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慧生专利>正文

永磁无铁芯电动轮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53914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动力部件技术领域,特指一种适用于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或电动汽车的轮毂。它包括有主轴、外壳及安装在外壳内的定子和转子,外壳通过轴承安装在主轴上并通过变速组与转子连接,定子固定在主轴上,而转子则通过轴承安装在主轴上,定子位于转子形成的内部空腔中,在转子的内侧壁上设有永磁体,永磁体分置于定子左右两边;定子是由线圈绕组和固型材料复合形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优化产品结构,达到永磁无铁芯功效,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便于维护;定子是由线圈绕组和固型材料复合形成,加工成本低,转子采用内置式永磁体结构,解决了在任何速度下永磁体固定和安全问题,加速时间小,具有低转速、大转矩的特性。(*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动力部件
,特指一种适用于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 或电动汽车的轮毂。技术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对节能减排的意识加强,极大推动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 及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电动汽车的发展更为加快。传统汽车轮毂为单一金属体,装在主轴上,用于连接轮子。随着世界各汽车大 国都加速新能源汽车的商品化步伐,尤其是对纯电动汽车的商品化进程,都投入了大量 的财力、人力,但依然无法实现真正的商品化,究其原因是受电池、电机的产业化技术 不够成熟的制约。电机技术虽是比较成熟,但能真正满足电动汽车对其性能技术要求的 电机还未有报道,因为装在汽车上使用的电机须能满足汽车的技术性能要求1、起步要快,加速时间要小,要有快速的反应能力和低速大转矩特性。2、在很宽调速范围内都保持高效率和恒功率输出特性。3、保证高可靠性(即坚固性),在任何条件下运行都具有高度的安全性,极小 的故障率和保证长寿命。4、可工作在电动机模式,也可工作在发电机模式,能利用制动、滑行或下坡的 力矩发电,向电池回馈电能(充电)来增加汽车一次性充电的续驶里程。5、符合国家法规的电磁幅射值。6、输出功率大,体积小,质量轻,造价(成本)低。在此背景下,本申请人秉持着研究创新、精益求精之精神,利用其专业眼光和 专业知识,研发出了中国专利第200920058493.9号的电动式轮毂,该电动轮毂应用范围 广,既可输出动力,又可实现发电工作,装在汽车上使用,极大的满足汽车的技术性能 要求。本申请正是在上述的电动式轮毂基础上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优化的永磁无铁芯电动轮毂。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永磁无铁芯电动轮毂,包括有主轴、外壳及安装在外壳内的定子和转子,外壳 通过轴承安装在主轴上并通过变速组与转子连接,定子固定在主轴上,而转子则通过轴 承安装在主轴上,定子位于转子形成的内部空腔中,在转子的内侧壁上设有永磁体,永 磁体分置于定子左右两边;定子是由线圈绕组和固型材料复合形成。所述定子中的线圈绕组按扇形绕制,不同的线圈绕组之间环形间隔分布,而固 型材料与线圈绕组注模成型为一体,固型材料包固线圈绕组,恰使定子形成圆盘状。转子为左右两半体对合形成,其中一半体延伸连接变速组,变速组系为一行星 齿轮组,行星齿轮成对设置,啮合在转子的主动齿轮外周,外壳内表面设有环形齿带啮合行星齿轮组。所述永磁体的断面形状为扇形,不同的永磁体在转子的同一内侧面上环形间隔 分布,形成磁轭盘。本技术通过优化产品结构,达到永磁无铁芯功效,体积小、重量轻,可靠 性高,便于维护;定子是由线圈绕组和固型材料复合形成,加工成本低,转子采用内 置式永磁体结构,解决了在任何速度下永磁体固定和安全问题,与此同时,由于高转速 时,永磁体产生的磁场很弱,利用弱磁控制能使电动机恒功率运行时具有较高的效率; 外壳通过轴承安装在主轴上并通过变速组与转子连接,虽然外壳带动轮胎转速很慢,但 内部转子的转速并不慢,以此来保证电动汽车能快速起步,加速时间小,具有低转速、 大转矩的特性,输出功率大。