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铭哲专利>正文

空气泵的气体输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56190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气泵的气体输出结构,包含两侧面分别设有一气室的座体,该座体的一端面开设有分别与各气室连通的进气通道,且该座体的另一端面开设有分别与各气室连通的出气通道;以及至少二分别置于各气室内的挡片,各挡片一端具有结合于气室内的固定部,另端具有活动抵靠于进气通道一端的柔软部;借此,可令座体配合挡片减少气体于输出行程的无谓损耗,进而维持气体输出均值的效果。(*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气泵的气体输出结构设计,特别是一种可令座体配合挡片减少气体于输出行程的无谓损耗,进而维持气体输出均值的效果的空气泵的气体输出结 构。
技术介绍
现有空气泵(如图7所示)的结构,基本包含有一座体4与多个逆止阀片5所构 成,该座体4的端面穿设形成有多个开孔41与环绕于开孔41周围的气孔42,而该逆止阀片 5包括有一固定部51与一盖片52,该固定部51凸呈一柱体并连接于盖片52的一面,该固 定部51穿插于一相对应的开孔41内,而该盖片52呈圆盘状,并具有一定面积且富有弹性, 同时恰对应盖覆于气孔42的位置处;借此形成一供气体输出的空气泵结构。 虽然上述气体输出结构尚可选择搭配相关的帽盖、支架、线圈以及磁性体作为组 成空气泵使用,但是当气体自座体4透过各逆止阀片5导出时,会因为其中盖片52呈圆盘 状设计而形成大面积的风阻,以至于气体为了要通过并连带推动各气孔42上的盖片52,往 往需要更强的风力才能达成,因此导致气体进入座体4透过逆止阀片5再导出时,势必造成 风力过于损耗,致使气体无法保持输出的均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泵的气体输出结构,避免上述现有的缺陷持 续存在,可令座体配合挡片减少气体于输出行程的无谓损耗,进而维持气体输出均值的效 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气泵的气体输出结构,包含两侧面分别设有一气室的座体,该座体的一端面开设有分别与各气室连通的进气通道,且该座体的另一端面开设有分别与各气室连通的出气通道;以及至少二分别置于各气室内的挡片,各挡片一端具有结合于气室内的固定部,另端具有活动抵靠于进气通道一端的柔软部。 上述的空气泵的气体输出结构,其中,该座体至少一侧具有连接部。 上述的空气泵的气体输出结构,其中,各气室内于邻近进气通道一端的位置处分别具有一能设置挡片的容置区,各容置区内凸设有一与固定部结合的定位柱。 综上所述,本技术空气泵的气体输出结构确实有效改进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可令座体配合挡片减少气体于输出行程的无谓损耗,进而维持气体输出均值的效果,本技术能更进步、实用且符合使用需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应用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图1的A-A剖面气体进出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应用的分解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置于壳体内的剖面示意图图7为现有的立体分解示意图。主要元件标号说明本技术部分座体1、la气室11、11a进气通道12、 12a容置区13定位柱14出气通道15连接部16挡片2固定部21柔软部22壳体3帽盖31支架32线圈33磁性体34现有技术部分座体4开孔41气孔42逆止阀片5固定部51盖片5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 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请先参阅图1与图2所示,分别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与本 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一种空气泵的气体输出结 构,其至少由一座体1与至少二挡片2所构成。 上述该座体1的两侧面分别设有一气室ll,且该座体1的一端面开设有分别与各 气室11连通的进气通道12,而各气室11内于邻近进气通道12—端的位置处分别具有一容 置区13,各容置区13内凸设有一定位柱14,此外于该座体1的另一端面开设有分别与各气 室11连通的出气通道15,另该座体1至少一侧具有连接部16。 各挡片2分别置于各气室11的容置区13内,其一端具有结合于定位柱14上的固 定部21,另端具有活动抵靠于进气通道12 —端的柔软部22 ;如是,借由上述结构组合成一 全新的空气泵的气体输出结构。 再请参阅图3与图4所示,分别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应用的分解示意图与本 技术的图1的A-A剖面气体进出示意图。如图所示当本技术于应用时,可于本实 用新型座体1的各气室11分别套覆一帽盖31,并装设支架32与磁性体34等所需要的组 件,且配合连接部16置于一壳体(图中未示)内,借以组成一空气泵; 当开始使用时,令气体自各进气通道12进入而推动各挡片2的柔软部22,致使气 体接着进入各气室11内,之后再经各出气通道15顺利导出,由于本技术各挡片2的柔 软部22仅分别抵靠于各进气通道12的一端,因此当气体自各进气通道12进入时,确实较容易推动该柔软部22,使气体自各进气通道12进入各气室11时几乎不受阻力的干扰影响, 令气体完全经各出气通道15顺利导出,进而减少气体于输出行程的无谓损耗,借以使气体 得以均值输出。 另请参阅图5与图6所示,分别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应用的分解示意图与本 技术第二实施例置于壳体内的剖面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座体1除了上述所 提的型态外,更可将该座体la设为图5的型态,当应用时,取两座体la对应设置,并套覆帽 盖31且搭配线圈33、磁性体34及壳体3等所需要的组件而组成一空气泵,当使用时,同样 可利用各挡片2的柔软部22,使气体自各进气通道12a进入各气室lla时,可减少于输出行 程的无谓损耗,而使气体同样得以均值输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的范 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 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泵的气体输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泵的气体输出结构包括:  一座体,其两侧面上分别设有一气室,而该座体的一端面开设有分别与各气室连通的进气通道,且该座体的另一端面开设有分别与各气室连通的出气通道;以及  挡片,分别置于各气室内,其一端具有结合于气室内的固定部,另端具有活动抵靠于进气通道一端的柔软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空气泵的气体输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泵的气体输出结构包括一座体,其两侧面上分别设有一气室,而该座体的一端面开设有分别与各气室连通的进气通道,且该座体的另一端面开设有分别与各气室连通的出气通道;以及挡片,分别置于各气室内,其一端具有结合于气室内的固定部,另端具有活动抵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铭哲
申请(专利权)人:苏铭哲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