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线滑车及放线走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27477 阅读:4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放线滑车,包括挂板、固定于所述挂板两侧的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固定于所述第一边框和所述第二边框之间的底梁、两滑轮组及固定在所述底梁用于隔开两滑轮组的支架,其中,第一滑轮组包括三个滑轮,第二滑轮组包括一个滑轮,所述第一滑轮组连接在所述第一边框与所述支架之间,第二滑轮组连接在所述第二边框与所述支架之间。本实用还公开了一种与放线滑车配套使用的放线走板。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放线滑车及其配套使用的放线走板可有效降低导线和滑轮磨损,满足特高压工程大截面导线展放要求。(*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架线施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放线滑车及放线走板
技术介绍
放线滑车是高压架空输电线路架线施工的必备设备,对保护导线、提高放线施工 效率有重要作用。目前在特高压工程导线展放施工过程中,如利用传统对称式三轮放线滑 车进行“一牵3”方式展放导线,即三根导线通过滑车的三个滑轮,其中的一根导线(例如, 中间的)与牵引绳一起通过一滑轮(例如,中间的)。由于一根导线和牵引绳通过同一滑 轮,牵引绳会对滑车的滑轮造成磨损,磨损后的滑轮又会磨损导线,从而不能满足特高压工 程导线展放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避免因导线和牵引绳通过同一滑轮而造成对 导线磨损,满足特高压工程导线展放要求的放线滑车及与该放线滑车配套使用的放线走 板。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放线滑车,包括挂板、固定于所述边框的底 梁、固定于所述挂板两侧的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两滑轮组及固定在所述底梁用于隔开两 滑轮组的支架,其中,第一滑轮组包括三个滑轮,第二滑轮组包括一个滑轮,所述第一滑轮 组连接在所述第一边框与所述支架之间,第二滑轮组连接在所述第二边框与所述支架之 间。所述第一滑轮组是通过固定于所述第一边框和所述支架的支撑轴及配套轴承连 接在所述第一边框与所述支架之间。所述第一滑轮组中的三个滑轮包括两个导线滑轮和一个牵引滑轮。所述第一边框依次通过所述的两个导线滑轮和所述的一个牵引滑轮与所述支架 连接。所述挂板设置有悬挂孔,所述悬挂孔位于所述牵引滑轮的正上方。所述第二滑轮组是通过固定于所述边框和所述支架的支撑轴及配套轴承连接在 所述第二边框与所述支架之间。所述第二滑轮组中的滑轮是导线滑轮。所述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设置有脚踏板。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放线走板,包括引导过渡板和连接板, 所述弓I导过渡板和连接板通过铰接轴连接,所述引导过渡板连接有用于与通过所述放线滑 车的第一滑轮组中牵引滑轮的牵引绳相连接的前旋转连接器;所述连接板连接有防扭鞭和 用于与通过所述放线滑车的第一滑轮组和所述放线滑车的第二滑轮组的导线相连接的三 个后旋转连接器,其中,所述防扭鞭一侧设置有用于与通过所述放线滑车的第一滑轮组中 两导线滑轮的导线相连接的二个所述后旋转连接器,所述防扭鞭另一侧设置有用于与通过所述放线滑车的第二滑轮组中导线滑轮的导线相连接的一个所述后旋转连接器。通过本技术提供的放线滑车和放线走板,可避免因导线和牵引绳通过同一滑 轮而造成对导线磨损,满足特高压工程对导线展放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放线滑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放线走板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目的、功能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放线滑车,包括挂板1、固定于挂板1两侧的 第一边框2和第二边框3、固定于第一边框2和第二边框3之间的底梁4、两滑轮组及固定 在底梁4用于隔开两滑轮组的支架6。其中,第一滑轮组设置在第一边框2与支架6之间, 第二滑轮组设置在第二边框3与支架6之间。第一滑轮组包括三个滑轮,分别是两个导线 滑轮4和一个牵引滑轮5,第二滑轮组包括一个滑轮是一个导线滑轮4。第一滑轮组中的三 个滑轮是通过固定于第一边框2和支架6的支撑轴8 (应在图中标记)及配套轴承7 (应在 图中标记)连接在第一边框2与支架6之间。例如,第一边框2依次通过第一滑轮组中的 两个导线滑轮4和第一滑轮组中的一个牵引滑轮5与支架6连接。第二滑轮组中的一导线 滑轮4是通过固定于第二边框3和支架6的支撑轴8及配套轴承7连接在第二边框3与支 架6之间。