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端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63801 阅读:3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连接器端口(10),其设置在电子设备的框体外表面,具有:连接器保持部(23),其形成于所述框体上,具有连接器开口;以及开闭盖(30),其具有安装部(32)、平板状的罩部(33)以及弹性变形部,该安装部利用螺钉紧固在所述连接器保持部上,该罩部的基端可自由转动地轴支撑在该安装部上,该罩部用于使所述连接器开口打开/关闭,该弹性变形部设置在该罩部的前端上,进行弹性变形而与所述连接器保持部卡合,所述连接器保持部作为所述框体外表面的凹部而形成,将所述开闭盖收容在该凹部中,使所述框体外表面和所述罩部的外表面大致共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密构造的连接器端口,其作为控制装置及触摸面板式显示器等 电子设备所具有的USB连接器等连接器的连接口。
技术介绍
当前,存在一种电池盖构造,其可自由开闭地保护设置在电子设备装置内部的电 池收容室,并且相对于外部以水密状态保持上述电池收容室,上述电池盖具有密封单元, 其相对于上述电子设备装置可自由转动地被轴支撑,在上述电池盖的关闭位置密封上述电 池收容室;以及电池盖体,其安装在上述密封单元的外侧,可相对于上述密封单元自由滑 动,在上述关闭位置密封上述电池收容室,并且,该电池盖体具有通过上述滑动移动而与上 述电子设备装置的局部卡合的锁止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3-14284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电池盖由多个部件构成,存在部件数量多且滑动机构复 杂的问题。另外,存在仅能安装在电子设备装置的棱角部上,无法安装在平面部上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连接器端口,其构造简 单且液密性高,可以设置在电子设备的框体平面部上。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达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一种设置在电子设备的框体外表面上的 连接器端口,其特征在于,具有连接器保持部,其形成在所述框体上,具有连接器开口 ;以 及开闭盖,其具有安装部、平板状的罩部及弹性变形部,该安装部利用螺钉紧固在所述连接 器保持部上,该罩部的基端部可自由转动地轴支撑在该安装部上,该罩部用于使所述连接 器开口打开/关闭,该弹性变形部设置在该罩部的前端,进行弹性变形而与所述连接器保 持部卡合。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连接器端口实现构造简单且液密性高、使用方便的效果。 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设置有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连接器端口而构成的控制盘的显示器局部的 斜视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连接器端口的实施方式1的正视图。图3是沿图2的A-A线的纵剖面图。图4是沿图2的B-B线的横剖面图。图5是表示开闭盖最大限度打开的状态的连接器端口的纵剖面图。图6是图5的C部放大图。图7是安装板的正面斜视图。434d 凸起35环状衬垫(衬垫)37、37B、37C连接器卡止板37x两叉部37y卡止孔37z 切口部40连接器41 线缆41a安装根部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连接器端口的实施方式。此外,本专利技术 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图1是表示设置有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连接器端口而构成的控制盘的显示器局部的 斜视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连接器端口的实施方式1的正视图,图3是沿图2的 A-A线的纵剖面图,图4是沿图2的B-B线的横剖面图,图5是表示开闭盖最大限度打开的 状态的连接器端口的纵剖面图,图6是图5的C部放大图,图7是安装板32的正面斜视图, 图8是安装板32的背面斜视图,图9是表示将开闭盖30利用螺钉紧固在连接器保持部23 上的状态的斜视图,图10是表示与实施方式1的孔部23c及U字状板部34相对应的对比 例的纵剖面图。