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外壳盖固定结构的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72227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无须使用粘接剂,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和低成本实现马达外壳与外壳盖间更牢固的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马达是将树脂制的外壳盖与金属制马达外壳的开口部嵌合而加以固定。在该外壳盖上,沿外壳盖的圆周方向以等间隔设置多处固定部,在该固定部的底部设置沟槽部或凹陷处。通过使马达开口部侧的倒伏部咬入与马达外壳开口部嵌合的外壳盖的沟槽部或凹陷处,将马达外壳与外壳盖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马达的外壳盖固定结构,该结构用于将树脂制的外壳盖与金属制马达 外壳的开口部嵌合而加以固定。
技术介绍
小型马达的壳体通过在形成为有底中空筒状的金属制马达外壳的开口部嵌入树 脂制的外壳盖而构成。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现有将金属制马达外壳与树脂制外壳盖加以固 定的结构的一例。图8是举例表示已有固定结构的图(参考专利文献1的图1(c))。如图所示,将树 脂制的外壳盖与金属制马达外壳的开口部嵌合后,用冲头使马达外壳开口端部的若干部位 倒伏(图中的倒伏部),并使之紧贴(紧密接触)外壳盖来进行固定。通过这样使马达外壳 开口端部倒伏,能够进行十分牢固的固定。然而,如果外壳盖的体积大且形状复杂,就容易 因温度湿度的影响而导致尺寸变化,尤其是一旦向外壳盖中心方向发生尺寸变化,就会在 固定的部分产生间隙,结果导致马达外壳与外壳盖间的固定发生松动。另外,如果为了抑制 这种松动而延长马达外壳的倒伏部的长度以使其更深地倒伏,又会导致外壳盖的变形或破 损。图9是表示已有固定结构的另一例的图(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4(b))。该结构用 冲头使马达外壳开口端部的若干部位倒伏(图中的爪片),但不使之紧贴(紧密接触)外壳 盖,而是在该处填充粘接剂来进行固定。通过利用粘接剂将外壳盖与倒伏爪片固定,能够进 行十分牢固的固定。然而,由于马达外壳的金属、外壳盖的树脂、以及粘接剂的膨胀系数各 不相同,因此只要金属、树脂、粘接剂不融合,就会因为温度湿度的影响而导致粘接部位剥 落,从而使马达外壳与外壳盖间的固定发生松动。另外,使用粘接剂还会导致成本上升。专利文献1 日本技术公开昭56-3055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不用粘接剂而用简单的结构,以较低的成本实 现马达外壳与外壳盖间更牢固的固定。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即使受到温度湿度的影响而导致树脂制外壳盖向马达外壳 中心方向发生尺寸变化,也能够抑制外壳盖整体的变形,防止马达外壳和外壳盖间的固定 发生松动。本专利技术是在将树脂制的外壳盖与金属制马达外壳的开口部嵌合而加以固定的马 达中,在上述外壳盖上,在外壳盖的外周设置多处固定部,且使马达外壳开口部侧的一部分 咬入外壳盖的固定部来将马达外壳和外壳盖加以固定。另外,马达外壳开口部侧的一部分是倒伏部,咬入的部分是倒伏部的前端。在倒伏 部的前端的圆周方向中央部分,在倒伏部前端具有不与外壳盖固定部接触的非接触部。将 倒伏部的前端咬入的那部分树脂能够逸出到非接触部。非接触部可以是沟槽或凹陷处。采用本专利技术,通过使马达外壳开口部侧的一部分咬入,能够防止马达外壳和外壳 盖间的固定发生松动。另外,通过使马达外壳开口部侧的一部分倒伏,且使该倒伏部的前端咬入,就容易 实施咬入工序。再有,在使倒伏部的前端咬入时,通过在倒伏前端设置不与外壳盖固定部接 触的非接触部,和倒伏部前端整体与外壳盖固定部接触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接触面积而 使咬入时的力集中,从而容易咬入。另外,通过使咬入部分的外壳盖的树脂逸出到非接触部,能够防止外壳盖的整体 变形,并且因不使用粘接剂而可降低成本。再有,通过将非接触部做成沟槽或凹陷处,容易 使倒伏的马达外壳的端部咬入外壳盖,即使向外壳盖中心方向发生尺寸变化,也能通过倒 伏的马达外壳的咬入来抑制变形,结果能够防止马达外壳与外壳盖间的固定发生松动。