第二滑轮组中的一导线滑轮4中心对牵引轮5中心的距离等于2倍的轮槽距。支架6可以设置在底梁4中线的一侧。第一边框2和第二边框3设置有脚踏板 10,以便于高空作业。滑车外径可设置为1040mm,滑轮的槽底直径可设置为900mm,可满足 900mm2、1000mm2大截面导线的展放需求。挂板1设置有悬挂孔9,悬挂孔9位于牵引滑轮5 的正上方。滑车设计为四轮结构,可保证导线、牵引绳通过滑车不同的轮槽,避免了传统三 轮滑车在以“一牵3”的方式进行放线时对导线造成的磨损(因牵引绳与中间导线通过滑车 同一轮槽,所以导致导线磨损)。另外,滑车设计为偏心结构(即如上介绍的在支架6—侧 设置2个导线滑轮4和一个牵引滑轮5,另一侧设置1个导线滑轮4的结构),由于设置支 架6,使得第二滑轮组中的一导线滑轮4中心对牵引轮5中心的距离等于2倍的轮槽距,所 以通过力矩平衡原理可知,放线滑车在承载导线时保持平衡。除以上设计外,本实施例提供的导线滑车还对导线滑轮的轮槽做挂胶处理,从而 有效的降低导线和滑轮磨损,满足导线通过的要求。本滑车可以适应不同的放线模式,设计 为可拆卸、组合式结构,经过简单的拆装即成为二线放线滑车,可用于今后其它工程的放线 需求,避免了资源浪费。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放线走板,该放线走板可配合图1所 示的放线滑车在导线放线时使用。放线走板包括引导过渡板12和连接板13。引导过渡板 12和连接板13通过铰接轴16连接,引导过渡板12连接有用于与通过第一滑轮组中牵引 滑轮5的牵引绳相连接的前旋转连接器11。连接板13连接有防止导线绞在一起的防扭鞭 15(防扭鞭自身重量可防止放线走板沿牵引绳轴线方向旋转)和用于与通过第一滑轮组和 第二滑轮组的导线相连接的三个后旋转连接器,其中,防扭鞭15 —侧设置有用于与通过第一滑轮组中两导线滑轮4的导线相连接的二个后旋转连接器14,防扭鞭15另一侧设置有用 于与通过第二滑轮组中导线滑轮4的导线相连接的一个后旋转连接器14。本放线走板采用 偏心结构,使之在使用时与上述滑车相配套。偏心结构可保证放线走板在“一牵3”方式下 的平衡。本放线走板采用铰接式结构,可保证放线走板通过滑车时更加顺畅。 上述实施例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 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 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放线滑车,包括挂板、固定于所述挂板两侧的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及固定于所述第一边框和所述第二边框之间的底梁,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两滑轮组及固定在所述底梁用于隔开两滑轮组的支架,其中,第一滑轮组包括三个滑轮,第二滑轮组包括一个滑轮,所述第一滑轮组连接在所述第一边框与所述支架之间,第二滑轮组连接在所述第二边框与所述支架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CN 2009-9-22 200920311006.5一种放线滑车,包括挂板、固定于所述挂板两侧的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及固定于所述第一边框和所述第二边框之间的底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滑轮组及固定在所述底梁用于隔开两滑轮组的支架,其中,第一滑轮组包括三个滑轮,第二滑轮组包括一个滑轮,所述第一滑轮组连接在所述第一边框与所述支架之间,第二滑轮组连接在所述第二边框与所述支架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线滑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轮组中的三个滑轮是通过固定于所述第一边框和所述支架的支撑轴及配 套轴承连接在所述第一边框与所述支架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线滑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轮组中的三个滑轮包括两个导线滑轮和一个牵引滑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放线滑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框依次通过所述的两个导线滑轮和所述的一个牵引滑轮与所述支架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放线滑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板设置有悬挂孔,所述悬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茂生计建军刘钧郎福堂陈其泽梅丰侯先智张明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送变电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