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径叠装扩力式油缸开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153339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径叠装扩力式油缸开合装置,包括横旦(1)、拉杆(2)、动力油缸(3)、油缸座(4),在所述动力油缸(3)的活塞杆(10)与横旦(1)之间联接有短行程大缸径扁平式油缸(19),该短行程大缸径扁平式油缸(19)的活塞杆(14)与动力油缸(3)的活塞杆(10)相接,该短行程大缸径扁平式油缸(19)的闷孔端盖(11)与横旦(1)相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制作、安装、使用方便,应用于金属型模抽芯脱模铸造工艺上,减少了由于金属模芯被抱死而停工的浪费,有效节约了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低压、重力金属型铸造的正常、连续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缸开合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铸造行业、在金属型模开 模工艺中使用的液压油缸开合金属型模的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公知的对铝合金金属型模进行液压开模工艺中,金属型模液压油缸开合 装置通常应用以开模行程加取件空间而确定液压油缸行程长度,再依据产品毛坯收缩抱紧 力选定大于抱紧力的油缸直径,以确保开模力的结构方法,特别是在铝合金金属型模铸造 抽插金属模芯工艺中,该液压油缸开合装置装在金属型模底部、侧面的空间位置上,其构造 和使用方法是包括油缸座,在油缸座的外侧装有活塞杆端头朝外的油缸,在油缸活塞杆端 头上装有横旦,横旦的两头装有联接抽插金属模芯的拉杆,由油缸活塞杆带动拉杆及金属 模芯进行开合以实现在金属型模内腔金属模芯开合进出动作。但普遍存在着金属模芯被金 属液凝固收缩抱紧后而开不了模、抽不动金属模芯的问题;有时,还需在金属模芯内部纵向 加多根电热管或在金属型模外面用火枪烧,加热金属模芯,才能打开金属模芯。经常出现每 一模次的开模抽芯都必须火枪烧,才能打开金属模芯。更严重时只能采取停止生产、拆卸模 具的方法,从而给金属型模的正常连续压铸、浇注生产造成间断停止,导致铸件铸造工艺参 数不稳定的质量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止金属模芯被金属 液凝固收缩抱紧后而开不了模、抽不动金属模芯问题的解决方法,是一种既能保证大开模 力、又能满足长行程小缸径快速运动的变径叠装扩力式油缸开合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由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变径叠装扩力式油缸开合装置,包括 横旦、拉杆、动力油缸、油缸座,在所述动力油缸的活塞杆与横旦之间联接有短行程大缸径 扁平式油缸,该短行程大缸径扁平式油缸的活塞杆与动力油缸的活塞杆相接,该短行程大 缸径扁平式油缸的闷孔端盖与横旦相接。采用本专利技术后,由于该短行程大缸径扁平式油缸与金属型模开合模常规所需的长 行程小缸径式动力油缸组合形成为一个整体,在该扁平式油缸大缸径的作用力下,当金属 模芯脱开大抱紧力的凝固铸件10 30mm距离时,长行程小缸径式动力油缸活塞腔充油,使 金属模芯在脱开大抱紧力铸件后快速完成长行程的开模动作,使金属模芯不被抱死。这不 仅能顺利抽芯脱模,而且缩小了常规开合模动力油缸的缸径,并可达到现有防抱紧技术三 倍以上的脱模效果,从而解决了原有的间断停止、工艺参数不稳定的铸件质量影响,实现了 以物理性硬件方式防止大抱紧力铸件的抽芯脱模铸造工艺上的突破,且制作安装、使用方 便,减少了由于金属模芯被抱死而停工的浪费,有效节约了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低压、 重力金属型铸造的正常、连续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公知的常规金属型模液压油缸开合装置的实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变径叠装扩力式油缸开合装置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公知的以液压油缸驱动金属型模的金属型模液压油缸开合装置包括 动力油缸3,动力油缸3固定在油缸座4上,动力油缸3具有活塞腔进出油孔8和活塞杆腔 进出油孔9,动力油缸3的活塞杆10外端联接横旦1,横旦1联接拉杆2,拉杆2联接金属模 芯5,金属模芯5外装有金属缸套20,金属模芯5将金属缸套20插入到金属型模的金属型 腔6内,金属模芯及金属缸套合模进入金属型模的外模17而形成合模分面7,但普遍存在着 该合模分面7处被金属液凝固收缩抱紧后,即使动力油缸3的活塞腔进出油孔8充液压油 而活塞杆10带动拉杆2工作,但由于金属模芯5与金属型模外模17形成的合模分面7没 有间隙(即没有距离空间)而无法松动,出现抽不动金属模芯的问题,导致无法正常生产。