附图说明图1是基于本专利技术而构成的具有马达外壳与外壳盖间固定结构的小型马达的纵 向剖视图。图2(A)是表示图1所示的马达外壳与外壳盖间固定结构的细节的图,(B)是(A) 中的倒伏部附近的放大图,(C)是沿(B)中所示的A-A线剖切的剖视图。图3是从外侧看图2所示的凹陷部的立体图,其中(A)举例表示外壳盖的凹陷部 及其底部的沟槽部,(B)表示使马达外壳的倒伏部弯折后咬入该沟槽部的状态。图4是说明倒伏部与沟槽部的关系的图,其中(A)表示马达外壳开口端部,⑶表 示使倒伏部咬入沟槽部后的状态。图5是表示与图3(A)不同的沟槽形状的图。图6是表示另一种沟槽形状的图。图7是将在100°C温度下放置1小时后的马达外壳_外壳盖固定部发生松动的情 况进行比较的曲线图。图8是举例表示已有固定结构的图。图9是表示已有固定结构另一例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通过举例表示来说明本专利技术。图1是基于本专利技术而构成的具有马达外壳与 外壳盖间固定结构的小型马达的纵向剖视图。本专利技术能够适用于具有任何外形、磁场极数、 或旋转磁极数的小型马达,只要是将树脂制的外壳盖与金属外壳嵌合而加以固定的小型马 达即可。如图所示,在用金属材料形成为有底中空筒状的马达外壳的内周面上安装着成为 磁场极的磁铁。在该马达外壳的开口部嵌合固定着外壳盖。在外壳盖的中央部收容用于旋 转轴的轴承。旋转轴的另一端被有底中空筒状的马达外壳的底部中央所设置的轴承支承 着。另外,虽然图中未示,但旋转轴至少从任意一侧朝外部延长,从而对与之结合的外部负 载进行驱动。在旋转轴上,通常设置层叠铁心、卷绕在该层叠铁心上的线圈、以及转换器,构成 小型马达的转子。与转换器接触的一对电刷经过其连接构件(省略图示)而与外部端子连 接,从而与外部电连接。图2(A)是表示图1所示的马达外壳与外壳盖间固定结构的细节的图,(B)是(A) 中的倒伏部附近的放大图,(C)是沿⑶中所示的A-A线剖切的剖视图。如图所示,在有底 筒状马达外壳的开口部(圆形或四边形那样的多边形状)的整个周面上设置着外壳盖承接 座。该外壳盖承接座由设置在马达外壳的开口部内侧的台阶构成,因此开口部侧的马达外 壳厚度比该台阶要薄。马达外壳与外壳盖间的固定通过使马达外壳开口部侧的一部分咬入 外壳盖的固定部来实现。此时,也可以通过使马达外壳开口部侧的一部分倒伏来使其前端 咬入的方式来实现固定。还可以在使倒伏部的前端咬入时,在倒伏部前端设置不与外壳盖 固定部接触的非接触部。这样,与使倒伏部前端整体与外壳盖固定部接触的情况相比,能够 减少接触面积,从而使咬入时的力集中,能够容易地咬入。另外,通过使咬入的那部分外壳 盖的树脂逸出到非接触部,能够防止外壳盖的整体变形。而且,通过将非接触部做成沟槽或 凹陷处,容易使倒伏的马达外壳的端部咬入外壳盖,即使向外壳盖中心方向发生尺寸变化, 也能利用倒伏的马达外壳的咬入来抑制变形,结果是能够防止马达外壳与外壳盖间的固定 发生松动。在将马达外壳与外壳盖间进行固定时,先将外壳盖压入,直到其碰到外壳盖承接 座(台阶)为止,然后通过使马达外壳的倒伏部咬入设在外壳盖的固定部底部的沟槽部 (参照图3)来实现固定。例示的固定部由设在外壳盖外周的凹陷部构成。外壳盖承接座从 背面支承外壳盖,从而由外壳盖来充分地承受使倒伏部倒伏的力,而不会导致外壳盖破损。如图2(B)的倒伏部附近的放大图所示,可知倒伏部的前端咬入树脂制的外壳盖。 另外,如图2(C)的A-A线剖视图所示,可知倒伏部的前端咬入树脂制的外壳盖,且该倒伏部 的前端的宽度比沟槽部稍大。通过采用这种结构,能使倒伏部的前端的(圆周方向的)左 右两侧咬入树脂制外壳盖。在采用这种结构时,倒伏部前端的(圆周方向的)中央部分成 为不与外壳盖固定部接触的非接触部。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咬入那部分外壳盖的树脂就逸 出到倒伏部前端的(圆周方向的)中央部分。图3是从外侧看图2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马达,将树脂制的外壳盖与金属制马达外壳的开口部嵌合而加以固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盖上,在外壳盖的外周设置多处固定部,且使马达外壳开口部侧的一部分咬入外壳盖的固定部来将马达外壳和外壳盖加以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荻野久史木下光史
申请(专利权)人:马渊马达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