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模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20486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浇铸完毕后开模取工件用的开模机,它包括固定架,固定架上端设置有顶板,固定架下部设置有底板,固定架的左、右支腿上分别活动连接有左、右横梁,顶板、左横梁及右横梁上均设置有开模机构,顶板、左横梁及右横梁上均设置有滑道筒,滑道筒内穿装有拉杆,拉杆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上设置有连接槽,拉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端头板,拉伸装置设置在顶板和端头板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不同高度的模具,在大型工件的铸造过程中也可使用,拉杆的数量为至少四根,这就大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使用寿命,可与较大的液压或气压缸配套使用,进一步扩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适用范围,结构简单实用,安装使用方便,使用寿命长。(*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铸造生产中的一种辅助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浇铸完毕后打开模具 用的开模机。技术背景在铸造生产中,在工件浇铸完毕后,需要将模具打开,将模芯取出,进而取出工件, 目前,在开模、取芯工艺中大多还采用人工操作,工人劳动强度大,浇铸工人要把模具打开, 取出模芯,而且生产效率也不高,也容易给工人的人身造成伤害,还有可能破坏工件,技术 人员也研制了一些开模取芯设备,它主要是通过连接板将模具与开模设备连接,开模设备 主要是液压缸及活塞杆,活塞杆运动带动拉杆运动,拉杆带动连接板运动,进而将模具打 开,这种开模取芯设备,虽能够实现将模具打开及将模芯取出,但这种设备将液压缸与机架 固定,这就限制它的适用范围,使它只能适用一些高度与液压缸的高度相适应的模具,在铸 造一些大型工件的铸造中就不适用,因此这些设备的使用效果都不理想,不适用大型工件 的开模取芯工作,其适用范围窄
技术实现思路
综上所述,为了克服现有技术问题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开模机,它结构 简单实用,能够很好的解决铸造完成后的开模取芯问题,在铸造体积重量较大的工件时也 能够使用,适用范围较广,可为企业节约大量的劳动力,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也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开模机,它包括固定架1,固定架1上端设置有顶板3,固定架1下部设置有底 板13,其中所述的固定架1的左支腿2上活动连接有左横梁12,固定架1的右支腿10上 活动连接有右横梁11,固定架1的顶板3、左横梁12及右横梁11上均设置有开模机构,所 述的开模机构均包括滑道筒5、拉杆6、连接板9、端头板8及拉伸装置7,顶板3、左横梁12 及右横梁11上均设置有滑道筒5,滑道筒5内穿装有拉杆6,拉杆6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板9, 连接板9上设置有连接槽4,拉杆6的另一端设置有端头板8,拉伸装置7设置在顶板3和 端头板8之间。进一步,所述的拉伸装置7或为液压装置,或为气压装置。进一步,所述的拉杆6的数量为至少四根,滑道筒5的数量与拉杆6数量相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的左横梁与左支腿活动连接,右横梁与右支腿活动连接,左横梁及 右横梁上均设置有开模机构,因此,本技术适用于不同高度的模具,在大型工件的铸造 过程中也可使用,拉杆的数量为至少四根,这就大大提高了本技术的使用寿命,使本实 用新型可与较大的液压或气压缸配套使用,进一步扩大本技术的适用范围;2、本技术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造价成本低、安装使用方便、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适用范围广,可大大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节约劳动力,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的A-A剖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图2所示,固定架1上端设置有顶板3,固定架1下部设置有底板13,固定 架1的左支腿2上活动连接有左横梁12,固定架1的右支腿10上活动连接有右横梁11,固 定架1的顶板3、左横梁12及右横梁11上均设置有开模机构,所述的开模机构均包括滑道 筒5、拉杆6、连接板9、端头板8及拉伸装置7,以顶板3上设置的开模机构为例,顶板3上 设置有滑道筒5,滑道筒5内穿装有拉杆6,滑道筒5与拉杆6为活动连接,拉杆6的一端设 置有连接板9,连接板9上设置有连接槽4,拉杆6另一端设置有端头板8,拉伸装置7设置 在顶板3和端头板8之间,同样左横梁12及右横梁11上设置的开模机构与顶板3上设置 的开模机构的结构相同,拉升装置7采用液压装置,液压装置的液压缸固定在顶板3上,同 样左横梁12及右横梁11上的拉升装置也是采用液压装置,液压装置的液压缸固定在相应 的左横梁12及右横梁11上,活塞杆连接液压缸及端头板8,拉杆6的数量为四根,滑道筒5 与拉杆6数量相同。