚乳酸为多用途可堆肥的高分子聚合物,完全由植物中萃取出淀粉,经过发酵、去水、聚合等过程制造而成,因此无毒性。加上聚乳酸为生物可分解塑料的其中一种,分解后会形成水和二氧化碳,能减少对生态的冲击。然而聚乳酸各易水解,因此保存不易;再者聚乳Ife制品的机械性质不强,各易损坏。因此目前的聚乳酸制品都会结合其它高分子塑料原料以进行改质。然而依不同添加物的成分相对会产生环保、回收等问题,失去了原来使用不具破坏环境材料的目的。也由于改质后的聚乳酸能提升机械性质,因此用在制造聚乳酸膜以进行淋膜作业时,不需特别控制厚度。即使量少,也能达到淋膜在纸品上能防尘防水等效果;假使量多,也不会降低其效果。所以只在输送聚乳酸的过程中,利用输送速度控制聚乳酸的输出量,并未精确控制。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聚乳酸在方法、产品结构及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的,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在,克服现有的聚乳酸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控制制造过程的温度与厚度,让聚乳酸膜在淋膜时,能与纸品紧密粘合,非常适于实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聚乳酸膜的制造方法,其中包含下述步骤对一完全由聚乳酸组成的聚乳酸原料进行初次除湿;向一出料口输送该聚乳酸原料且在输送过程同时除湿;控制温度为180°C至200°C对该聚乳酸原料加热,使该聚乳酸原料熔解;以及控制熔解的该聚乳酸原料呈厚度为15微米至35微米的薄膜状由该出料口流出。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聚乳酸膜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的初次除湿是使用红外线。前述的聚乳酸膜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的输送过程同时除湿是使用真至除湿。前述的聚乳酸膜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的使该聚乳酸原料熔解的温度控制在约190。。。前述的聚乳酸膜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的熔解的该聚乳酸原料流出的厚度为30微米至32微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3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制造的聚乳酸膜,其中聚乳酸含量为100%,且厚度为15微米至35微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聚乳酸膜,其中所述的该聚乳酸膜的厚度为30微米至32微米。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的主要
技术实现思路
如下一种聚乳酸膜的制造方法包含下述步骤。对一完全由聚乳酸组成的聚乳酸原料进行初次除湿;向一出料口输送聚乳酸原料且在输送过程同时除湿;控制温度为180°C至200°C对聚乳酸原料加热,使聚乳酸原料熔解;控制熔解的聚乳酸原料呈厚度为15微米至35微米的薄膜状由出料口流出。初次除湿是使用红外线。输送过程同时除湿是使用真空除湿。使聚乳酸原料熔解的温度控制在约190°C。熔解的聚乳酸原料流出的厚度为30微米至32微米。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方式,一种使用前述的方法制造的聚乳酸膜,其聚乳酸含量为100%,且厚度为15微米至35微米。聚乳酸膜的厚度为30微米至32微米。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控制制造过程的温度与厚度,让聚乳酸膜在淋膜时,能与纸品紧密粘合。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I绘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聚乳酸膜制造方法的功能方框图。图2绘示执行图I的制造方法的装置的图。100 :入料500 :流量控制装置200:输送装置 600:出料口300 :真空装置 700 :聚乳酸原料400 :加热装置 800 :红外线除湿器具体实施例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其具体实施方式、方法、步骤、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图I绘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聚乳酸膜制造方法的功能方框图。如图所示,制造方法包含下述步骤。对一完全由聚乳酸组成的聚乳酸原料进行初次除湿;向一出料口输送聚乳酸原料且在输送过程同时除湿;控制温度为180°C至200°C对聚乳酸原料加热,使聚乳酸原料熔解;控制熔解的聚乳酸原料呈厚度为15微米至35微米的薄膜状由出料口流出。在制造过程中对聚乳酸原料进行两次除湿,是为了避免聚乳酸原料水解。将温度控制在180°C至200°C,是为了聚乳酸由出料口流出进行淋膜作业时,能与纸品紧密粘合。将厚度控制在15微米至35微米,也是为了淋膜时能与纸品紧密粘合。利用前述方法,便能制造出材料完全由聚乳酸构成的聚乳酸膜。且在纸品的基重为180g/m2-320g/m2时,有更好的粘合效果。在制造过程中控制聚乳酸原料由出料口流出的厚度,是在输送过程先用输送速度概略控制其流量,最后再在出口控制流量,使聚乳酸原料形成的薄膜厚度为15微米至35微米。由于控制流量的技术已广为人知,故在此不再叙述其控制的手段。利用前述方法制造的聚乳酸膜,其聚乳酸含量为100%,且厚度为15微米至35微米。根据前述可知,在此厚度范围的聚乳酸膜,淋膜时能与纸品紧密粘合。其中,对聚乳酸原料进行的初次除湿,是使用红外线进行。由于红外线较易控制加热温度,且加热效果较为均匀,因此适用在需要保持干燥避免水解的聚乳酸,还能避免过高的加热温度造成聚乳酸熔解。其中,在输送过程中对聚乳酸原料进行的除湿,是使用真空除湿。由于输送过程中难以对聚乳酸原料随时加热以保持干燥,因此在输送过程使用真空干燥保持真空。一方面能让水分散逸到真空的空间,从而被抽走,使聚乳酸原料在输送过程中保持干燥,另一方面还能进行第二次除湿。其中,聚乳酸原料熔解的温度控制在约190°C,淋膜时与纸品紧密粘合的效果更好。其中,熔解的聚乳酸原料流出的厚度为30微米至32微米,淋膜时与纸品紧密粘合的效果更好。图2绘示执行图I的制造方法的装置的图。此装置包含一入料口 100、一输送装置200、一真空装置300、一加热装置400、一流量控制装置500、一出料口 600以及一红外线除湿器800。入料口 100、输送装置200、加热装置400、流量控制装置500以及出料口 600依序连接。真空装置300与输送装置200连接。执行图I的制造方法时,先使用红外线除湿器800预先对一聚乳酸原料700除湿,再将除湿后的聚乳酸原料700由入料口 100加入。输送装置200会将聚乳酸原料700由入料口 100向出料口 600输送,且输送过程真空装置300会不断抽取输送装置200内的空气,以对聚乳酸原料700进行真空干燥。聚乳酸原料700通过输送装置200进入加热装置400时,加热装置400会将聚乳酸原料700加热至180°C至200°C,较理想是190°C,使聚乳酸原料700熔解。熔解后的聚乳酸原料700再利用流量控制装置500,控制聚乳酸原料700由出料口 600流出成为聚乳酸膜,且厚度控制在15微米至35微米,较理想是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乳酸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下述步骤:对一完全由聚乳酸组成的聚乳酸原料进行初次除湿;向一出料口输送该聚乳酸原料且在输送过程同时除湿;控制温度为180℃至200℃对该聚乳酸原料加热,使该聚乳酸原料熔解;以及控制熔解的该聚乳酸原料呈厚度为15微米至35微米的薄膜状由该出料口流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文正,黄志贤,
申请(专利权)人:伟盟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