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远平专利>正文

一种氢氧焰回火干式阻火光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110014 阅读:3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氢氧焰回火干式阻火光控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同类技术存在不能完全阻断回火氢氧焰和输送的氢氧混合气,造成防回火器内燃烧发热,损害防回火器的阻火性能,会导致氢氧焰越过干式防回火器,危险性大,更换防回火器费用高,影响氢氧混合气用作燃料气的普及推广的缺陷。技术方案要点:包括干式防回火器、电磁阀和用于控制电磁阀关闭的传感器,防回火器和电磁阀串接在燃烧器和氢氧混合气发生装置之间的供气管路上,且防回火器处于电磁阀后面,传感器设于防回火器后面,特征是防回火器后面的氢氧混合气供气管路上设有监测氢氧混合气供气管路内回火闪光的透光部位,透光部位的外侧安装有电子光敏器件,电子光敏器件通过电路与电磁阀进行电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使用氢氧混合气作燃料的燃烧器具的配件或部件,特别是一种在 氢氧焰产生回流时防止在氢氧混合气送气通道内产生燃烧甚至爆炸的氢氧焰回火干式阻 火装置。
技术介绍
将水电解产生的氢氧混合气用作燃料气,作为具有便宜、环保、高效、节能等特点 的能源,可以取代乙炔、丙烷、碳三气、液化气等传统燃料气,是近年兴起的技术项目,目前 已在玻璃制品生产、钢化玻璃生产、陶瓷制品生产、焊割行业、汽车能源和家用燃气等领域 有了大量应用。用水电解产生氢氧混合气的氢氧混合气发生装置一般也可方便的用水电解 产生氢气,氢气要用为燃料气时需由氧气助燃,燃烧前也是氢氧混合气。由于氢氧焰的燃烧 速度比传统燃料气要快很多,使用过程极容易发生氢氧焰回流与燃料气接触而在送气通道 内产生燃烧甚至爆炸,所以使用氢氧混合气用作燃料气必须妥善解决防回火的问题。目前已有的氢氧焰防回火器有干式和湿式二类,其中干式防回火器有如中国专利 第93241030. 8号的氢氧焰干式防回火器,其特点是在止火管内设置活塞、活塞杆,在进气 口处设置金属球体,利用氢氧焰回火时在止火管内部产生的爆炸力相继推动活塞、活塞杆 及球体,让球体将进气口关闭,以防止火焰回流。但是,按目前的加工工艺水平,已有的干 式防回火器的活塞和球体还不能完全阻断回流的氢氧焰,也不能完全阻断输送的氢氧混合 气,所以当氢氧焰回火时,少量的氢氧混合气还是会源源不断透过干式防回火器与回流的 氢氧焰相遇,然后在干式防回火器内燃烧,如果这时没有及时发现而切断氢氧混合气源,也 会引起干式防回火器或附近管路爆炸。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专利第99216919. 4号提供了一种双控式干式防回火器 的技术方案,其要点是在干式防回火器的出气口处设一导热管,在导热管上设置热电偶, 热电偶与干式防回火器前面的燃气进气管路上的电磁阀连接。即当干式防回火器内产生回 火燃烧时,燃烧产生的热通过导热管传递给热电偶,通过热电偶控制电磁阀自动切断燃气 源。这一技术方案的缺陷是干式防回火器属于较精密、价格较高的器件,让其内部燃烧发 热、再将热量传导到外头然后控制切断其燃气源,这时干式防回火器内部的温度已经很高, 将引起其内部结构产生变形而使其阻火性能受到损害,再次发生回火时氢氧焰就可能会越 过干式防回火器,其危险性就更大,而更换干式防回火器费用会较高,所以影响到氢氧混合 气用作燃料气的普及推广。本申请人在先申请的中国专利第200920054931. 4号的一种吹气式氢氧焰防回火 器,其要点是在氢氧混合气发生装置至燃烧器之间的供气回路上接入一个由单向阀、电磁 阀和不可燃气体气源装置串接构成的不可燃气体供气回路,再在所述接入节点至氢氧混合 气发生装置之间的燃料气回路上串接入单向阀和电磁阀。当控制燃烧器熄火时,燃料气回 路的电磁阀关闭,不可燃气体供气回路的电磁阀同时打开,氢氧混合气发生装置停止供气, 不可燃气体气源装置即向燃烧器提供高速不可燃气体,将所述接入节点至燃烧器之间供气3回路内的残留氢氧混合气吹掉,使氢氧焰不发生回火现象,其防回火器的可靠性高,可使氢 氧混合气用作燃料气的安全问题就得到较理想解决。但是,这一技术方案只适用于使用者 主动熄火时的防回火情况,而对燃烧器因某些故障造成无法预知的熄火造成氢氧焰回火的 情况,则不能起到防回火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氢氧焰干式防回火器存在不能完全阻断回火氢氧焰和输送的氢氧 混合气,造成干式防回火器内燃烧发热,损害干式防回火器的阻火性能,再次回火时氢氧焰 可能会越过干式防回火器,危险性大,更换干式防回火器费用较高,影响氢氧混合气用作燃 料气的普及推广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氢氧焰回火干式阻火光控装置, 可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氢氧焰回火干式阻火光控装 置,包括干式防回火器、电磁阀和用于控制电磁阀关闭的传感器,其中干式防回火器和电磁 阀串接在燃烧器和氢氧混合气发生装置之间的氢氧混合气供气管路上,且干式防回火器处 于电磁阀后面,传感器设于干式防回火器后面,其特征是所述干式防回火器后面的氢氧混 合气供气管路上设有监测氢氧混合气供气管路内回火闪光的透光部位,透光部位的外侧安 装有电子光敏器件,电子光敏器件通过电路与电磁阀进行电连接。