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及具有该透镜的发光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01156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透镜和包括该透镜的发光设备。该发光设备包括衬底、位于该衬底上的发光装置组件、以及由衬底支撑的透镜,该透镜布置在发光装置组件上。该透镜包括透镜本体和透镜支撑件,该透镜本体包括在其顶表面的中心部分处的第一凹陷部和在其底表面的中心部分处的第二凹陷部,所述透镜支撑件布置在透镜本体的底表面上以支撑透镜本体,从而透镜本体的底表面与所述衬底间隔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透镜和包括该透镜的发光设备。
技术介绍
诸如发光二极管等的发光装置具有低功耗、长使用寿命周期和环境友好的优点。 由此,发光装置正用于各种发光设备,例如电子装备用的背光单元、电子显示器和照明装 备。在这样的发光设备中,以各种透镜形状形成有密封树脂层,以包围该发光装置,从 而调节从该发光装置发出的光的分布特性。
技术实现思路
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新颖结构的发光设备。实施例也提供了一种包括具有新颖结构的透镜的发光设备。实施例也提供了在侧向方向上具有优良的发光特性的发光设备。在一个实施例中,发光设备包括衬底;位于该衬底上的发光装置组件;以及由衬 底支撑的透镜,透镜布置在发光装置组件上,其中,透镜包括透镜本体和透镜支撑件,所述 透镜本体包括位于其顶表面的中心部分处的第一凹陷部和位于其底表面的中心部分处的 第二凹陷部,所述透镜支撑件布置在透镜本体的底表面上以支撑透镜本体,使得透镜本体 的底表面与衬底间隔开。在另一实施例中,透镜包括透镜本体,所述透镜本体具有凸形顶表面和平坦底表 面,所述凸形顶表面包括位于其中心部分处的第一凹陷部和位于其周边处的平坦表面,所 述平坦底表面包括位于其中心部分处的第二凹陷部;以及多个透镜支撑件,该多个透镜支 撑件位于透镜本体的底表面上,其中,第一凹陷部的最大深度与透镜本体的最大厚度之比 在从大约0. 06到大约0. 1的范围内,第二凹陷部的最大深度与透镜本体的最大厚度之比在 从大约0. 5到0. 75的范围内,而第二凹陷部的最大深度与第一凹陷部的最大深度之比在从 大约6. 25到大约10的范围内,并且第一凹陷部的最大宽度与透镜本体的最大宽度之比在 从大约0. 18到大约0. 3的范围内,第二凹陷部的最大宽度与透镜本体的最大宽度之比在从 大约0. 14到大约0. 25的范围内,而第二凹陷部的最大宽度与第一凹陷部的最大宽度之比 在从大约0. 7到大约0. 94的范围内。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阐明了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细节。从说明书和附图以及权 利要求中,其他特征将显而易见。附图说明图1和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发光设备的剖面图。图3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发光设备的剖面图。图4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发光设备中的发光装置组件的剖面图。图5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发光设备中的发光装置组件的剖面图。图6是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发光设备中的发光装置组件的剖面图。图7是根据第六实施例的发光设备中的发光装置组件的剖面图。图8是根据第七实施例的发光设备中的发光装置组件的剖面图。图9和图10是图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发光设备的光分布特性的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实施例的描述中,应当理解,当提到层(或膜)、区域、图案或结构位于另一层 (或膜)、区域、垫或图案“上”时,术语“上”和“下”包括“直接”和“间接”两种意思。在图中,为了描述方便和清晰性,每层的厚度或尺寸被夸大、省略或示意性示出。 而且,每个元件的尺寸不完全反映实际尺寸。图1和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发光设备的剖面图。参考图1和图2,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发光设备包括衬底10、发光装置组件20和透 镜30,所述发光装置组件20布置在衬底10上,所述透镜30布置并支撑在衬底10上并且布 置在发光装置组件20上。衬底10可以是印刷电路板(PCB)。在衬底10上布置有电路图案(未示出),并且该 电路图案和发光装置组件20彼此电连接。而且,衬底10可以是金属芯印刷电路板(MCPCB)。发光装置组件20包括组件本体21、布置在组件本体21上的至少一个发光装置 22、包围发光装置22的荧光粉层23、以及包围组件本体21上的荧光粉层23的密封树脂层 24。在组件本体21上布置有电极层(未示出)。电极层穿过组件本体21或布置在组 件本体21的表面上,以将发光装置22电连接到衬底10的电路图案。组件本体21可以由 各种材料形成。例如,组件本体21可以由陶瓷材料、树脂材料和硅材料中的一种形成。发光装置22可以包括发光二极管。可以在组件本体21上设置有多个发光装置 22。在该实施例中,设置了三个发光装置22。多个发光装置22可以相互并联或串联连接。 而且,多个发光装置22可以使用倒装芯片方法或引线结合方法被电连接到电极层。可以使用发出红光、绿光和蓝光中的至少一种光的发光二极管作为该发光装置 22。在该实施例中,发出蓝光的发光二极管被示出为一个示例。荧光粉层23可以包围组件本体21上的发光装置22。例如,荧光粉层12可以包含 黄色荧光粉。荧光粉层23可以具有平坦顶表面和在组件本体21上的恒定高度。密封树脂层M布置在组件本体21上以包围荧光粉层23。密封树脂层M可以由 透明的树脂材料(例如,环氧树脂或硅树脂)形成。密封树脂层M可以从其顶表面的中心部分突出。