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汽车动力合成箱电机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5067804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合成箱电机冷却系统,包括电机外壳、定子、转子以及传动轴,所述电机外壳由主壳体和设于主壳体两端的前壳体和后壳体组成,在主壳体和前壳体以及后壳体的连接处分别设有定子冷却油道,在电机外壳的外侧面和内侧面上分别设有与定子冷却油道相通的进油孔和喷油孔;所述传动轴中心设有冷却油孔,并与径向地设置在传动轴上的径向通孔连通;在转子骨架的辐板内设有穿透辐板两侧面的转子冷却油道,所述转子冷却油道和传动轴上的径向通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对电机的定子和转子进行直接冷却,改善了冷却效果,组合式结构的电机外壳降低了制造成本,可满足混合动力合成箱对电机的冷却要求。(*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机冷却系统,具体地涉及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合成箱电机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混合动力汽车作为一种新兴的节能环保型汽车,其技术和市场正处于一种蓬勃发展阶段。由于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机精度要求高,发热量大,因此,其冷却系统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机的性能和使用寿命,目前,电机冷却系统一般可分为风冷、水冷和油冷,其中风冷的效果最差,无法满足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机对冷却的要求,因而很少采用;水冷方案由于冷却效果较好、结构简单而被大量采用,但存在着零件易锈蚀、容易引起电路故障等问题;而油冷方案采用与水冷方案基本相同的结构,可克服水冷方案的不足,但因冷却油的热传导性比水差,所以其冷却效果不如水冷。常见的一种混合动力合成箱电机油(水)冷系统结构如图l所示,它是通过在电机外壳a内设置冷却油(水)道b来冷却电机的定子c的,这种冷却系统由于采用的是间接冷却法,电机定子c的热量需通过电机外壳a的传导再由冷却油(水)将热量带走,因此电机外壳a的热传导性直接影响到电机定子c的冷却效果;此外,虽然电机定子c是电机的主要发热源,但高速运转的电机转子d对环境温度有更高的要求,而现有的冷却系统无法对电机转子d进行冷却,因此影响了电机的冷却效果和使用寿命;进一步地,由于现有的冷却系统的冷却油(水)道b是设置在电机外壳a内位于电机定子c外侧的位置,所以一方面使电机外壳a的壁厚增加,从而增加空间受限的动力合成箱的布置难度以及整个电机的重量,使上述冷却系统难以适应混合动力合成箱对电机冷却的要求;另一方面,设有冷却油(水)道b的电机外壳a必须采用铸造工艺制造,从而降低其生产效率,增加了制造成本。 —种公告号为CN 201252450Y的变速器及电机耦合器内置电机冷却装置,由耦合器壳体、水套、电机盖、止动销、密封圈组成,水套上面铸有水道,套装在电机定子的外端。上述冷却装置也是采用间接冷却方式,同样存在电机转子无法冷却、电机外壳尺寸大以及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混合动力合成箱的电机冷却系统无法对电机转子进行冷却、冷却效果差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对电机定子和转子直接冷却、冷却效果好的混合动力汽车动力合成箱电机冷却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合成箱电机冷却系统,包括电机外壳、定子、转子以及传动轴,所述电机外壳内部设有环形的定子冷却油道,在电机外壳的外侧面和内侧面上分别设有与定子冷却油道相通的进油孔和喷油孔;所述传动轴中心设有冷却油孔,并与径向地设置在传动轴上的径向通孔连通;在转子骨架的辐板内设有穿透辐板两侧面的转子冷却油道,所述转子冷却油道和传动轴上的径3向通孔相连通。为了提高电机的冷却效果,本技术将现有技术中对电机定子的间接冷却改为直接冷却,通过在电机外壳的外侧面和内侧面上分别设置与定子冷却油道相通的进油孔和喷油孔,从而使定子冷却油道的冷却油可通过喷油孔直接喷淋在电机定子上,使电机定子所产生的热量可被冷却油迅速带走,大大提高了冷却效果;此外,冷却油可通过传动轴上的冷却油孔、径向通孔,并利用传动轴高速旋转所产生的离心力进入转子冷却油道对电机转子进行冷却,由于所述转子冷却油道穿透转子骨架的辐板两侧面,因此,冷却油可对整个转子进行充分冷却,从而显著改善整个电机的冷却效果,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充分满足了混合动力合成箱对电机冷却的要求。 