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生产线冷端输送辊道的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20156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玻璃生产线冷端输送辊道的支撑结构,它包括输送辊道、与该输送辊道一端连接的传动轴、固定输送辊道两端的支承座以及固定该支承座且与地面垂直固接的支腿,其特点为:输送辊道分设为左辊和与其对接的右辊,每根左辊与相对接的每根右辊之间通过联轴器相互连接;多根左辊的传动端分别通过各自连接的传动件与所述传动轴连接;在左辊两端下部和与其对接的右辊两端下部分别设有支承座,构成四点位的支撑结构;四点支撑结构底部分别通过纵梁与垂直固接于地面的支腿连接。其可满足大板宽、大厚度的玻璃板生产技术要求,玻璃成品率比现有技术提高5~10%;有效降低其辊道的径向跳动,保证玻璃输送的平稳度,其结构简单,易于推广实施。(*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玻璃生产线冷端输送辊道的支撑结构,具体讲是适用于大板宽玻璃生产线冷端输送辊道的一种支撑结构,主要用于浮法玻璃生产线,也可用于压延玻 璃、格法平拉玻璃生产线。
技术介绍
长期以来,玻璃生产线冷端输送辊道通常采用两点支撑的结构;随着近年来,世界经济发展和社会工业需求的不断增长,特别是大吨位浮法玻璃生产线技术的迅速发展,浮法玻璃原板的宽度越来越宽,厚度也越来越厚,对输送辊道的跨度要求也越做越大,输送辊道所需承受的玻璃板重力载荷也越来越大,若还采用原两点支撑的辊道结构则必须要增加辊轴直径,这样即增加了材料成本,也增加了加工制造成本;而且加长的输送辊道径向跳动难以控制;另外,加长的输送辊道安装后明显增加了该辊道的挠度,当输送辊道加减速时,惯性较大,因而增加了驱动系统的负荷,同时影响到输送辊道的控制精度。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到玻璃输送的平稳性,满足不了大板宽,大厚度玻璃生产的技术要求和产品的质量要求,限制了大板宽、大厚度玻璃板生产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现有两 点支撑结构的输送辊道进行改进,并且可满足大板宽、大厚度玻璃板生产要求的玻璃生产 线冷端输送辊道的支撑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玻璃生产线冷端输送辊 道的支撑结构,包括输送辊道、与该输送辊道一端连接的传动轴、固定输送辊道的支承座以 及固定该支承座且与地面垂直固接的支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辊道设有多根,多根输送 辊道并排且间隔设置;每根输送辊道分设为左辊和与其对接的右辊;所述左辊和所述右辊 的相接处装有一联轴器;多根左辊的传动端分别通过各自连接的传动件与所述传动轴连 接;所述左辊两端和与其对接的所述右辊两端分别设有所述支承座,构成四点位的支撑结 构;相对于所述支承座的下方固装有支撑用的纵梁;所述纵梁的底部与所述支腿连接;与 所述左辊的两端支承座分别连接的所述纵梁之间,沿该左辊的轴向平行拉设有横梁,该横 梁与所述纵梁构成一左辊框架;与所述右辊的两端支承座分别连接的所述纵梁之间,沿该 右辊的轴向平行拉设有横梁,该横梁与所述纵梁构成一右辊框架。 上述的左辊框架与右辊框架均为矩形,所述矩形框架平面的4个内角分别斜设有 固定拉杆;所用的固定拉杆为可调节拉杆,该调节拉杆两端为固定杆,在两端固定杆之间连 接一两头带螺母且可伸縮的环形杆。 上述左辊的辊筒与右辊的辊筒长度相同,均为2415mm 3165mm ;由联轴器连接的 左辊内端至右辊内端之间的间距为170mm。 上述左辊的辊筒表面与右辊的辊筒表面分别设有若干个用于传输玻璃带或玻璃块的胶圈;胶圈与左辊辊筒、右辊辊筒之间为过盈配合方式套接;胶圈与相邻胶圈之间为 等距间隔设置,其间距为0 700mm ;所用的胶圈为丁晴橡胶材质的胶圈,该丁晴橡胶胶圈 的肖氏硬度为65。 上述的传动件为两个相互啮合连接的弧面锥齿;与每根左辊的传动端端头连接的 弧面锥齿为传动端弧面锥齿;与所述传动轴连接的弧面锥齿为传动轴弧面锥齿;其中传 动端弧面锥齿通过键槽结构固装于每根左辊传动端的端头处;传动轴弧面锥齿通过其内设 的紧胀套固装于传动轴上;传动端弧面锥齿与传动轴弧面锥齿互成90度啮合;左辊传动端 端头与传动辊不直接接触。 在电机工作状态下,电机中轴上的皮带轮带动传动轴转动,传动轴弧面锥齿与传 动端弧面锥齿同时啮合,使多根左辊带动多根右辊同步转动,实现平稳输送玻璃带或玻璃 块的功能。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将玻璃冷端输送辊道 的两点支撑结构改进为四点支撑结构,将需要加长的辊子由中部断开,并在断开端增设了 固定支撑结构;该固定结构的设置最大限度的降低了输送辊道的径向跳动,同时减低了该 辊道的加工难度,降低了材料和加工成本。