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唐传江专利>正文

车用逃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83936 阅读:3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用逃生器,包括外壳、位于所述外壳内并可相对所述外壳一端弹性伸缩的撞针组件,还包括一与所述外壳内壁滑动连接并套设在所述撞针组件上的针筒、以及压设在所述针筒与所述外壳之间的弹性构件,所述针筒设有可供所述撞针组件伸出的通孔以及可对所述撞针组件施以压力的台阶部,所述外壳内壁设有一朝向所述针筒以使所述撞针组件脱离所述台阶部的斜面。由于不需要安装马达等动力源装置,从而使结构得到了简化,并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由于其具有易于实现小型化,方便携带等优点,也促进了产品的推广。(*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用逃生器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在灾害情况下快速并强力击破强化玻璃以使人逃生的工具。
技术介绍
申请号为02240645.X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强化玻璃击破器,它包括 设有一本体,所述本体的一端为一封闭端,另端的端面上分别凹设有两平行的通孔及滑槽,所述通孔内部依序容置一弹性体及滑置一破坏筒,所述滑槽的内部滑置一由动力源传动滑 移的滑座,所述滑座以一离合装置卡抵止挡在所述破坏筒异于所述弹性体的另端,以控制 所述破坏筒的离合。该强化玻璃击破器可以以撞针撞击强化玻璃使之破裂,并顺势随即用 破坏筒的端面,再撞击原已破裂的强化玻璃,形成更适合人员逃生的开口 。但由于需要安装 马达等动力源装置,不仅难以实现小型化以便携带,而且结构复杂,生产成本也难于控制, 从而限制了产品的推广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车用逃生器,其结构简单,便于携 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用逃生器,包括外壳、位于所述外壳内并可相对所述外壳一端弹性伸縮的撞针组件,还包括一与所述外壳内壁滑动连接并套设在所述撞针组件上的针筒、以及压设在所述针筒与所述外壳之间的弹性构件,所述针筒设有可供所述撞针组件伸出的通孔以及可对所述撞针组件施以压力的台阶部,所述外壳内壁设有一朝向所述针筒以使所述撞针组件脱离所述台阶部的斜面。 这样,当压縮所述针筒时,所述弹性构件和撞针组件即收縮并逐步积蓄弹性势能,当所述台阶部压縮所述撞针组件到一定程度时,所述斜面即与所述撞针组件接触并使所述撞针组件脱离所述台阶部,所述弹性构件和所述撞针组件积蓄的弹性势能一起释放,从而可对玻璃产生强大的冲击力并将其击碎,从而使被困者实现逃生。由于不需要安装马达等动力源装置,从而使结构得到了简化,并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由于其具有易于实现小型化,方便携带等优点,也促进了产品的推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面壳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底壳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针筒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实施例处于常态时的剖视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实施例当针筒压縮撞针组件时的剖视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实施例当撞针出针时的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 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 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请参照图l,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该车用逃生器包括外壳1、位于所述 外壳1内并可相对所述外壳一端弹性伸縮的撞针组件2,还包括一与所述外壳1内壁滑动连 接并套设在所述撞针组件2上的针筒3、以及压设在所述针筒3与所述外壳1之间的弹性构 件4,所述针筒3设有可供所述撞针组件2伸出的通孔31以及可对所述撞针组件2施以压 力的台阶部32,所述外壳1内壁设有一朝向所述针筒3以使所述撞针组件2脱离所述台阶 部32的斜面11。