使用时,连接板9与模具外壳通过连接件连接,将浇铸好的模具放在固定架1的底 板13上并固定,将连接件的一端设置在连接板9的连接槽4内,将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模具 的外壳连接,从而实现模具与开模机构的连接,打开液压泵,液压泵将液压油输送进液压缸 内,液压油推动活塞杆伸出,活塞杆推动端头板8运动,端头板8带动拉杆6运动,连接板9 设置在拉杆6的一端,拉杆6带动连接板9运动,连接板9通过连接件将模具打开,在取模芯 时,其动作过程与开模时的动作过程一样,连接板9通过连接件与模芯连接,活塞杆动作, 带动连接板9将模芯取出,在模具打开、取出模芯后可将工件取走,然后将下一个模具放在 固定架1的底板13上,进行下一个开模取芯操作。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是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说明而非限制,所属技 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等同替换或者根据现有技术而做的其它修改,只要没超出本实用新 型技术方案的思路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技术所要求的权利范围之内。权利要求一种开模机,它包括固定架(1),固定架(1)上端设置有顶板(3),固定架(1)下部设置有底板(1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架(1)的左支腿(2)上活动连接有左横梁(12),固定架(1)的右支腿(10)上活动连接有右横梁(11),固定架(1)的顶板(3)、左横梁(12)及右横梁(11)上均设置有开模机构,所述的开模机构均包括滑道筒(5)、拉杆(6)、连接板(9)、端头板(8)及拉伸装置(7),顶板(3)、左横梁(12)及右横梁(11)上均设置有滑道筒(5),滑道筒(5)内穿装有拉杆(6),滑道筒(5)与拉杆(6)活动连接,拉杆(6)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板(9),连接板(9)上设置有连接槽(4),拉杆(6)另一端设置有端头板(8),拉伸装置(7)设置在顶板(3)和端头板(8)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伸装置(7)或为液压装置,或 为气压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开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杆(6)的数量为至少四 根,滑道筒(5)的数量与拉杆(6)数量相同。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浇铸完毕后开模取工件用的开模机,它包括固定架,固定架上端设置有顶板,固定架下部设置有底板,固定架的左、右支腿上分别活动连接有左、右横梁,顶板、左横梁及右横梁上均设置有开模机构,顶板、左横梁及右横梁上均设置有滑道筒,滑道筒内穿装有拉杆,拉杆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上设置有连接槽,拉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端头板,拉伸装置设置在顶板和端头板之间,本技术适用于不同高度的模具,在大型工件的铸造过程中也可使用,拉杆的数量为至少四根,这就大大提高了本技术的使用寿命,可与较大的液压或气压缸配套使用,进一步扩大本技术的适用范围,结构简单实用,安装使用方便,使用寿命长。文档编号B22D17/26GK201572898SQ20092027675公开日2010年9月8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10日专利技术者刘恒珠, 孙少奎, 郭跃伟 申请人:平顶山市中泰伟业机电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开模机,它包括固定架(1),固定架(1)上端设置有顶板(3),固定架(1)下部设置有底板(1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架(1)的左支腿(2)上活动连接有左横梁(12),固定架(1)的右支腿(10)上活动连接有右横梁(11),固定架(1)的顶板(3)、左横梁(12)及右横梁(11)上均设置有开模机构,所述的开模机构均包括:滑道筒(5)、拉杆(6)、连接板(9)、端头板(8)及拉伸装置(7),顶板(3)、左横梁(12)及右横梁(11)上均设置有滑道筒(5),滑道筒(5)内穿装有拉杆(6),滑道筒(5)与拉杆(6)活动连接,拉杆(6)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板(9),连接板(9)上设置有连接槽(4),拉杆(6)另一端设置有端头板(8),拉伸装置(7)设置在顶板(3)和端头板(8)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恒珠郭跃伟孙少奎
申请(专利权)人:平顶山市中泰伟业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