2)四点支撑结构的设置解决了加长后的输送辊 道易产生较大挠度的缺陷,减小了设备的转动惯量,提高玻璃输送的平稳度,比现有技术提 高5 10%的玻璃成品率。3)结构简单,易于在现有输送辊道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且便于 推广实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输送辊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支撑输送辊道的框架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上述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玻璃生产线冷端输送辊道由多根辊道等间距并排设置,每 根辊道分设为两段, 一段为左辊2 ;另一段为右辊6,在左辊2两端与右辊6两端分别装有固 定用的支承座,构成本技术的四点支撑结构。 相对于多根左辊2两端位置的下方分别设有与地面垂直固接的支腿11、13,在支 腿11、13的顶端分别装有支撑左辊2的纵梁10、12,纵梁10与纵梁12的上下端均向内弯成 直角构成平台,其上端平台分别通过支承座1、3与左辊2的两端固接,其下端平台分别通过 螺钉螺母与支腿11、13的顶端固接;相对于每一根左辊2轴向的下方与左辊2同向装有上 下2根横梁18,横梁18的两端分别与纵梁10竖段和纵梁12竖段的相对位置固定连接;在 支腿11与支腿13的底端相对于横梁18的位置且与横梁18平行设置有横梁19 ; 相对于多根右辊6两端位置的下方分别设有与地面垂直固接的支腿15、17,在支 腿15、 17的顶端分别装有支撑右辊6的纵梁14、16,纵梁14与纵梁16的上下端均向内弯成 直角构成平台,其上端平台分别通过支承座5、8与右辊6的两端固接,其下端平台分别通过 螺钉螺母与支腿15、 17的顶端固接;相对于每一根右辊6轴向的下方与右辊6同向装有上下2根横梁21,横梁21的两端分别与纵梁14竖段和纵梁16竖段的相对位置固定连接;在 支腿15与支腿17的底端相对于横梁21的位置且与横梁21平行设置有横梁22 ; 带有减速机的电机25安装于多根左辊2的传动端一侧,在多根左辊2的传动端端 头和与其连接的传动轴之间还设有传动件,该传动件为两个相互啮合连接的弧面锥齿;其中,与左辊传动端端头连接的弧面锥齿为传动端弧面锥齿9,传动端弧面锥齿9通过键槽方 式与左辊2的传动端端头固接;与传动轴连接的弧面锥齿为传动轴弧面锥齿24,传动轴弧 面锥齿24通过其内设的紧胀套固定于传动轴上;传动端弧面锥齿9与传动轴弧面锥齿24 互成90度啮合;左辊2的传动端端头与传动辊不直接接触。 在电机25的工作状态下,电机中轴上的皮带轮带动传动轴转动,传动轴弧面锥齿 24与传动端弧面锥齿9互成90度相互啮合,使多根左辊2通过各自联轴器4带动多根右 辊6同步转动,左辊2两端通过支承座1、3的支撑,右辊6两端通过支承座5、8的支撑,使 其玻璃带或玻璃块沿多根由左辊2与右辊6组成的辊道转动向前移动,实现输送辊道平稳 输送玻璃带或玻璃块的功能。 支腿11、13之间与支腿15、17之间的间距相等,均为2415mm 3165mm ;左轴2与 右轴6连接联轴器4的相互端之间的间距为170mm。 由纵梁10的内端与纵梁12的内端相对处连接的横梁18构成一与多根左辊2水 平设置的矩形框架;由纵梁14的内端与纵梁16的内端相对处连接的横梁21构成一与多根 右辊6水平设置的矩形框架;上述矩形框架平面的4个内角均斜设有固定拉杆23,用来调 节纵梁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玻璃生产线冷端输送辊道的支撑结构,包括输送辊道、与该输送辊道一端连接的传动轴、固定输送辊道的支承座以及固定该支承座且与地面垂直固接的支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辊道设有多根,多根输送辊道并排且间隔设置;每根输送辊道分设为左辊和与其对接的右辊;所述左辊与所述右辊的相接处装有一联轴器;多根左辊的传动端分别通过各自连接的传动件与所述传动轴连接;所述左辊两端和与其对接的所述右辊两端分别设有所述支承座,构成四点位的支撑结构;相对于所述支承座的下方固装有支撑用的纵梁;所述纵梁的底部与所述支腿连接;与所述左辊的两端支承座分别连接的所述纵梁之间,沿该左辊的轴向平行拉设有横梁,该横梁与所述纵梁构成一左辊框架;与所述右辊的两端支承座分别连接的所述纵梁之间,沿该右辊的轴向平行拉设有横梁,该横梁与所述纵梁构成一右辊框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金锁张志平陈光周经培刘飞岸李成存韦艳马建平陈轶涛要路岗
申请(专利权)人:秦皇岛玻璃工业研究设计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