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变径叠装扩力式油缸开合装置,包括横旦1、拉杆2、动力油缸 3、油缸座4,在所述动力油缸3的活塞杆10与横旦1之间联接有短行程大缸径扁平式油缸19(包括活塞腔12、活塞13、活塞杆14、活塞杆腔进出油孔16和活塞腔进出油孔18),该短 行程大缸径扁平式油缸19的活塞杆14与动力油缸3的活塞杆10相接(两者的活塞杆连 接为一体),该短行程大缸径扁平式油缸19的闷孔端盖11与横旦1相接(固定联接)。其中动力油缸3为长行程小缸径式动力油缸,其闷孔端盖与油缸座4装配固定; 短行程大缸径扁平式油缸19装在动力油缸活塞杆10的外端头上,即该扁平式油缸的活塞 杆外端头螺纹孔与动力油缸活塞杆外端头螺纹柱联接,使该短行程大缸径扁平式油缸活塞 杆端头朝内与长行程小缸径式动力油缸的活塞杆连接而形成为一个纵向整体变径扩力分 控动作油缸;短行程大缸径扁平式油缸活塞杆14端头朝内,其闷孔端盖11外端面与连接开 模抽芯用的拉杆2的横旦1装配固定;该短行程大缸径扁平式油缸19的活塞腔12截面积 是动力油缸3的活塞腔截面积数倍(一般为二至五倍);开模抽芯用的拉杆2的另一端连 接金属模芯5,金属模芯5外装有金属缸套20,在开模状态时该金属模芯5处于金属型腔6 之外、金属缸套20处于金属型腔6之内,在工作状态时该金属模芯5及金属缸套20均处于 金属型腔6之内。如所述的变径叠装扩力式油缸开合装置的使用方法是所述油缸座4装在金属型 模的底部(及侧面)上,拉杆2的一端与金属模芯5相联接,金属模芯5外装有金属缸套20;使用操作时,首先短行程大缸径扁平式油缸19的活塞腔进出油孔18充入液压油使其活 塞腔12进油,而后活塞13作用于活塞杆14,使活塞杆14处于定置不动的状态,活塞腔12 进油后作用于短行程大缸径扁平式油缸19的闷孔端盖11,使该闷孔端盖11推动横旦1,而 后拉杆2拉动金属模芯5,且由于该短行程大缸径扁平式油缸19的活塞腔12截面积是动 力油缸3的活塞腔截面积的数倍(一般为二至五倍),从而金属模芯5在数倍(二至五倍) 抽芯力的作用下,金属模芯5与金属型模的外模17便形成开模抽芯距离空间15 (即图1的 原合模分面7处具有一定的间隙),有效防止了原合模分面7处被金属液凝固收缩抱紧(或 称被抱死);然后动力油缸3活塞腔进油,完成对金属型模的全程开模抽芯动作,最后再对短行程大缸径扁平式油缸19的活塞杆腔进出油孔16进油,使活塞13工作回位。在工作状 态时,该短行程大缸径扁平式油缸19的活塞腔12的截面积是动力油缸3的活塞腔截面积 的倍数,则根据具体的铸件开模力的需要而确定。此变径叠装扩力式油缸开合装置在铸造工艺中,铝水充满金属型腔凝固铸件对金 属模芯形成较大抱紧力时进行开模,该短行程大缸径扁平式油缸活塞腔充油,在该扁平式 油缸大缸径的作用力下,当金属模芯脱开大抱紧力的凝固铸件10 30mm距离(即开模抽 芯距离空间)时,长行程小缸径式动力油缸活塞腔充油,使金属模芯在脱开大抱紧力铸件 后快速完成长行程的开模动作,从而使金属模芯不被抱死,解决了原有的间断停止、工艺参 数不稳定的铸件质量影响。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一是在结构上将短行程大缸径扁平式油缸纵向安装在长 行程小缸径式动力油缸活塞杆端头与横旦之间即可;二是在开模顺序上,先向短行程大缸 径扁平式油缸活塞腔充油,完成初始大抱紧力的开模抽芯松动后,再开长行程小缸径动力 油缸,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长行程小缸径油缸的活塞腔截面积小,经常抽不动芯、开不了模 的难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若使用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径叠装扩力式油缸开合装置,包括横旦(1)、拉杆(2)、动力油缸(3)、油缸座(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动力油缸(3)的活塞杆(10)与横旦(1)之间联接有短行程大缸径扁平式油缸(19),该短行程大缸径扁平式油缸(19)的活塞杆(14)与动力油缸(3)的活塞杆(10)相接,该短行程大缸径扁平式油缸(19)的闷孔端盖(11)与横旦(1)相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变径叠装扩力式油缸开合装置,包括横旦(1)、拉杆(2)、动力油缸(3)、油缸座(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动力油缸(3)的活塞杆(10)与横旦(1)之间联接有短行程大缸径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玉明叶锦瑞邱远忠支瑞秀吴浩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瑞明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