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促进伞滑刃线虫幼虫快速转化为成虫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063153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促进伞滑刃线虫幼虫快速转化为成虫的装置,属线虫培养技术领域。该装置由前期收集管(1),通过上方开口处的内旋螺口与前期收集管(1)连接的过滤消毒管(2)、或后期收集管(4),与过滤消毒管(2)内旋螺口下方环形凹槽配接的保湿管(3)组成;其中,过滤消毒管(2)的底部用普通滤纸或500目的精密筛网封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验难度低,避免了因人为因素给线虫造成的伤害,线虫转移成功率高的优点。能广泛用于伞滑刃线虫成虫的快速培养及林木伞滑刃线虫的快速转人工培养实验。(*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促进伞滑刃线虫幼虫快速转化为成虫的装置,属线虫培养
技术背景在研究林木病原线虫过程中,病原线虫的鉴定主要依靠其成虫的形态特征,由于季节、温度、虫体发育等原因,获得的病原线虫绝大多数是处于幼虫期,给病原线虫的鉴定带来很大的困难,甚至无法确定其分类地位,为此只能进行人工培养。常规的培养方法是通过在解剖镜下挑取病原线虫转移至消毒液中,浸泡数分钟,再次挑取转移至重新换置的消毒液中浸泡,重复消毒操作3-5次,消毒结束后,将病原线虫转移至无菌水中清洗2次,最后将清洗干净的线虫转移至已培养好的菌丝层或人工培养基中培养。该方法存在的主要缺点l.虫体在转移过程中会受到一定的人为机械伤害,造成死亡。2.在转移虫体过程,转移成功率低。3.操作繁琐,工作量大,费工费时。经文献检索,未见与本技术相同的公开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快速培养伞滑刃线虫成虫的装置。本技术由该装置由前期收集管(1),通过上方丌口处的内旋螺口与前期收集管(1)连接的过滤消毒管(2)、或后期收集管(4),与过滤消毒管(2)内旋螺口下方环形凹槽配接的保湿管(3)组成;其中,过滤消毒管(2)的底部用普通滤纸或500目的精密筛网封底。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验难度低,避免了因人为因素给线虫造成的伤害,线虫转移成功率高的优点。能广泛用于伞滑刃线虫成虫的快速培养及林木伞滑刃线虫的快速转人工培养实验。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前期收集管(1)与后期收集管(4)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未知伞滑刃线虫幼虫快速培养至成虫试验本技术的促进伞滑刃线虫幼虫快速转化为成虫的装置,由前期收集管l、通过上方开口处的内旋螺口与前期收集管1连接的过滤消毒管2、或后期收集管4,与过滤消毒管2内旋螺口下方环形凹槽配接的保湿管3组成;其中,过滤消毒管2的底部用普通滤纸或500目的精密筛网封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将保湿管3与滤消毒管2连接;(2) 、用常规方法分离得到的浓縮的线虫悬浮液;(3) 、将已浓縮的线虫悬浮液用移液枪移于过滤消毒管2中,放入离心机中离心至过滤消毒管2中无明显液体存在;(4) 、重复步骤(3) 3-5次,收集线虫完毕;(5) 、将已配好的普通线虫体壁消毒液加入过滤消毒管2中,按(3)步骤进行消毒2-4次;(6) 、将无菌水加入经步骤(6)的过滤消毒管2中,按(3)步骤进行消毒2-3次,虫体体壁消毒完毕;(7) 、再将存有己培养灰葡萄菌丝的前期收集管(1)与经(7)步骤的过滤消毒管(2)和保湿管(3)配合连接为一体,放入25'C培养箱中;(8) 、待培养线虫爬上前期收集管(1)并开始取食已培养好的灰葡萄菌丝后,将前期收集管(1)取下,与上方开口处设有内旋螺口的后期收集管(4)连接为一体,使前期收集管(1)倒立放置,置于25'C培养箱中,2-3天后,纯净的活体未知伞滑刃线虫沿管壁爬入后期收集管(4)中。实际应用表明本技术操作方便,实验难度低,避免了因人为因素给线虫造成的伤害,线虫转移成功率高。权利要求1、一种促进伞滑刃线虫幼虫快速转化为成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前期收集管(1),通过上方开口处的内旋螺口与前期收集管(1)连接的过滤消毒管(2)、或后期收集管(4),与过滤消毒管(2)内旋螺口下方环形凹槽配接的保湿管(3)组成;其中,过滤消毒管(2)的底部用普通滤纸或500目的精密筛网封底。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促进伞滑刃线虫幼虫快速转化为成虫的装置,属线虫培养
该装置由前期收集管(1),通过上方开口处的内旋螺口与前期收集管(1)连接的过滤消毒管(2)、或后期收集管(4),与过滤消毒管(2)内旋螺口下方环形凹槽配接的保湿管(3)组成;其中,过滤消毒管(2)的底部用普通滤纸或500目的精密筛网封底。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验难度低,避免了因人为因素给线虫造成的伤害,线虫转移成功率高的优点。能广泛用于伞滑刃线虫成虫的快速培养及林木伞滑刃线虫的快速转人工培养实验。文档编号A01K67/033GK201403422SQ20092011097公开日2010年2月17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27日专利技术者喻盛甫, 姚茹瑜, 李维蛟, 扬 王, 裴卫华, 陈志星 申请人:云南农业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促进伞滑刃线虫幼虫快速转化为成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前期收集管(1),通过上方开口处的内旋螺口与前期收集管(1)连接的过滤消毒管(2)、或后期收集管(4),与过滤消毒管(2)内旋螺口下方环形凹槽配接的保湿管(3)组成;其中,过滤消毒管(2)的底部用普通滤纸或500目的精密筛网封底。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星王扬喻盛甫姚茹瑜裴卫华李维蛟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农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