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鳍片组、散热片和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082547 阅读:127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散热鳍片组、散热片和散热装置。其中,散热鳍片组,包括相互组合的第一散热鳍片和第二散热鳍片,每一个第一和第二散热鳍片均包括有基板和与基板相接的装配板;其特征在于,第二散热鳍片基板面积小于第一散热鳍片基板,第一散热鳍片装配板是至少包括第一阶和第二阶的阶梯结构,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的装配板匹配于所述第一阶,且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的基板位于匹配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散热鳍片组中与散热风扇不相邻的流道后半段空间增大,既可保证导热管与散热的热交换效果,又可有效缩短流道长度,降低流道流阻,提升空气在流道中的流速。(*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散热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散热鳍片组、散热片和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不断发展,目前的计算机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或显示卡处理器等,运行频率及速度在不断提升,其产生的热量也随之增多,温度不断升高,严重影响着电子元件的运行性能和稳定性。因此,为提高散热性能,目前的处理器已几乎都搭配有相应的散热装置才能在正常工作温度下运行,从而避免性能下降甚至烧毁的问题。目前所使用的绝大多数的散热装置均采用散热片作为散热部件,现有的散热片的端部为一个实体的散热板,所述散热板是与发热元件(例如中央处理器或显示卡处理器)直接接触;且,自所述散热板向外延伸出多个散热鳍片。这种散热片中的散热板和散热鳍片是由模具一体成型制成的,各散热鳍片之间难以确保形成均匀的间隙,散热效果较为不理想;另外,散热片的尺寸是固定的,只能适合与其尺寸相当的发热元件的使用,不能根据发热元件的不同尺寸而进行适应性调整。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对散热装置又进行了改进,如图1所示,改进的散热装置由散热片1、导热管2、风扇3组成的散热模块形式(如图1所示),其中散热片为组合式散热片,其是由多个结构尺寸相同的散热鳍片组合而成。每一散热鳍片具有直立面,其相对两同向垂直弯折形成有装配面,每一装配面靠近两端的与鳍片直立面交界处与装配面弯折方向反向延伸设有凸块,对应该凸块的装配面外缘位置设有与凸块相匹配的缺口。上述若干散热鳍片通过其对应的凸块及缺口相互搭配定位而排列组成散热鳍片组。 现有散热片的各散热鳍片的结构尺寸都一致,造成散热鳍片与散热鳍片之间构成的空气流道狭长,气流在进入相邻散热鳍片构成的流道后流速迅速降低,在流道后半段由于流速下降,导致散热鳍片与流体的热交换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散热鳍片组、散热片和散热装置,防止散热鳍片与气流的热交换效率将相应降低。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散热鳍片组,包括相互组合的第一散热鳍片和第二散热鳍片,每一个第一和第二散热鳍片均包括有基板和与基板相接的装配板;其特征在于,第二散热鳍片基板面积小于第一散热鳍片基板,第一散热鳍片装配板是至少包括第一阶和第二阶的阶梯结构,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的装配板匹配于所述第一阶,且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的基板位于匹配处。 本技术提供还提供一种散热片,包括由多个前述的散热鳍片形成的组合。 本技术提供还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包括与发热元件接触的导热基片,与导热基片相接的导热管以及与所述导热管相接的散热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散热鳍片组中,第二散热鳍片基板面积小于第一散热鳍片基板,使散热鳍片组中与散热风扇不相邻的流道后半段空间增大,即可保证导热管与散热片的热交换效果,又可有效縮短流道长度,降低流道流阻,提升空气在流道中的流速。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所提供的散热鳍片组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为由图2中的散热鳍片组装配形成的散热片的效果示意图; 图4为包括图2所示的散热鳍片的散热装置在一个实施例中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有散热片的各散热鳍片的结构尺寸都一致,造成散热鳍片与散热鳍片之间构成的空气流道狭长,气流在进入相邻散热鳍片构成的流道后流速迅速降低,在流道后半段由于流速下降,导致散热鳍片与流体的热交换效率降低。 