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模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7613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合模机构,包括:第一调节下板;第一曲肘架,包括基座和设置在基座上的受力部件;第二调剂下板,与第一调节下板面向设置;第二曲肘架,包括基座和设置在基座上的受力部件;以及,第一曲肘和第二曲肘,第一曲肘和第二曲肘设置在第一调节下板和第二调节下板之间,第一曲肘的一端与第一曲肘架连接,第一曲肘的另一端与第二曲肘连接,第二曲肘的另一端与第二曲肘架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第一曲肘架与第一调节下板的分体式设计,并通过在第一曲肘架上设置若干受力部件,而使合模机构运行稳定,提升模压制品的质量。同时,降低了设备生产的制造成本,减少了设备的维护成本。(*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成型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成型设备的合模机构
技术介绍
压铸机是机械制造行业推广的制造少、无切削加工零件的重要机械设备。合模机 构是压铸机上的关键部件,它带动动模板进行压铸模的开模、合模,其结构形状对压铸机的 生产效率、模具的工作寿命、铸件的精度和致密度以及工人的劳动强度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图6是传统的合模机构2的结构示意图。所述传统的合模机构2包括上模板21、 与上模板21面向设置的下模板22,以及联动上模板21和下模板22的联动肘23。上模板 21和下模板22通过贯穿设置在其中的第二导向柱24连为一体。上模板21上一体成型有 两个受力模块25。所述联动肘23与上模板21的受力模块25通过贯穿设置在其内的连接 栓26连接。所述连接栓26与联动肘23和上模板21的受力模块25形成两个受力点。明 显地,传统的合模机构2中,连接栓26悬伸跨距大,受力不均勻,易发生变形,直接影响合模 机构2运行的稳定性,进而影响模压制品质量。由于受力模块25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设置 在上模板21上,当受力模块25的受力部发生形变后,需整体更换上模板,因而增加了设备 的生产成本,同时对使用维护也增添不便和增加费用。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案设计人凭借从事此行业多年的经验,积极研究改 良,于是有了技术合模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使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在现有技术中,传统的合模机构运行不稳定,维护成本 高等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的合模机构的结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合模机构,包括第一调节下 板;第一曲肘架,包括基座和设置在基座上的受力部件,所述第一曲肘架通过锁固件固定在 所述第一调节下板上;第二调剂下板,与第一调节下板面向设置;第二曲肘架,包括基座和 设置在基座上的受力部件,所述第二曲肘架通过锁固件固定在所述第二调节下板上;以及, 第一曲肘和第二曲肘,第一曲肘和第二曲肘设置在第一调节下板和第二调节下板之间,用 以联动第一调节下板和第二调节下板,第一曲肘的一端与第一曲肘架连接,第一曲肘的另 一端与第二曲肘连接,第二曲肘的另一端与第二曲肘架连接。其中,所述的受力部件是3个 或者是3个以上的任一整数取值。所述锁固件是螺栓。所述第一调节下板与所述第二调节 下板具有相同结构。所述第一曲肘呈“ Γ ”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通过采用第一曲肘架12 与第一调节下板11的分体式设计,并通过在第一曲肘架12上设置若干受力部件122,而使 合模机构1运行稳定,提升模压制品的质量。同时,降低了设备生产的制造成本,减少了设 备的维护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具有本技术调节模板的合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调节模板的第一调节下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调节模板的第一曲肘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具有本技术调节模板的合模机构的第一曲肘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具有本技术调节模板的合模机构的第二曲肘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传统的合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下面将结合实 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图1为所述合模机构1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合模机构1包括第一调节 下板11、与第一调节下板11分体设计并固定在第一调节下板11上的第一曲肘架12、与第 一调节下板11面向设置的第二调节下板13、与第二调节下板13分体设计并固定在第二调 节下板13上的第二曲肘架14,以及用以联动第一调节下板11和第二调节下板13的第一曲 肘15和第二曲肘16。