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矿山制砂石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砂石机。
技术介绍
把石料制成砂粒,国内外在现有的
中主要采用的有研磨制砂(例如对辊 制砂机)、冲击碰撞制砂(例如冲击式破碎机、反击式破碎机)两种方式。而研磨技术的磨 损、能耗很大,产量很少,效率很低;冲击、碰击技术又无法提高石料碰击的速度,石料的破 碎率低下,制砂生产效率不高。这就是现在制砂领域耗电高、金属材料消耗大、产量低、制砂 成本高的技术难题。目前国内外制砂机存在的工艺技术问题有两个关键点①“一口进一口出”的问题颚式破碎机上口进石头,下口出料。石头在破碎腔内 为粉碎性破碎,破碎粒度有大有小,大的需要继续破碎,已达到要求粒度的成品石料无法随 即泄出,还得混杂在未达到破碎要求的石料一起继续破碎,通过上破碎区、中破碎区、下破 碎区才到达出口,给破碎机增加了极大的转动阻力,需要很大的能量来克服这部分阻力。一 粒砂石磨损了整块齿板(耐磨件),使耐磨件作了无用的磨损,经济损失很大。②“挤压量大于冲碰量”的问题反击式、冲击式、锤式破碎机等类型的制砂机,所 破碎的石料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给石料加速,冲碰到耐磨板上得 ...
【技术保护点】
双转子复合制砂机,它包括机体(1)、第一破碎板(2)、上转子(4)、摆锤(5)、第二破碎板(6)、第三破碎板(7)、第四破碎板(12)、第五破碎板(15)、第六破碎板(16)、旋转驱动装置、第一筛板、第二筛板,机体(1)内为空腔,机体(1)的上端设有进料口(13),机体(1)的下端设有出料口(25);上转子(4)位于机体(1)的空腔内的上部,上转子(4)固定在上旋转轴上,上旋转轴的两端部分别由轴承与机体(1)连接,上旋转轴的一端位于机体(1)外并与旋转驱动装置相连,上转子(4)上由销轴铰接有摆锤(5),上转子(4)的左侧的机体(1)上设有第二破碎板(6)、第三破碎板(7), ...
【技术特征摘要】
双转子复合制砂机,它包括机体(1)、第一破碎板(2)、上转子(4)、摆锤(5)、第二破碎板(6)、第三破碎板(7)、第四破碎板(12)、第五破碎板(15)、第六破碎板(16)、旋转驱动装置、第一筛板、第二筛板,机体(1)内为空腔,机体(1)的上端设有进料口(13),机体(1)的下端设有出料口(25);上转子(4)位于机体(1)的空腔内的上部,上转子(4)固定在上旋转轴上,上旋转轴的两端部分别由轴承与机体(1)连接,上旋转轴的一端位于机体(1)外并与旋转驱动装置相连,上转子(4)上由销轴铰接有摆锤(5),上转子(4)的左侧的机体(1)上设有第二破碎板(6)、第三破碎板(7),上转子(4)的左侧上方的机体(1)上设有第一破碎板(2),上转子(4)的左部上方的机体(1)上设有第四破碎板(12),上转子(4)的右侧的机体(1)上设有第五破碎板(15)、第六破碎板(16),摆锤(5)位于第一破碎板(2)、第二破碎板(6)、第三破碎板(7)、第四破碎板(12)、第五破碎板(15)、第六破碎板(16)、第一筛板和第二筛板所围成的空间内;其特征在于上转子(4)的下方设有下转子(11),下转子(11)与上转子(4)错位布置;下转子(11)固定在下旋转轴上,下旋转轴的两端部分别由轴承与机体(1)连接,下旋转轴的一端位于机体(1)外并与旋转驱动装置相连,下转子(11)上沿圆周外缘固定有板锤(10);下转子(11)的左侧上方的机体(1)上设有隔板(9);下转子(11)的右侧的机体(1)上设有第七破碎板(17)、第八破碎板(22),第一筛板设置在第七破碎板(17)上的第一筛板孔(19)处,第二筛板设置在第八破碎板(22)上的第二筛板孔(23)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转子复合制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转子(11)与上转子(4)错位布置为在同一垂直平面上,过下转子(11)中心点的垂直线与过上转子(4)中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野,李华平,王宇,
申请(专利权)人:松滋市中发机电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