而且,密封树脂层M可以在顶 表面的周边处是平的。尽管在该实施例中荧光粉层23和密封树脂层M彼此分离,但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例如,在荧光粉层23不与密封树脂层M分离的情况下,荧光粉可以总体上散布到密封 树脂层24中。透镜30包括透镜本体31和支撑该透镜本体31的透镜支撑件34。透镜本体31和 透镜支撑件;34可以利用喷射成型法彼此形成一体。替代地,透镜本体31和透镜支撑件34 可以作为分离的部件而提供,然后使用粘合剂彼此联接。在俯视图中,透镜本体31可以具有大致圆形的形状。在透镜本体31的底表面上 可以布置有凹凸或粗糙部。在透镜本体31的底表面的除了形成有第二凹陷部33的部分之 外的其余部分上可以布置有凹凸或粗糙部。可以在透镜本体31的底表面上设置多个透镜支撑件34。尽管该实施例中只图示 了两个透镜支撑件34,但本公开内容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彼此隔开地布置有三个或更多个 透镜支撑件34,以稳定支撑透镜本体31。透镜支撑件34的构造或数目可以根据其设计而 进行不同修改。透镜支撑件34可以使透镜本体31与衬底10之间具有间隙。由此,空气可以流过 该间隙以容易地释放在所述发光装置中产生的热量。透镜支撑件34可以由衬底10的顶表面支撑。透镜支撑件34的底表面可以仅接 触衬底10的顶表面。尽管在该实施例中仅在衬底10上布置有一个透镜30,但是但也可以在衬底10上 布置多个透镜。透镜本体31可以由透明的树脂材料形成。而且,透镜本体31可以通过透镜支撑 件34与衬底10间隔开预定的距离。透镜支撑件34可以使用粘合剂牢固地附接到衬底10。透镜本体31总体上具有突出的顶表面。在透镜本体31的顶表面的中心部分处布 置有向下凹的第一凹陷部32。而且,透镜本体31具有平坦底表面。在透镜本体31的底表 面的中心部分处布置有向上凹的第二凹陷部33。第一凹陷部32和第二凹陷部33沿竖直方 向彼此重叠。因为第一凹陷部32和第二凹陷部33布置在透镜本体31的中心部分处,所以透镜 本体31在其中心部分处具有薄的厚度。透镜本体31具有从中心部分朝向边缘部分逐渐变 厚、然后再逐渐变薄的厚度。而且,透镜本体31的顶表面的周边可以是平的,并且透镜本体 31的与底表面邻近的侧表面可以垂直于该透镜本体31的底表面。第一凹陷部32可以具有大约0. 3mm到大约0. 4mm的最大深度a。第二凹陷部33 可以具有大约2. 5mm到大约3mm的最大深度b。而且,第一凹陷部32可以具有大约3. 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设备,包括:衬底;位于所述衬底上的发光装置组件;以及由所述衬底支撑的透镜,所述透镜布置在所述发光装置组件上,其中,所述透镜包括透镜本体和透镜支撑件,所述透镜本体包括在所述透镜本体的顶表面的中心部分处的第一凹陷部和在所述透镜本体的底表面的中心部分处的第二凹陷部,所述透镜支撑件布置在所述透镜本体的底表面上以支撑所述透镜本体,从而所述透镜本体的底表面与所述衬底间隔开。

【技术特征摘要】
KR 2009-11-19 10-2009-01122791.一种发光设备,包括衬底;位于所述衬底上的发光装置组件;以及由所述衬底支撑的透镜,所述透镜布置在所述发光装置组件上,其中,所述透镜包括透镜本体和透镜支撑件,所述透镜本体包括在所述透镜本体的顶 表面的中心部分处的第一凹陷部和在所述透镜本体的底表面的中心部分处的第二凹陷部, 所述透镜支撑件布置在所述透镜本体的底表面上以支撑所述透镜本体,从而所述透镜本体 的底表面与所述衬底间隔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凹陷部的最大深度与所述透镜本 体的最大厚度之比在大约0. 06到大约0. 1的范围内,而所述第二凹陷部的最大深度与所述 透镜本体(31)的最大厚度之比在大约0. 5到0. 75的范围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凹陷部的最大深度与所述第一凹 陷部的最大深度之比在大约6. 25到大约10的范围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凹陷部的最大宽度与所述透镜本 体的最大宽度之比在大约0. 18到大约0. 3的范围内,而所述第二凹陷部的最大宽度与所述 透镜本体的最大宽度之比在大约0. 14到大约0. 25的范围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凹陷部的最大宽度与所述第一凹 陷部的最大宽度之比在大约0. 7到大约0. 94的范围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设备,其中,所述发光装置组件的至少一部分布置在所 述第二凹陷部内。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凹陷部和所述第二凹陷部沿竖直 方向彼此重叠。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设备,设置有彼此间隔开的多个透镜支撑件。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设备,设置有至少三个或更多个透镜支撑件。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设备,其中,所述透镜本体在所述透镜本体的顶表面的 周边处是平的。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设备,其中,所述透镜支撑件粘附并固定到所述衬底。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设备,其中,在所述透镜的底表面的除了形成有所述第 二凹陷部的部分之外的其余部分上布置有凹凸或粗糙部。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设备,其中,所述发光装置组件包括位于所述衬底上 的组件本体;位于所述组件本体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奎炯李尚垣
申请(专利权)人:LG伊诺特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