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风光互补控制充电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46363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1 2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的风光互补控制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由风力发电整流单元、风能升/降压充电单元、太阳能充电单元和控制单元连接而成,风力发电整流单元设有风力发电电压输入端、其电压输出端接控制单元的风电检测输入端,控制单元的控制风能充电输出端接风能升/降压充电单元的升/降压控制输入端,风能升/降压充电单元的电压输出端为风能充电端,形成风能升/降压控制充电回路;太阳能充电单元的具有光电电压输入端,控制单元的控制光能充电输出端接太阳能充电单元的充电控制输入端输出端为光能充电端;控制单元具有光能检测信号输入端,形成太阳能控制充电回路;由风能升/降压控制充电回路和太阳能控制充电回路构成风光互补控制充电电路。具有充电电压输入稳定、安全性能高和结构简单、可靠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充电电路,特别是一种改进的风光互补控制充电电路,是一种可以风光同时充电的电路。属于控制器开关电源的

技术介绍
传统的风光互补控制器采用风光共用一个功率变换电路的方法,如图1所示,这种方法虽然可以降低成本,两者同时控制,但由于风能的不稳定特性,导致风力发电机产生的电压时高时低,传统风光互补控制器通过简单的整流电路对蓄电池充电,这种方案存在太阳能风能利用率低,易造成主电路出现故障,致使整个系统就会瘫痪的问题。风光互补控制是小型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核心,它控制着整个系统使其合理稳定地运行。目前还没有合理的风光互补控制器能起到控制风力充电电压的大小且与太阳能充电部分不会互相干扰的风光互补控制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为解决现有风光互补充电控制器存在太阳能风能利用率低,易造成主电路出现故障,致使整个系统就会瘫痪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风光互补控制充电电路。具有风力发电输入和太阳能电池输入分别单独控制,两者互不干扰,系统稳定性高的特点。并且针对风力发电的不稳定性,对风力发电机产生的电压进行升降压控制,满足蓄电池对充电电压要求时恒定或者在一个充电范围里的电路,具有控制方法简单、可靠、稳定、充电效率高等特点。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种改进的风光互补控制充电电路,包括风力发电整流单元、风能升降压充电单元、太阳能充电单元、控制单元,其结构特点在于:所述风力发电整流单元电压输入端接风力发电装置电压输出端,风力发电整流单元的风力整流信号输出端接控制单元的风力电压信号检测输入端,控制单元升降压控制输出端接风能升降压充电单元的升降压控制输入端,升降压充电单元的电压输出端接蓄电池的充电输入端,形成风能升降压控制回路;太阳能充电单元的光能电压输入端外接太阳能接收装置电压输出端,控制单元的光能充电控制输出端接太阳能充电单元的充电控制输入端,太阳能充电单元(3)的充电控制输出端接太阳能充电板充电输入端,控制单元的光能检测信号输入端接太阳能接收装置的光信号输出端形成太阳能充电回路。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进一步地,控制单元由单片机芯片ICl和光耦芯片U1-U3组成,ICl的I/O端口之一与Ul的输入端相连,Ul的输出端形成控制单元的降压控制输出端,ICl的I/O端口之二与U2的输入端相,U2的输出端连形成控制单元的升压控制输出端,ICl的I/O端口之三连接风力发电整流单元的输出端形成控制单元的风力电压信号检测输入端;IC1的I/O端口之四连接U3的输入端,U3的输出端形成控制单元的光能充电控制输出端;IC1的I/O端口之五连接太阳能接收装置的光信号输出端形成控制单元的光能检测信号输入端。进一步地,风能升降压充电单元由MOS管Q1-Q2、二极管D7-D8,电阻R1_R2、R6_R7和电感LI构成;所述电感LI跨接于Ql的S极与Q2的D极之间,D8阳极接Q2的D极,D8阴极接蓄电池充电输入端;R6与R7串联后跨接于蓄电池充电输入端与地线之间;光耦U2的第6、7脚短接后形成控制单元的升压控制输出端,该形成控制单元的升压控制输出端通过R2接Q2的G极,Q2的S极端接地;Q1与LI的连接反向通过D7接地;光耦芯片Ul的6、7脚短接后形成控制单元的降压控制输出端,该形成控制单元的降压控制输出端通过Rl接Ql的G极;光耦芯片Ul的第2脚接5V电压、第8脚接15V电压、第3脚接控制单元的降压控制输出端,光耦U2的第2脚接5V电压、第8脚接15V电压、第3脚接控制单元升压控制输出端;。