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性密封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61988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弹性密封圈,用于相互连接的物体之间的密封,所述弹性密封圈包括头部、根部、连接头部与根部的颈部、由颈部分别向内侧延伸形成的基部及拉紧条,所述基部朝所述拉紧条的一侧形成有突出部,所述拉紧条受压变形后可与所述突出部接触并相互挤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弹性密封圈可以更为持久有效地保持物体的密封。(*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弹性密封圈,用于相互连接的物体之间的密封。
技术介绍
随着生产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产品的各方面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如 产品的安全性、稳定性、耐用性,另外, 一些经常在恶劣环境工作的连接件, 我们还必须要考虑其连接部件的密封效果。绝大部分的密封件是由橡胶制成 的,由于橡胶本身材料的特点,橡胶密封件的密封性较好,但是在高温日晒 等环境下易产生变形,变形后密封性能将受到影响。例如,轿车的外置天线 的密封圈,其结构为简单的套筒状,因长期处于外部风吹日晒,密封圈可能 产生氧化变形,无法再保持天线的密封性,由此导致雨水进入天线而造成天 线的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弹性密封圈变形后无法再保 持密封性的缺点,提供一种密封性能更为持久有效的弹性密封圈。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弹性密封圈,所述弹性密封 圈包括头部、根部、连接头部与根部的颈部、由颈部分别向内侧延伸形成的 基部及拉紧条,所述基部朝所述拉紧条的一侧形成有突出部,所述拉紧条受 压变形后可与所述突出部接触并相互挤压。本技术弹性密封圈在变形时,拉紧条能够逐渐变形,拉紧条与突出 部之间的接触挤压力增大,摩擦力不断增大,而此时拉紧条仍旧可以在力的 作用下伸长,同时可以带动头部绕颈部向内变形,更加贴紧与其接触的物体,因而可以更为持久有效保持物体的密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弹性密封圈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技术弹性密封圈一个实施例沿其周向长度的断面图; 图3是本技术弹性密封圈一个实施例与物体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弹性密封圈一个实施例与物体的装配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至图4所,根据本技术弹性密封圈包括头部1、根部2、连 接头部1与根部2的颈部3、由颈部3分别向内侧延伸形成的基部4及拉紧 条5,所述基部4朝所述拉紧条的一侧形成有突出部6,所述拉紧条5受压 变形后可与所述突出部6接触并相互挤压。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密封圈的 由橡胶材料一体形成,以减少工艺步骤,同时又能保证密封性能。所述基部 4呈水平状,突出部6位于拉紧条5的下方位置。另外,所述颈部3的内壁上形成有凹槽7,所述凹槽7位于所述基部4 与所述拉紧条5之间,并且所述凹槽7设置在所述颈部3与所述拉紧条5相 接的部位。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实际上所述凹槽7设置在颈部3与拉紧条 5相接的部位的下侧位置。通过设置凹槽,使得拉紧条的变形更加的容易, 即可以保证拉紧条与突出部之间的相互接触挤压所产生的摩擦力足够的大, 头部绕颈部向内转动变形更为容易,最终使得物体的密封更为的持久有效。 如图3所示,上方物体8的外侧表面与头部1的内表面相接触,下方 物体9的外侧表面与根部2的内表面相接触,从而实现对上方物体8与下 方物体9之间的密封。如图4所示,上方物体8在装配时预先将拉紧条5压紧在突出部6上,此时,拉紧条5同时与基部接触,将上部物体8限定 在拉紧条5与头部1之间。在弹性密封圈受上部压力或其它因素引起的外张变形时,上部物体8 与下部物体9之间距离减小,拉紧条5逐渐变形,拉紧条与突出部6之间 的接触挤压力增大,两者之间的摩擦力也不断增大,而此时拉紧条5仍旧 可以在力的作用下伸长,同时可以带动头部1绕颈部3向内变形,更加贴 紧上部物体8,因而可以达到一个很好的密封效果。这样,通过拉紧条的变 形,可以有效的改善密封圈因日晒等原因造成的外张变形的问题,更为持 久有效地保持上部物体的密封。上述的上方物体8可以是轿车的外置天线,下方物体9为与其连接的 是轿车车体,弹性密封圈将二者密封,当弹性密封圈因长期的风吹日晒产 生氧化变形时,拉紧条5逐渐变形,拉紧条与突出部6之间的接触挤压力 增大,两者之间的摩擦力也不断增大,而此时拉紧条5仍旧可以在力的作 用下伸长,同时可以带动头部1绕颈部3向内变形,更加贴紧天线,因而 可以达到一个很好的密封效果。所述弹性密封圈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弹性密封圈中心位置的通孔10,所述通孔10由所述基部4的内周所围成。这样一方面有利于颈部3的变形,另一方面也节省了材料。权利要求1.一种弹性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密封圈包括头部、根部、连接头部与根部的颈部、由颈部分别向内侧延伸形成的基部及拉紧条,所述基部朝所述拉紧条的一侧形成有突出部,所述拉紧条受压变形后可与所述突出部接触并相互挤压。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呈水平 状,所述突出部形成于基部上位于拉紧条下方的位置。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性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的内壁 上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基部与所述拉紧条之间,并且所述凹槽设 置在所述颈部与所述拉紧条相接的部位。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密封圈 一体形成。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密封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 述弹性密封圈中心位置的通孔,所述通孔由所述基部的内周所围成。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弹性密封圈,用于相互连接的物体之间的密封,所述弹性密封圈包括头部、根部、连接头部与根部的颈部、由颈部分别向内侧延伸形成的基部及拉紧条,所述基部朝所述拉紧条的一侧形成有突出部,所述拉紧条受压变形后可与所述突出部接触并相互挤压。本技术弹性密封圈可以更为持久有效地保持物体的密封。文档编号F16J9/20GK201401504SQ200920130980公开日2010年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24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24日专利技术者群 梁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弹性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密封圈包括头部、根部、连接头部与根部的颈部、由颈部分别向内侧延伸形成的基部及拉紧条,所述基部朝所述拉紧条的一侧形成有突出部,所述拉紧条受压变形后可与所述突出部接触并相互挤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群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