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筒竖窑窑顶耐火材料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082945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套筒竖窑窑顶耐火材料保护装置,它包括在套筒竖窑窑顶四周的窑体内壁砌筑的耐火材料,以及外套筒和内套筒。外套筒和内套筒的砌筑有耐火材料的上方位置分别装有支架,该些支架分别固定安装在外套筒体圆周壁上和内套筒体圆周壁上,在每个支架的挑出端固定装有下垂的保护钢板,该保护钢板贴置于耐火材料形成同心圆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在经常受石灰石原料磨蚀的耐材部位,安装一层保护钢板,当原料下落时基本上冲击在该保护钢板上,使得该部位的耐材得到很好的保护,从而降低耐材的损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套筒竖窑窑顶耐材保护装置工艺实施简单,技术可靠,使用效果显著,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石灰生产线,特别涉及石灰生产线中500TPD套筒竖窑内上部即窑顶受料处耐火材料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套筒竖窑主要用于煅烧石灰或白云石,在工作时其内部温度非常高,环境极其恶劣,使其内部的砌筑耐材容易受到损耗,因此对窑体砌筑耐火材料的要求非常高,它将直接影响到窑的使用寿命和运行热耗高低。 现有的套筒竖窑在运行中,其内上部(窑顶)受料处是一个耐火材料极易受损的部位之一,因窑顶的温度较低而常被人们忽视。 根据500TPD套筒竖窑的窑体结构,煅烧所需的所有原料(粒度为40 80mm的石灰石)都通过窑顶的专用设备有序地装入窑内。石灰石从窑顶落入窑内,由于窑体本身结构导致其落差较大,使得窑顶四周的窑体内壁遭受大面积的反复冲击和磨蚀。到目前为止,该部位无任何保护措施,砌筑耐材全部裸露在外,并且长年受到石灰石的侵蚀而逐渐损毁脱落。若不及时修复,将进一步扩大损伤面积,不仅影响窑的使用寿命也提高了窑的运行热耗。而且,修复被损伤耐材的过程消耗较长的时间,极大地影响了窑的正常生产,也影响了石灰的煅烧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套筒竖窑窑顶耐火材料保护装置,它解决了套筒竖窑窑顶部位无任何保护措施,导致受损严重,修复时间较长,进而影响窑的正常生产,影响石灰的煅烧质量,縮短窑的使用寿命等问题。 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种套筒竖窑窑顶耐火材料保护装置,它包括在套筒竖窑窑顶四周的窑体内壁砌筑的耐火材料,以及外套筒和内套筒,所述外套筒和内套筒的砌筑有耐火材料的上方位置分别装有支架,该些支架分别固定安装在外套筒体圆周壁上和内套筒体圆周壁上,在每个支架的挑出端固定装有下垂的保护钢板,该保护钢板贴置于耐火材料形成同心圆环。 所述保护钢板与耐火材料之间的缝隙中填充岩棉。 所述外套筒支架的上方浇注一圈耐火材料,所浇注耐材的内侧面呈倾斜状。 所述耐火材料为耐火砖。 所述支架在外套筒体和内套筒体的圆周壁上均匀布置。 所述支架通过焊接固定安装于外套筒和内套筒。 所述保护钢板通过螺栓和焊接固定安装在支架上。 本技术的套筒竖窑窑顶耐材保护装置是在经常受石灰石原料磨蚀的耐材部位,安装一层保护钢板,当原料下落时基本上冲击在该保护钢板上,使得该部位的耐材得到很好的保护,从而降低耐材的损耗。 本技术的套筒竖窑窑顶耐材保护装置工艺实施简单,技术可靠,使用效果显著,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套筒竖窑窑顶耐火材料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 图2是图1中A部位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部位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标号 1为原料,2为浇注耐材,3为耐火砖,4为外套筒,5为内套筒,6为支架,7为保护钢板,8为岩棉,9为支架,10为保护钢板。具体实施方式参看图1至图3,本技术是一种套筒竖窑窑顶耐火材料保护装置,它安装在套筒竖窑窑顶四周的窑体内壁砌筑的耐火材料上,同时与外套筒4、内套筒5连接。 在外套筒4和内套筒5的砌筑有耐火材料的上方位置分别安装支架9、6,如图2中所示,支架6固定安装在内套筒5体圆周壁上;如图3中所示,支架9固定安装在外套筒4体圆周壁上。这些支架在外套筒体和内套筒体的圆周壁上均匀布置,而且支架通过焊接固定安装于外套筒和内套筒。 在每个支架6或9的挑出端固定安装下垂的呈垂直状的保护钢板7或10,该保护钢板7或10贴置于耐火材料,形成一个同心圆环,以保护窑顶耐材,降低遭受原料1冲蚀的程度。保护钢板通过螺栓和焊接固定安装在支架上。耐火材料一般为耐火砖3。在保护钢板7或10与耐火砖3之间的缝隙中填充岩棉8。 在外套筒支架9的上方浇注一圈耐火材料,所浇注耐材的内侧面呈倾斜状,便于保护耐火砖3。 本技术的套筒竖窑窑顶耐火材料保护装置的安装过程如下 首先将支架6、9焊接固定于内、外套筒5、4壁上,若干个支架在筒体圆周上均匀布置,然后把保护钢板7、 10依次用螺栓固定于支架6、9上,待调整好位置后把保护钢板全部焊接固定在支架6、9上,包括先前用的螺栓也完全焊接固定。保护钢板的数量为若干块,材料为Q235B,厚度为10 12mm,高度为400mm左右,长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确定。安装好保护钢板后,在保护钢板与耐火砖之间的缝隙中采用岩棉8填充密实。 保护钢板7、 10通过支架6、9焊接固定于窑体的内套筒5和外套筒4上,并组成一个环形。在支架9的上方浇注一圈耐材2,其内侧面倾斜。虽然浇注耐材2仍受到原料1的冲蚀,但是耐火砖3基本上受到保护,因此使得此部位的耐材受到极大的保护。 本技术的耐材保护装置基本上用于石灰生产线中500TPD套筒竖窑,根据不 同的窑型,也可以在300TPD和600TPD套筒竖窑中使用本技术的结构。 本技术的套筒竖窑窑顶耐材保护装置工艺实施简单,技术可靠,能使窑顶受料部位的耐材得到很好的保护,降低耐材的损耗,使用效果显著,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当然,本
