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控制器,特别涉及一种预充电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驱动控制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电机控制器、电动汽车控制器、变频器等,控制器 的输入母线上一般都采用大容量的电解电容或多个电解电容并联结构,容量较大,若与 电容直接串联的继电器闭合时,电容初始状态相当于短路,就会使继电器触点上瞬间流 过的电流很大,可能烧坏继电器触点,或使继电器寿命下降。因此需采用预充电电路对 电解电容进行预充电。传统的预充电电路采用充电电阻加继电器的方式,如图1。即在继电器的一对 触点两侧并联充电电阻,与电解电容构成RC充电电路,上电后先从充电电阻上流过, 一段时间后再将继电器吸合。此电路的缺点是当电容发生短路或逆变部分如IGBT 或MOSFET短路造成电容两端充不上电,则能量全都加在充电电阻上,不但电阻消耗能 量,还可能烧毁,且由于无法判断是否发生了故障,经过一段时间闭合继电器则会将继 电器触点烧毁。另外简单的RC电路其初始电流大,对开关的要求比较高,且影响开关 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控制器、变频器等输入有大电 容的设备或产品的预充电控制电路。本技术解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充电控制电路,包括电解电容(C)、充电电阻(R充)、开关(KEY)、继电器(M),电池(Battery),其特征在于:在充电电阻(R充)与电解电容(C)之间串联一个场效应管(Q1),场效应管(Q1)的漏极与充电电阻(R充)相连,场效应管(Q1)的源极与电解电容(C)、自举电容(C1)的一端相连,场效应管(Q1)的栅极与电阻(R4)相连,电阻(R4)的另一端与自举电容(C1)的另一端、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电阻(R6)的一端和VCC1,三极管(Q4)的基极接电阻(R7)、电阻(R7)的另一端与光耦(U1)的集电极相连,光耦(U1)的发射极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充电控制电路,包括电解电容(C)、充电电阻(R。、开关(KEY)、继电器 (M),电池(Battery),其特征在于在充电电阻(R。与电解电容(C)之间串联一个场 效应管(Ql),场效应管(Ql)的漏极与充电电阻(R。相连,场效应管(Ql)的源极与电 解电容(C)、自举电容(Cl)的一端相连,场效应管(Ql)的栅极与电阻(R4)相连,电阻 (R4)的另一端与自举电容(Cl)的另一端、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Q...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承润,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松正电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