如图1所示,实施方式1的连接器端口 10设置在电子设备即控制盘的触摸面板式 显示器20的框体21的外表面上。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端口 10不仅用于显示器20,也可以用于 要求液密性的各种电子设备中。如图2 图3所示,连接器端口 10具有连接器保持部23,其形成于框体21上, 具有连接器开口 22、22a ;以及开闭盖30,其安装在连接器保持部23上,用于使连接器开口 22、22a打开/关闭。开闭盖30具有安装部32,其通过埋头螺钉31而螺钉紧固在连接器保持部23上; 长方形平板状的罩部33,其基端33a可自由转动地轴支撑在安装部32上,该罩部33用于使 连接器开口 22、22a打开/关闭;以及弹性变形部34,其设置在罩部33的前端33b上,进行 弹性变形而与连接器保持部23卡合,从而使连接器开口 22、22a由罩部33密封。如图3及图9所示,在罩部33的背面紧固有弹性材料制的环状衬垫35,其被夹持 在罩部33和连接器保持部23之间,包围连接器开口 22、22a,将连接器开口 22、22a以液密 方式密封。环状衬垫35成为在长方形的弹性材料制平板的外周部上形成环状衬垫的形状。 树脂制的罩部33和环状衬垫35通过不同型材同时成型而一体成型。也可以使环状衬垫35 保持在连接器保持部23上。利用衬垫35,可以将连接器开口 22、22a以液密方式密封。如图3及图4所示,连接器保持部23作为框体21外表面的长方形凹部而形成。连 接器保持部23在凹部中收容开闭盖30,使框体21的外表面和罩部33的外表面大致共面。因此,在操作显示器20的触摸面板时,罩部33不会产生妨碍。如图5及图6所示,在将罩部33以最大限度打开大于或等于90°,罩部33的外表 面与连接器保持部23 (凹部)的角部23a抵接时,罩部33的后端部33c与安装部32的后 端部抵接。因此,即使对罩部33施加进一步过度打开的力,也不会在后述的支撑部32a上 施加过度的力,可以防止支撑部32a被损坏。如图4所示,在连接器保持部23的凹部的两侧部上,在凹部的整个长度范围内形 成有排液槽23b。通过设置排液槽23b,从而使从工作设备等飞溅而从罩部33的外周缘部 浸入凹部的机油等,通过排液槽23b向凹部外排出,因此,油等不会滞留在凹部内,不会在 打开罩部33时使油等浸入连接器内。如图3及图5所示,弹性变形部34由U字状板部34构成,其具有基板部34a,其 从罩部33的前端35以大致直角弯折并延伸;以及前端板部34b,其从基板部34a以形成U 字形弯的方式弯折并延伸,与连接器保持部23卡合而压缩弯曲变形。基板部34a的板厚形 成为比前端板部34b的板厚更厚。另外,在连接器保持部23上形成使U字状板部34插入的孔部23c,孔部23c配置 为,在将U字状板部34插入孔部23c时,U字状板部34的基板部34a与孔部23c的侧壁23d 抵接。图10示出与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1的孔部23c及U字状板部34相对应的对比例。 如图10所示,如果使基板部34a的板厚与前端板部34b的板厚相同,将孔部23c配置为,在 将U字状板部34插入孔部23c时,U字状板部34的基板部34a不与孔部23c的侧壁23d抵 接,则基板部34a向罩部33的基端33a侧弯曲变形。由于基板部34a的弯曲变形,而在罩 部33上作用沿箭头D方向(罩部33打开的方向)的力,使衬垫35翘起,无法密封连接器 开口 22、22a。在实施方式1中,由于如上述所示,基板部34a的板厚形成为比前端板部34b的板 厚更厚,另外,在将U字状板部34插入孔部23c时,使得U字状板部34的基板部34a与孔 部23c的侧壁23d抵接,所以衬垫35不会翘起,可以密封连接器开口 22、22a。如图3所示,在前端板部34b的前端,设置有从前端板部34b以大致直角弯折并延 伸的捏持部34c。在捏持部34c附近的连接器保持部23上,形成有较浅的凹部23e。另外, 在前端板部34b的中间部上设置有凸起34d,其与形成于孔部23c的侧壁23f上的洼陷部卡I=I ο如果在凹部23e中插入指尖,捏住捏持部34c,按压前端板部34b而使其压缩弯曲 变形,则凸起34d从洼陷部退出。如果在该状态下,将捏持部34c向外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端口,其设置在电子设备的框体外表面,其特征在于,具有:连接器保持部,其形成在所述框体上,具有连接器开口;以及开闭盖,其具有安装部、平板状的罩部以及弹性变形部,该安装部利用螺钉紧固在所述连接器保持部上,该罩部的基端部可自由转动地轴支撑在该安装部上,该罩部用于使所述连接器开口打开/关闭,该弹性变形部设置在该罩部的前端,进行弹性变形而与所述连接器保持部卡合。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二瓶晃一郎相泽克直近藤治彦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