这样,当压縮所述针筒3时,所述弹性构件4和撞针组件2即收縮并逐步 积蓄弹性势能,当所述台阶部32压縮所述撞针组件2到一定程度时,所述斜面11即与所述 撞针组件2接触并使所述撞针组件2脱离所述台阶部32,所述弹性构件4和所述撞针组件 2积蓄的弹性势能一起释放,从而可对玻璃产生强大的冲击力并将其击碎,从而使被困者实 现逃生。由于不需要安装马达等动力源装置,从而使结构得到了简化,并降低了生产成本, 而且由于其具有易于实现小型化,方便携带等优点,也促进了产品的推广。 以下对上述各组成部分分别作详细介绍。 请参照图1至图3,所述外壳1包括面壳12和底壳13,面壳12和底壳13通过若 干螺钉固定连接在一起。为了实现对所述针筒3的限位导向,在所述针筒3的外壁与所述 外壳1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导向限位结构(详见后述)。 请结合参照图5至图7,所述撞针组件2包括内端具有一冒部211的撞针21、套设 在所述撞针21上的螺旋弹簧22、与所述撞针21靠近外端的位置固定连接的挡圈23、以及 一通过所述外壳1固定的卡片24,所述卡片24具有一内径小于所述冒部211外径的通孔 241,并通过所述通孔241与所述撞针21滑动连接,所述螺旋弹簧22压设在所述挡圈23和 所述外壳1之间。本实施例中,卡片24有两个具有半圆形缺口的半片拼合而成,所述通孔 241由所述两个半圆形缺口组成,卡片24通过设在面壳12和底壳13对应位置的插槽121、 131定位。所述撞针21靠近外端的位置设有用以固定所述挡圈23的环槽。这样,当通过所 述针筒3挤压所述挡圈23时,所述撞针21即向所述外壳1内部运动,螺旋弹簧22在挡圈 23的压迫下收縮,所述撞针21也在通孔241内向外壳1内部运动。 所述挡图23朝向所述斜面11 一端的外径大于其另一端的外径,并使所述挡圈23 形成凹向所述外壳l内壁的曲面231。这样就减少了所述挡圈23与所述外壳1内壁的接触 面积,从而减小了使用时由于按压所述针筒3所遭受的阻力。另外,由于所述挡圈23朝向 所述斜面11 一端的外径较大,从而使得其更容易触及所述斜面ll,从而增加了整个车用逃 生器的灵敏度。 请结合参照图4,所述针筒3大致呈圆筒状,其内端设有缺口以形成所述台阶部 32,用以对所述撞针组件2施以压力。为了使所述针筒3在运动过程中更加平稳,外壁与 所述外壳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导向限位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限位结构的数量为两个 并包括第一、第二导向限位结构,所述第一、第二导向限位结构对称设在所述针筒3的外壁上。 请参照图2至图4,所述第一导向限位结构包括位于所述针筒3外壁上的第一导槽 33以及位于所述底壳13内壁对应位置的第一导轨132。所述第二导向限位结构包括位于 所述针筒3外壁上的第二导槽组以及位于所述面壳12内壁对应位置的第二导轨组,所述第 二导槽组包括位于同一直线上并互相间隔的两段导槽34、35,所述两段导槽34、35之间设 有一间隔部36,所述第二导轨组包括与所述两段导槽34、35对应的两段导轨122、 123。其 中与所述导槽34配合的导轨122较短,当整个车用逃生器处于常态时,导轨122正好与间 隔部36卡止定位,此时所述针筒3的外端超出所述撞针组件2的外端,从而可以避免所述 撞针21伤及使用者。 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构件4也为一螺旋弹簧,为了节省外壳1内的空间,弹性构 件4套设在所述撞针组件2上。 请参照图1,由于本实施例的车用逃生器省略了动力源装置,其体积被设计得很 小。这也为车用逃生器的多功能化创造了条件,例如可在所述外壳l内与所述撞针组件2 相对的一端设有电源(图中未示出)以及与所述电源电连接的LED灯5,在所述电源与所述 LED灯5之间还设有开关。电源外侧设有电池盒盖14, LED灯5外侧设有反光杯15。 使用时,请结合参照图5至图7,可将针筒3的外端抵顶在车窗玻璃上,压縮述弹性 构件4,在台阶部32的作用下,螺旋弹簧22也跟着收縮,使得所述挡圈23的大端与所述斜 面11接触时。继续抵顶车窗玻璃,压縮述弹性构件4和螺旋弹簧22进一步收縮,斜面11即 对挡圈23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用逃生器,包括外壳、位于所述外壳内并可相对所述外壳一端弹性伸缩的撞针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与所述外壳内壁滑动连接并套设在所述撞针组件上的针筒、以及压设在所述针筒与所述外壳之间的弹性构件,所述针筒设有可供所述撞针组件伸出的通孔以及可对所述撞针组件施以压力的台阶部,所述外壳内壁设有一朝向所述针筒以使所述撞针组件脱离所述台阶部的斜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传江
申请(专利权)人:唐传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