所述第一调节下板11与所述第二调节下板13通过贯穿设置在第一 调节下板11和第二调节下板13中的第一导向柱17固定为一体。第一曲肘架12通过锁固 件(未图示)固定在第一调节下板11上。第二曲肘架14通过锁固件(未图示)固定在第 二调节下板13上。所述锁固件为螺栓。请参阅图2,图2为合模机构1的第一调节下板11的结构示意图。第一调节下板 11包括设置在第一调节下板11边沿近拐角处的第一固定孔111,以及相对设置在第一调节 下板11边沿的锁固部112。在锁固部112上间隔设置若干第一锁固孔113。请参阅图3,图3为合模机构1的第一曲肘架12的结构示意图。第一曲肘架12具 有基座121,以及形成在基座121上的受力部件122。基座121对应第一调节下板11的第 一锁固孔113开设若干第二锁固孔123。受力部件122之远离基座121的一端均开设受力 孔124。所述受力部件122的数量不限于图示中的3个,可以为大于3的任一整数取值。请参阅图4,图4为合模机构1的第一曲肘15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曲肘呈 “ Γ ”形。在所述第一曲肘15的背边151两端间隔开设第三锁固孔152和第四锁固孔153。 其中,第三锁固孔152的孔径大小与受力孔124的孔径大小相同。请参阅图5,图5为合模机构1的第二曲肘16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二曲肘16之 连接第一曲肘15的一端间隔开设若干第一锁固柱161。第一锁固柱161的近前端位置开设 横向贯通的第五锁固孔162。所述第二曲肘16之连接第二曲肘架12的一端间隔开设若干 第二锁固柱163。第二锁固柱163的近前端位置开设横向贯通的第六锁固孔164。所述第 五锁固孔162的孔径大小与第四锁固孔153的孔径大小相同。为了便于描述合模机构1的整体结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第二调节下板13与第一调节 下板11具有相同的结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第二曲肘架14与第一曲肘架12具有相同的结构。 便于简洁,相同的结构采用相同的编号进行描述。合模机构1的组装过程,包括步骤一将第一曲肘架12通过锁固件固定在第一调节下板11的锁固部112处。 其中,锁固部112的第一锁固孔113与第一曲肘架12的第二锁固孔123对应设置,所述锁 固件穿设于第一锁固孔113和第二锁固孔123中。步骤二 将第一曲肘15活动固定在第一曲肘架12上。具体步骤为,将第一曲肘 15的具有第三锁固孔152的一端间隔插置在第一曲肘架12的受力部件122的间隔处。所 述第三锁固孔152与受力部件122的受力孔124位于同一平面,且在第三锁固孔152与受 力孔124的纵向空间叠置,所述第三锁固孔152与受力部件122的受力孔124形成一圆柱 空间(未图示)。在所述圆柱空间中贯穿设置固定柱18,使得第一曲肘15与第一曲肘架12 紧凑连接。受力部件122的数量不限于图示的3个,可以为大于或等于3个的任一整数取 值。第一曲肘15不限于图示中的2个,可以为大于或者等于2个的任一整数取值。第一曲 肘15的数量因受力部件122的数量而定。此时,贯穿设置在受力孔124的固定柱18与受 力孔124形成若干接触面。在所述受力孔124受到外来作用时,所述接触面将形成若干受 力面。步骤三将第二曲肘16活动连接于第一曲肘15的另一端。具体步骤为,将该第二 曲轴16的具有第一锁固柱161的一端插设在第一曲肘15所形成的间隔处。所述第一锁固 柱161的第五锁固孔162与第一曲肘15的第四锁固孔153位于同一平面并空间叠置。第 四锁固孔153与第五锁固孔162形成一圆柱空间(未图示)。在所述圆柱空间中贯穿设置 活动柱19,使得第一曲肘15与第二曲肘16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合模机构,包括:  第一调节下板;  第一曲肘架,包括基座和设置在基座上的受力部件,所述第一曲肘架通过锁固件固定在所述第一调节下板上;  第二调剂下板,与第一调节下板面向设置;  第二曲肘架,包括基座和设置在基座上的受力部件,所述第二曲肘架通过锁固件固定在所述第二调节下板上;以及,  第一曲肘和第二曲肘,第一曲肘和第二曲肘设置在第一调节下板和第二调节下板之间,用以联动第一调节下板和第二调节下板,第一曲肘的一端与第一曲肘架连接,第一曲肘的另一端与第二曲肘连接,第二曲肘的另一端与第二曲肘架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连珍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功力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