进一步地,风力发电整流单元由D1-D6和电阻R4、R5组成;所述Dl阳极与D2阴极相接,D3阳极与D4阴极相接,D5阳极与D6阴极相接,R4、R5串联后跨接于Ql与地线之间,该Dl阴极、D3阴极、D5阴极、R4 一端均连接Ql的D极,D2阳极、D4阳极、D5阳极、R5一端均接地线;D1与D2间节点接风力发电机W级的电压输出端,D3与D4的连接点接风力发电机V级的电压输出端、D5与D6的连接点接风力发电机U极的电压输出端;R4与R5的连接点连接控制单元的风力电压信号检测输入端。进一步地,太阳能充电单元由光耦芯片U3、电阻R3、R8-R9、二极管D9和MOS管Q3组成;D9阴极接Q3的D极、阳极接太阳能电池板,R8与R9串联后接在太阳能电池板与地线之间;Q3的S极接D8阴极,Q3的G极串联R3接U3的第6、7连接点,光耦芯片U3的第2脚接5V电压、第8脚接15V电压、第3脚接控制单元(4)的光能充电控制输出端。本技术具有如下突出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单片芯片和光耦芯片构成的控制单元,根据不同的风力电压信号,输出两路电压信号,形成风能升/降压控制回路,使得在不同风力的状况下,实现升/降压控制对蓄电池充电,具有电压输入稳定、安全性能高和电路简单、可靠等有益效果。2、本技术通过单片芯片和光耦芯片构成的控制单元,形成太阳能控制回路,太阳能充电单元输出端接内部太阳能充电板,使得风力充电与光能充电各自成型并形成风光互补回路,具有全天候对蓄是池充电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风光互补控制器。图2为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例1:参照图2,本实施例包括风力发电整流单元1、风能升降压充电单元2、太阳能充电单元3、控制单元4,所述风力发电整流单元I电压输入端接风力发电装置电压输出端,风力发电整流单元I的风力整流信号输出端接控制单元4的风力电压信号检测输入端,控制单元4升降压控制输出端接风能升降压充电单元2的升降压控制输入端,升降压充电单元2的电压输出端接蓄电池的充电输入端,形成风能升降压控制回路;太阳能充电单元3的光能电压输入端外接太阳能接收装置电压输出端,控制单元4的光能充电控制输出端接太阳能充电单元3的充电控制输入端,太阳能充电单元3的充电控制输出端接太阳能充电板充电输入端,控制单元4的光能检测信号输入端接太阳能接收装置的光信号输出端形成太阳能充电回路。本实施例中:控制单元4由单片机芯片ICl和光耦芯片U1-U3组成,ICl的I/O端口之一与Ul的输入端相连,Ul的输出端形成控制单元4的降压控制输出端,ICl的I/O端口之二与U2的输入端相,U2的输出端连形成控制单元4的升压控制输出端,ICl的I/O端口之三连接风力发电整流单元I的输出端形成控制单元4的风力电压信号检测输入端;IC1的I/O端口之四连接U3的输入端,U3的输出端形成控制单元4的光能充电控制输出端;IC1的I/O端口之五连接太阳能接收装置的光信号输出端形成控制单元4的光能检测信号输入端。进一步地,风能升降压充电单元2由MOS管Q1-Q2、二极管D7-D8,电阻R1-R2、R6-R7和电感LI构成;所述电感LI跨接于Ql的S极与Q2的D极之间,D8阳极接Q2的D极,D8阴极接蓄电池充电输入端;R6与R7串联后跨接于蓄电池充电输入端与地线之间;光耦U2的第6、7脚短接后形成控制单元4的升压控制输出端,该形成控制单元4的升压控制输出端通过R2接Q2的G极,Q2的S极端接地;Q1与LI的连接反向通过D7接地;光耦芯片Ul的6、7脚短接后形成控制单元4的降压当前第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风光互补控制充电电路,包括风力发电整流单元(1)、风能升降压充电单元(2)、太阳能充电单元(3)、控制单元(4),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发电整流单元(1)电压输入端接风力发电装置电压输出端,风力发电整流单元(1)的风力整流信号输出端接控制单元(4)的风力电压信号检测输入端,控制单元(4)升降压控制输出端接风能升降压充电单元(2)的升降压控制输入端,升降压充电单元(2)的电压输出端接蓄电池的充电输入端,形成风能升降压控制回路;太阳能充电单元(3)的光能电压输入端外接太阳能接收装置电压输出端,控制单元(4)的光能充电控制输出端接太阳能充电单元(3)的充电控制输入端,太阳能充电单元(3)的充电控制输出端接太阳能充电板充电输入端,控制单元(4)的光能检测信号输入端接太阳能接收装置的光信号输出端形成太阳能充电回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军周治国幸兴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瑞德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