本技术提供一种散热鳍片组,包括相互组合的第一散热鳍片和第二散热鳍片,每一个第一和和第二散热鳍片均包括有基板和与基板相接的装配板;其特征在于,第二散热鳍片基板面积小于第一散热鳍片基板,第一散热鳍片装配板是至少包括第一阶和第二阶的阶梯结构,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的装配板匹配于所述第一阶,且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的基板位于匹配处。 本技术的散热鳍片组中,第二散热鳍片基板面积小于第一散热鳍片基板,使散热鳍片组中与散热风扇不相邻的流道后半段空间增大,即可保证导热管与散热片的热交换效果,又可有效縮短流道长度,降低流道流阻,提升空气在流道中的流速。 图2是本技术所提供的散热鳍片组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散热鳍片组包括第一散热鳍片20和与第一散热鳍片20连接的第二散热鳍片30。第一散热鳍片20包括有第一鳍片基板200和与第一鳍片基板200相接的第一装配板202,所述第一装配板202为第一鳍片基板200相对两侧端同向延伸出而形成的弯折部,第一散热鳍片20的第一装配板202成阶梯结构,包括第一阶和第二阶。第二散热鳍片30包括有第二鳍片基板300和与第二鳍片基板300相接的第二装配板302,所述第二装配板302为第二鳍片基板300相对两侧端同向延伸出而形成的弯折部。其中第二散热鳍片300的第二装配板302正好能嵌入第一散热鳍片20第一装配板202的第一阶和第二阶之间的空隙。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散热鳍片300的鳍片基板302沿气流流向的长度小于第一散热鳍片200的鳍片基板202该方向上的长度。 除本实施例外,散热鳍片组还可以包括第一散热鳍片、与第一散热鳍片连接的第二散热鳍片以及与第二散热鳍片连接的第三散热鳍片。其中第一散热鳍片的第一装配面成阶梯结构,所述阶梯结构包含第一阶、第二阶和第三阶,其中第二散热鳍片的第二装配板正好能嵌入第一散热鳍片第一装配板的第一阶和第二阶之间的空隙,第三散热鳍片的第二装配板正好能嵌入第一散热鳍片第一装配板的第二阶和第三阶之间的空隙。 另外,散热鳍片组还可以包括第一散热鳍片、与第一散热鳍片连接的第二散热鳍片、与第二散热鳍片连接的第三散热鳍片以及与第三散热鳍片连接的第四散热鳍片......。其中第一散热鳍片的第一装配面成阶梯结构,所述阶梯结构包含第一阶、第二阶、第三阶和第四阶......,使后续与第一散热鳍片连接的其他散热鳍片正好嵌入各阶梯的空隙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鳍片基板200、300为具有一定大小的平板面结构。所述鳍片基板200、300与装配板202、302之间夹角接近90度(可以是在85度至95度之间)。在现有制作过程中,装配板202、302与鳍片基板200、300是一体成型制成的,例如由一整块金属面板经冲压工艺而成型。所述金属面板的材质可以采用纯铝、铝合金、纯铜或铜合金。 图3为由图2中的散热鳍片组装配形成的散热片的效果示意图。如图3所示,每一个第一散热鳍片20中第一装配板202和第二散热鳍片30中第二装配板302靠近两端的分别与第一鳍片基板200和第二鳍片基板300交界处设有缺口 210,对应该缺口 210的第一装配板202和第二装配板302外缘位置设有与缺口 210相匹配的凸块212。在装配时,首先将相邻的第二散热鳍片30的第二装配板302嵌入第一散热鳍片20的第一装配板202第一阶和第二阶的空隙内;第二散热鳍片30通过其对应的凸块212及缺口 210与第一散热鳍片第一阶上的凸块212及缺口 210相互搭配定位而排列组成散热鳍片组;第一散热鳍片第二阶上的凸块212及缺口 210与另一相邻第一散热鳍片第二阶上的相对应凸块212及缺口210相互搭配定位。多个散热鳍片组连接组成散热片A。其中,在相邻两个第一散热鳍片20和第二散热鳍片30之间形成有流道。通过这样的配合该种散热片A不仅可以组卸便利,更能确保形成散热片A中各散热鳍片的装配面之间紧密结合、不会产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鳍片组,包括相互组合的第一散热鳍片和第二散热鳍片,每一个第一和第二散热鳍片均包括有基板和与基板相接的装配板;其特征在于,第二散热鳍片基板面积小于第一散热鳍片基板,第一散热鳍片装配板是至少包括第一阶和第二阶的阶梯结构,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的装配板匹配于所述第一阶,且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的基板位于匹配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胜利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市德准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广东省广州市电信] 2015年04月11日 21:23
    散热片是一种给电器中的易发热电子元件散热的装置,多由铝合金,黄铜或青铜做成板状,片状,多片状等,如电脑中CPU中央处理器要使用相当大的散热片,电视机中电源管,行管,功放器中的功放管都要使用散热片。一般散热片在使用中要在电子元件与散热片接触面涂上一层导热硅脂,使元器件发出的热量更有效地传导到散热片上,再经散热片散发到周围空气中去。
    0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