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管防喷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54971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采用连续油管实施油气井带压作业用井口密封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起下油管、带压作业过程中密封井口的连续油管防喷盒。一种油管防喷盒,包括衬套、筒体、下压套和胶筒,所述胶筒一端与所述衬套相接,另一端与所述下压套相接,所述衬套和筒体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胶筒外侧设有侧开门,所述侧开门围绕其上方设置的螺栓旋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在作业时不拆卸防喷盒主体的情况下利用侧开门更换胶筒,并利用压力传递系统有效调节密封胶筒与连续油管间的接触力,以达到可及时更换胶筒和有效防止井液泄漏与防喷的目的,保证环境清洁,降低作业成本。(*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采用连续油管实施油气井带压作业用井口密封领域,具体是一种 用于起下油管、带压作业过程中密封井口的连续油管防喷盒
技术介绍
为解决连续油管带压作业,已有多种防喷盒出现。防喷盒利用系统提供压力,迫使 整体式胶筒压缩变形来抱紧管柱,从而实现在连续管作业过程中,带压起下油管时密封环 空,有效防止井液泄露和防喷的目的。目前现场作业使用的防喷盒承压能力低(彡3MPa), 密封性达不到工艺要求,安装操作繁琐,胶筒寿命短,而且现有防喷盒在连续油管工作过程 中,整体式胶筒不能更换。总之,连续油管真正带压作业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在工作过程中可实施胶筒更换的油管防喷品.ο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油管防喷盒,包括衬套、 筒体、下压套和胶筒,所述胶筒一端与所述衬套相接,另一端与所述下压套相接,所述衬套 和筒体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胶筒外侧设有侧开门,所述侧开门围绕其上方设置的螺栓 旋转。上述方案中,所述油管防喷盒还包括上液缸、上活塞,所述上活塞紧贴胶筒设置, 所述上液缸一端与所述筒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螺栓的一端固定连接。上述方案中,所述油管防喷盒还包括下活塞、下液缸和下接头,所述下液缸与所述 螺栓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下接头与下液缸连接,所述下活塞设置于所述下压套和所述下 接头之间。上述方案中,所述胶筒为分体式胶筒。上述方案中,所述衬套由多节衬套扣式连接而成。上述方案中,所述衬套与所述筒体之间设有隔套。上述方案中,所述下接头上设有测量接口。上述方案中,所述筒体与所述上液缸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筒体与所述上活塞之 间设有密封圈。上述方案中,所述上活塞与所述上液缸之间设有密封圈。上述方案中,所述下液缸与所述下活塞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下活塞与所述下接 头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下液缸与所述下接头之间设有密封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可在作业时不拆卸防喷盒主体的情况下利用侧开门更换胶筒,并利用 压力传递系统有效调节密封胶筒与连续油管间的接触力,以达到可及时更换胶筒和有效防 止井液泄漏与防喷的目的,保证环境清洁,降低作业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油管防喷盒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油管防喷盒,包括衬套1、筒体3、上液缸 4、上活塞5、隔套6、侧开门7、胶筒8、下压套10、下活塞11、下液缸12和下接头13。胶筒8为分体式胶筒,位于隔套6和下压套10之间,隔套6另一端与衬套1相接。 隔套6将胶筒8和衬套1隔离,保证胶筒8平整地安装在防喷盒内。衬套1由多节衬套扣 式连接而成,与筒体3通过螺钉2固定连接。胶筒8外侧设有侧开门7,侧开门7围绕其上 方设置的双头螺栓9旋转。上液缸4和下液缸12通过双头螺栓9连接,上液缸4与筒体3连接,上活塞5在 侧开门7和胶筒8之间并紧贴胶筒8设置。下液缸12与下接头13连接,下活塞11设置于 下压套10和下接头13之间。下接头13上设有测量接口 14。筒体3与上液缸4之间设有密封圈,筒体3与上活塞5之间设有密封圈,上活塞5 与上液缸4之间设有密封圈;下液缸12与下活塞11之间设有密封圈,下活塞11与下接头 13之间设有密封圈,下液缸12与下接头13之间设有密封圈。本技术中多处设置密封 圈,保证了防喷盒的正常工作。作业过程中,当防喷盒需要更换胶筒8时,不用拆卸防喷盒主体,拉开两处侧开门 7,侧开门7绕双头螺栓9转动,使上活塞5能够上下移动,同时保证有空间更换两半式胶筒 8。从上液缸4的上端打压,使上活塞5退到最上位时即可进行胶筒8更换。更换完胶筒8 以后,从上液缸4的另一口打压,使上活塞5向下移动到死点即可将胶筒8关闭。在作业过程中给下液缸12的“压缩口 ”打压,可由下活塞11推动下压套10来压 缩胶筒8,从而实现压力传递,达到密封胶筒8抱紧管柱的目的。由于下接头13上设有测量接口 14,测量接口 14和油管内压力相同,能适时监控井 口压力,控制封井压力,防止井喷。本技术采用了侧开门结构,可在工作状态下,不需拆卸防喷盒主体和取出油 管,就可进行胶筒的更换,并利用两组压力传递系统有效调节上活塞的打开与关闭、密封胶 筒与连续油管间的接触力,以达到可及时更换胶筒和有效防止井液泄漏与防喷的目的,保 证环境清洁,降低作业成本。本技术中的衬套采用扣形连接形式,其承载能力强,有效防止了油管失稳、折 断,同时便于更换。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 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 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管防喷盒,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套、筒体、下压套和胶筒,所述胶筒一端与所述衬套相接,另一端与所述下压套相接,所述衬套和筒体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胶筒外侧设有侧开门,所述侧开门围绕其上方设置的螺栓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管防喷盒,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套、筒体、下压套和胶筒,所述胶筒一端与所 述衬套相接,另一端与所述下压套相接,所述衬套和筒体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所述胶筒外侧 设有侧开门,所述侧开门围绕其上方设置的螺栓旋转。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管防喷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防喷盒还包括上液缸、上活 塞,所述上活塞紧贴胶筒设置,所述上液缸一端与所述筒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螺栓的一端 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管防喷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防喷盒还包括下活塞、下液 缸和下接头,所述下液缸与所述螺栓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下接头与下液缸连接,所述下活 塞设置于所述下压套和所述下接头之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管防喷盒,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革贺会群马青罗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江汉机械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