上述技术方案的所谓后面或前面,是按氢氧混合气发生装置输出的氢氧混合气输 送到达的先后而定,氢氧混合气先到达的零部件即称处于前面,氢氧混合气后到达的零部 件即称为处于后面。上述技术方案的透光部位,可以是接在氢氧混合气供气管路上的一个管壁能够透 光的管段;也可以是在不透光的氢氧混合气供气管路上开一洞口,用透光材料封闭洞口成 为透光部位。上述技术方案的透光部位,可以是透明部位,也可以是半透明部位。所谓透明是指 氢氧混合气供气管路内的可见光基本都能够透射出外侧,且外侧能够透视看清楚氢氧混合 气供气管路内部的状态;所谓半透明是指氢氧混合气供气管路内的可见光一部分能够透射 出外侧,但外侧不能够透视看清楚氢氧混合气供气管路内部的状态。上述技术方案的透光部位最好具有耐高温的特性,以保证其具有足够的耐用性, 为此,透明部位可以采用高硼硅玻璃、聚苯硫醚塑料或液晶聚合物(LCP)塑料等材料来制 造;半透明部位可以采用白色的聚酰胺塑料或聚四氟乙烯塑料等材料来制造,且最好采用 薄壁结构。上述技术方案的电子光敏器件,可以是光敏二极管或光敏三极管等。上述技术方案在氢氧混合气供气管路的电磁阀与干式防回火器之间的氢氧混合 气供气管路上,还可以接入一个由单向阀、电磁阀和不可燃气体气源装置串接构成的不可 燃气体供气回路,并在其接入点至氢氧混合气供气管路的电磁阀之间的氢氧混合气供气管 路上串接单向阀。上述技术方案的燃烧器可以是炉、窑、焊炬、割炬、发动机汽缸等。上述技术方案的氢氧混合气发生装置可以是用水电解直接产生氢氧混合气的装 置,也可以是用水电解直接产生燃料用氢气再混合入氧气助燃的装置,还可以是直接使用氢气为燃料并混合入氧气助燃的装置。上述技术方案的电磁阀都可以带有手动操作功能,以应付当电磁动作失灵时的临 时操作。本专利技术当然也可用于乙炔、液化石油气等传统燃料气的使用场合,这种情况也应 属于本专利技术的等同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由于所述干式防回火器后面的氢氧混合气供气管路上设有监 测氢氧混合气供气管路内回火闪光的透光部位,透光部位的外侧安装有电子光敏器件,电 子光敏器件通过电路与电磁阀进行电连接,所以当电子光敏器件从氢氧混合气供气管路上的透光部位,监测到供气管路内有回火闪光时, 速即通过电路控制氢氧混合气供气管路的电磁阀切断氢氧混合气源,使得回流的氢氧焰到 达干式防回火器时没有了燃料供给,从而不会燃烧起来,不会引起干式防回火器升温,这样 其阻火性能就不会因回火而受到损害,确保了干式防回火器的阻火性能和耐用性,即解决 了使用氢氧混合气用作燃料气的安全问题,也减少了其使用成本,可以有效促进氢氧混合 气用作燃料气的普及推广。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工作回路示意图(图中省略了电连接的电路部分)。图2是图1的透光部位及安装于其上的电子光敏器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工作回路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氢氧焰回火干式阻火光控装置,包括干式防回火器、电磁阀和用于控制电磁阀关闭的传感器,其中干式防回火器和电磁阀串接在燃烧器和氢氧混合气发生装置之间的氢氧混合气供气管路上,且干式防回火器处于电磁阀后面,传感器设于干式防回火器后面,其特征是:所述干式防回火器后面的氢氧混合气供气管路上设有监测氢氧混合气供气管路内回火闪光的透光部位,透光部位的外侧安装有电子光敏器件,电子光敏器件通过电路与电磁阀进行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氢氧焰回火干式阻火光控装置,包括干式防回火器、电磁阀和用于控制电磁阀关闭的传感器,其中干式防回火器和电磁阀串接在燃烧器和氢氧混合气发生装置之间的氢氧混合气供气管路上,且干式防回火器处于电磁阀后面,传感器设于干式防回火器后面,其特征是所述干式防回火器后面的氢氧混合气供气管路上设有监测氢氧混合气供气管路内回火闪光的透光部位,透光部位的外侧安装有电子光敏器件,电子光敏器件通过电路与电磁阀进行电连接。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氧焰回火干式阻火光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透光部位是接在 氢氧混合气供气管路上的一个管壁能够透光的管段,或者是在不透光的氢氧混合气供气管 路上开一洞口,用透光材料封闭洞口成为透光部位。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氢氧焰回火干式阻火光控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透光部位是 采用高硼硅玻璃、聚苯硫醚塑料或液晶聚合物塑料等材料制造的透明部位,或者采用白色 的聚酰胺塑料或聚四氟乙烯塑料等材料制造的半透明部位,半透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远平
申请(专利权)人:陈远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