作为优选,所述电机外壳由主壳体和设于主壳体两端的前壳体和后壳体组成,所述定子冷却油道分别设于主壳体和前壳体以及后壳体的连接处。由于定子冷却油道分别设置在主壳体和前壳体以及后壳体的连接处,从而可显著减小主壳体的壁厚尺寸,既减轻了电机的重量,又有利于混合动力合成箱的空间布置;而电机外壳采用由主壳体、前壳体和后壳体组成的组合式结构,有利于电机外壳采用铝合金压铸成型,进而可提高其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转子冷却油道包括径向地设于转子骨架的辐板内的过油孔以及轴向穿透辐板并与过油孔连通的出油孔,所述转子骨架的轮毂内侧设有与过油孔相通的环形油槽,从而便于传动轴的径向通孔与转子冷却油道相连通;所述出油孔位于转子骨架的辐板上靠近转子绕组一侧,从而有利于对转子进行快速充分的冷却。 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l)通过对电机定子采用喷淋方式冷却,并通过传动轴上的冷却油孔和转子骨架上的转子冷却油道对转子进行充分冷却,有效提高了电机的冷却效果,满足了混合动力合成箱对电机的冷却要求。(2)电机外壳采用组合式结构,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的混合动力汽车动力合成箱的电机冷却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本技术的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合成箱电机冷却系统,包括电机外壳1、定子2、转子3以及传动轴4,所述电机外壳1由主壳体11和设于主壳体11两端的前壳体12和后壳体13用螺栓固定连接而成,由于电机外壳1采用分体组合结构,因此可采用铝合金压铸成型,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主壳体ll两端设置直径增大的台阶,并与主壳体11两端的前壳体12、后壳体13连接形成环形的定子冷却油道7,此外,在主壳体11两侧台阶的外侧面上设置与定子冷却油道7相通的进油孔5,进油孔5与系统冷却油路(图中未示出)连接,在前壳体12和后壳体13的内侧面圆周方向等分设置四个与定子冷却油道7相通的喷油孔6,所述喷油孔6对准定子2 ;为了对电机的转子3进行冷却,所述的传动轴4中心开设与系统冷却油路(图中未示出)连接的冷却油孔41,并在与转子骨架的轮毂32配合段上对应骨架的辐板31位置径向地等分设置四个径向通孔42,而转子骨架的轮毂32内侧面在对应位置设置环形油槽33,并在转子骨架的辐板31内部径向地设置四个与环形油槽33连通的过油孔9,进一步地,在辐板31的侧面上靠近转子绕组34的位置轴向地设置四个与过油孔9相通并贯穿辐板31的出油孔10。 本技术在工作时,一方面,冷却油经过主壳体ll上的进油孔5进入环形的定子冷却油道7,然后从对准定子2的喷油孔6喷出以冷却定子2 ;另一方面,冷却油通过传动轴4的冷却油孔41和径向通孔42进入转子骨架的环形油槽33内,并借助于转子3高速转动所产生的离心力使冷却油进入辐板31内的过油孔9,最终从辐板31两侧的出油孔10流出,以便对转子3进行充分的冷却。本技术由于可对电机的定子2和转子3同时进行直接的冷却,因此其冷却效果好,可充分满足混合动力合成箱对电机的冷却要求。权利要求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合成箱电机冷却系统,包括电机外壳(1)、定子(2)、转子(3)以及传动轴(4),其特征是,所述电机外壳(1)内部设有环形的定子冷却油道(7),在电机外壳(1)的外侧面和内侧面上分别设有与定子冷却油道(7)相通的进油孔(5)和喷油孔(6);所述传动轴(4)中心设有冷却油孔(41),并与径向地设置在传动轴(4)上的径向通孔(42)连通;在转子骨架的辐板(31)内设有穿透辐板(31)两侧面的转子冷却油道(8),所述转子冷却油道(8)和传动轴(4)上的径向通孔(42)相连通。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动力合成箱电机冷却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合成箱电机冷却系统,包括电机外壳(1)、定子(2)、转子(3)以及传动轴(4),其特征是,所述电机外壳(1)内部设有环形的定子冷却油道(7),在电机外壳(1)的外侧面和内侧面上分别设有与定子冷却油道(7)相通的进油孔(5)和喷油孔(6);所述传动轴(4)中心设有冷却油孔(41),并与径向地设置在传动轴(4)上的径向通孔(42)连通;在转子骨架的辐板(31)内设有穿透辐板(31)两侧面的转子冷却油道(8),所述转子冷却油道(8)和传动轴(4)上的径向通孔(42)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彤余卫马智涛雷国辉程相黄智明韩兵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华普汽车有限公司上海华普国润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