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之定子上的线圈绕组分布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之定子的侧面示意图;附图4为本技术之转子上的永磁体断面排布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参阅图1 4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永磁无铁芯电动轮毂,包括有主轴10、外 壳20及安装在外壳20内的定子30和转子40,外壳20通过轴承安装在主轴上并通过变速 组50与转子40连接,定子30固定在主轴10上,而转子40则通过轴承安装在主轴上。 外壳20连接相应轮子,实现电动驱动轮子行走。本技术有机地将动力装置和轮毂整 成一整体,形成电动轮形式,可减少电机另设安装,减少传动结构,优化产品结构,提 升产品性能和实用性。定子30位于转子40形成的内部空腔中,转子40则由左右两半体 对合形成,在转子40的内侧壁上设有永磁体41,永磁体41可通过粘连、嵌设之方式固 定,转子40内的永磁体41分置于定子30左右两边,以配合定子30内的线圈绕组工作。所述定子30是由线圈绕组31和固型材料32复合形成,线圈绕组31按扇形绕 制,不同的线圈绕组31之间环形间隔分布,线圈绕组31的绕向一致,从而满足工作要 求,线圈绕组31的引出线顺沿主轴10引出,以接驳电源。固型材料32与线圈绕组31 注模成型为一体,固型材料32包固线圈绕组31,恰使定子30形成圆盘状。固型材料32 可采用绝缘塑胶或其它热固材料,包裹住线圈绕组31,具有良好的密封防油性,有效保 护线圈绕组31,延长其使用寿命。定子30无铁芯,不仅降低制作成本,也减轻重量,体 积小、可靠性高。本实施例中,转子40为左右两半体对合形成,且内部形成有空腔,位于定子30 左右两侧的永磁体41分别固定在转子左右两半体的内侧;转子有一半体延伸连接变速组 50,变速组50系为一行星齿轮组,行星齿轮成对设置,啮合在转子的主动齿轮42外周, 外壳20内表面设有环形齿带21啮合行星齿轮组,该结构与中国专利第200920058493.9号 的电动式轮毂的结构一致,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图4所示,所述永磁体41的断面形状为扇形,不同的永磁体41在转子40的同 一内侧面上环形间隔分布,形成磁轭盘。永磁体41之间形成若干组对,构成不同磁场, 配合定子内的线圈绕组31工作。工作时,给定子30内的线圈绕组31供电,形成旋转磁场,该旋转磁场作用于两 边的永磁体41,使转子40转动,转子40通过变速组50驱动外壳20转动,达到带动相应 轮子转动,即实现电动驱动。本技术中,定子30由线圈绕组31和固型材料32复合形成,呈圆盘状,由 于无需制作铁芯,这有利于减小产品的体积和重量,降低制作成本。定子30左右两边配 有断面为扇形的永磁体41所构成的磁轭盘,工作性能稳定可靠;配合变速组50传动,保证电动汽车能快速起步,加速时间小,具有低转速、大转矩的特性。当然,以上实施例仅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定本技术的实 施范围,该轮毂可应用在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或电动摩托车上,在轮毂的端盖上还可 适当安装有刹车结构,满足使用需要,故,凡是依照本技术之原理做等效变化或修 饰,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永磁无铁芯电动轮毂,包括有主轴(10)、外壳(20)及安装在外壳(20)内的定子(30)和转子(40),外壳(20)通过轴承安装在主轴上并通过变速组(50)与转子(40)连接,定子(30)固定在主轴(10)上,而转子(40)则通过轴承安装在主轴上,其特征在于:定子(30)位于转子(40)形成的内部空腔中,在转子(40)的内侧壁上设有永磁体(41),永磁体(41)分置于定子(30)左右两边;定子(30)是由线圈绕组(31)和固型材料(32)复合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1.永磁无铁芯电动轮毂,包括有主轴(10)、外壳(20)及安装在外壳(20)内的定子 (30)和转子(40),外壳(20)通过轴承安装在主轴上并通过变速组(50)与转子(40)连 接,定子(30)固定在主轴(10)上,而转子(40)则通过轴承安装在主轴上,其特征在 于定子(30)位于转子(40)形成的内部空腔中,在转子(40)的内侧壁上设有永磁体 (41),永磁体(41)分置于定子(30)左右两边;定子(30)是由线圈绕组(31)和固型材料 (32)复合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无铁芯电动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30)中的线 圈绕组(31)按扇形绕制,不同的线圈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慧生张家业
申请(专利权)人:林慧生张家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