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为希专利>正文

一种电池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74246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动车的电池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盒,包括壳体、上盖及电池极柱,壳体呈长方体形,壳体上口由上盖密封,壳体外壁形成加强筋,电池极柱与电池导电条相连,电池极柱与上盖塑融成一体,电池极柱的上部伸出上盖之外,电池极柱的下部开有两个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池盒的优点如下:首先,增强了极柱与上盖的密封性;其次,保证压片与极柱紧密接触的同时,又增加了强度,使其在实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松动的现象;最后,增强了电池的整体工艺性,减少了工序,节约了成本,增强了整个电池极柱表面的导电性。(*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盒
本技术属于电动车的电池制造
,特别涉及电池盒结构。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电动车是一种既省力又快捷的交通工具,很受用户的喜爱。又 因电动车是一种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普遍增强,电动车 越来越普及,电动车产业也受到政府部门地大力支持。作为电动车动力源的电池也得满足电动车的市场配套需求,电池是电动车 的"心脏",电池的性能直接影响到电动车的性能和质量。图7所示为现有电池盒的结构,就其电池极柱而言,存在如下缺点首先, 其是在电芯封口之前已经装好,这样会导致在热塑封口时,会挤压极柱,进而 使极柱与极片间产生挤压现象,最后导致极片破裂,轻者会使电池使用过程中 短期失效,重者电池会直接产生短路现象;其次,电芯与极柱采用螺杆、螺帽 连接,跟封口之后极柱上螺帽一样,螺帽会在电池使用过程中产生松动情况, 使电池接触电阻增大,热量增加,从而导致电池寿命縮短和短期失效;最后, 现有极柱只有单个口径,用螺杆连接极柱与电芯时会使用于连接时采用的垫片 压片由于人工连接使其中间受力大小不均,致使压片垫片在边上产生上翘现象, 既而同样使电池接触电阻增大,导致电池短期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盒,其解决了目前电动车电池盒存在使用寿命 短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盒,包括 壳体、上盖及电池极柱,壳体呈长方体形,壳体上口由上盖密封,壳体外壁形 成加强筋,电池极柱与电池导电条相连,电池极柱与上盖塑融成一体,电池极 柱的上部伸出上盖之外,电池极柱的下部开有两个孔。所述的电池盒,电池极柱形成螺纹孔,电池极柱通过铆钉与电池导电条相连。所述的电池盒,于上盖的外部罩设保护盖,以保护设于上盖外表面的部件。 所述的电池盒,加强筋以平行与壳体上口边沿的形式横向均匀布设。 本技术的电池盒对电池极柱作了改进,其在上盖塑压成型时,同时将 极柱塑融其中,且极柱下方由原来的中间一个孔径改为两侧各一个孔径,将其 结构简单化,在允许的最大电流下,也减薄了极柱厚度。相比现有的电池极柱, 其优点如下首先,增强了极柱与上盖的密封性,无须使用O型垫圈来加强极 柱与壳盖相配的密封性,也不会产生热塑封口时由于挤压极片而导致极片破裂 产生的电池短路和寿命縮短问题;其次,采用两个孔径均衡了压片的受力均匀 性,并且螺杆连接采用铆钉连接进一步加强了连接键的强度以及压片的受力均 匀性,在保证压片与极柱紧密接触的同时,又增加了强度,使其在实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松动的现象;最后,增强了电池的整体工艺性,减少了工序,节约了成本,增强了整个电池极柱表面的导电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池盒的纵向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电池盒掀去保护盖后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技术电池盒掀去保护盖后的俯视图。图4为电池极柱的主视结构图。 图5为电池极柱的纵向剖视图。 图6为电池极柱的俯视结构图。 图7为现有电池盒的纵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如图l-6所示,本技术电池盒的壳体1呈长方体形,其上口由上盖2 密封,上盖2外罩保护盖8,保护盖8与壳体1的上口外壁扣接。壳体l四周外 壁形成横向的加强筋4。在上盖2塑压成型时,同时将电池极柱3塑融其中,从而上盖2与电池极 柱3连成一体状,而无须另行装配。这样,增强了极柱与上盖的密封性,无须 另外使用O型垫圈来加强极柱与壳盖相配的密封性,当然,在热塑封口时,也 不会产生由于挤压极片而导致极片破裂的现象;另,其增强了电池的整体工艺 性,减少了工序,节约了成本,增强了整个电池极柱表面的导电性。电池极柱3的上部柱体31伸出上盖2之外,电池极柱2的下部开有两个孔 32。电池极柱3上方中部形成螺孔7,铆钉6穿过导电条5后螺入螺孔7,将导 电条5与电池极柱3固定相连。保护盖8将部分导电条5、电池极柱3及铆钉6 等部件的外部罩住,以免受外界损坏。电池极柱3采用两个孔径均衡了压片的 受力均匀性,并且螺杆连接采用铆钉连接进一步加强了连接键的强度以及压片 的受力均匀性,在保证压片与极柱紧密接触的同时,又增加了强度,使其在实 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松动的现象。权利要求1、一种电池盒,包括壳体、上盖及电池极柱,壳体呈长方体形,壳体上口由上盖密封,壳体外壁形成加强筋,电池极柱与电池导电条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池极柱与上盖塑融成一体,电池极柱的上部伸出上盖之外,电池极柱的下部开有两个孔。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池极柱形成螺纹 孔,电池极柱通过铆钉与电池导电条相连。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池盒,其特征在于于上盖的外部罩设保护盖, 以保护设于上盖外表面的部件。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池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强筋以平行与壳 体上口边沿的形式横向均匀布设。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电动车的电池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电池盒,包括壳体、上盖及电池极柱,壳体呈长方体形,壳体上口由上盖密封,壳体外壁形成加强筋,电池极柱与电池导电条相连,电池极柱与上盖塑融成一体,电池极柱的上部伸出上盖之外,电池极柱的下部开有两个孔。本技术电池盒的优点如下首先,增强了极柱与上盖的密封性;其次,保证压片与极柱紧密接触的同时,又增加了强度,使其在实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松动的现象;最后,增强了电池的整体工艺性,减少了工序,节约了成本,增强了整个电池极柱表面的导电性。文档编号H01M2/30GK201369357SQ20092011247公开日2009年12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12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12日专利技术者王为希, 闻人红雁 申请人:王为希;闻人红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盒,包括壳体、上盖及电池极柱,壳体呈长方体形,壳体上口由上盖密封,壳体外壁形成加强筋,电池极柱与电池导电条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池极柱与上盖塑融成一体,电池极柱的上部伸出上盖之外,电池极柱的下部开有两个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为希闻人红雁
申请(专利权)人:王为希闻人红雁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