内的一般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上述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技术,而并非用作对本技术的限定,只要在本技术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的变换、变型都将落在本技术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权利要求一种套筒竖窑窑顶耐火材料保护装置,它包括在套筒竖窑窑顶四周的窑体内壁砌筑的耐火材料,以及外套筒和内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和内套筒的砌筑有耐火材料的上方位置分别装有支架,该些支架分别固定安装在外套筒体圆周壁上和内套筒体圆周壁上,在每个支架的挑出端固定装有下垂的保护钢板,该保护钢板贴置于耐火材料形成同心圆环。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竖窑窑顶耐火材料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钢板与耐火材料之间的缝隙中填充岩棉。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竖窑窑顶耐火材料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支架的上方浇注一圈耐火材料,所浇注耐材的内侧面呈倾斜状。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竖窑窑顶耐火材料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火材料为耐火砖。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竖窑窑顶耐火材料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在外套筒体和内套筒体的圆周壁上均匀布置。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竖窑窑顶耐火材料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通过焊接固定安装于外套筒和内套筒。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竖窑窑顶耐火材料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钢板通过螺栓和焊接固定安装在支架上。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套筒竖窑窑顶耐火材料保护装置,它包括在套筒竖窑窑顶四周的窑体内壁砌筑的耐火材料,以及外套筒和内套筒。外套筒和内套筒的砌筑有耐火材料的上方位置分别装有支架,该些支架分别固定安装在外套筒体圆周壁上和内套筒体圆周壁上,在每个支架的挑出端固定装有下垂的保护钢板,该保护钢板贴置于耐火材料形成同心圆环。本技术是在经常受石灰石原料磨蚀的耐材部位,安装一层保护钢板,当原料下落时基本上冲击在该保护钢板上,使得该部位的耐材得到很好的保护,从而降低耐材的损耗。本技术的套筒竖窑窑顶耐材保护装置工艺实施简单,技术可靠,使用效果显著,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文档编号C04B2/12GK201497330SQ200920210890公开日2010年6月2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16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16日专利技术者冀蓉, 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套筒竖窑窑顶耐火材料保护装置,它包括在套筒竖窑窑顶四周的窑体内壁砌筑的耐火材料,以及外套筒和内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和内套筒的砌筑有耐火材料的上方位置分别装有支架,该些支架分别固定安装在外套筒体圆周壁上和内套筒体圆周壁上,在每个支架的挑出端固定装有下垂的保护钢板,该保护钢板贴置于耐火材料形成同心圆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宇亮冀蓉斯信忠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宝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