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应出风口较小的汽车前除霜格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57147 阅读:3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适应出风口较小的汽车前除霜格栅,其包括中央风管和前出风格栅,在中央风管底部设置有进风口,中部接出有侧除霜风管,顶端设置有左右对称布置的两组前出风格栅。前出风格栅由若干具有导流作用的导流片组成,每组前出风格栅的相邻两导流片下端之间的距离小于相邻两格栅上端之间的距离;每组前出风格栅的靠对称中线位置的第二片导流片与车的竖直方向一致进行布置,其余导流片均与竖直方向呈夹角布置。气流通过一组角度渐变的导流片后,既能够确保前挡风玻璃两侧有足够的气流吹到,有效地优化前除霜性能,又不至于发生因导流片角度过大,导致气流大部分被导到两侧而使中央出现低速区的情况,使整个前挡风玻璃上的雾气或结霜快速、均匀地化掉,以保证行车安全。(*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空调系统除霜除雾
,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前除霜格栅结构。
技术介绍
在汽车零部件中,除霜格栅的作用是在需要的时候吹出热风,以化除挡风玻璃上 的雾气或结霜,保证行车安全。当前的前除霜格栅形状设计通常是在先确定乘员舱内CAS 面(包括仪表板,前档风玻璃及除霜风口位置)和除霜风管形状的情况下,再根据需要调整 格栅片的大小、位置、形状,以保证前除霜气流能够均匀高速地吹至前档风玻璃内侧,起到 良好的除霜除雾作用,确保除霜除雾性达到国家法规标准。 然而与传统的微车和轿车前除霜风口呈细长状分布在仪表板前端的设计相比,目 前轿车内饰造型的一种趋势大大縮短了前除霜风口的长度,即为前除霜风口留出的空间位 置有限,出风面积减小了。在这种情况下,再采用原来装饰作用的细条状格栅极易使前除霜 气流集中在前档风玻璃中央,造成两侧气流速度偏低,除霜除雾性能存在不能达标的隐患。 因此在现有仪表板出风口大小较小的情况下,必须通过更改细条状格栅来改善除霜除雾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能够改善在出风口较狭窄的情况下气流过于 集中现象的汽车前除霜格栅,保证格栅的除霜除雾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种适应出风口较小的汽车前除霜格栅,其包括中央风管和前出风格栅,其在中 央风管底部设置有进风口 ,中部接出有侧除霜风管,顶端设置有左右对称布置的两组前出 风格栅。 所述前出风格栅由若干具有导流作用的导流片组成,每组前出风格栅的相邻两导 流片下端之间的距离小于相邻两格栅上端之间的距离。并且每组前出风格栅的靠对称中 线位置的第二片导流片与车的竖直方向一致进行布置,其余导流片均与竖直方向呈夹角布 置。这样布置,可以避免前除霜气流集中在前档风玻璃中央,有利于气流向挡风玻璃两侧发散。 同时为了提高气流向挡风玻璃两侧流动的均匀性,还可以将位于第二片导流片靠 向车外侧方向的第三、第四至最后一片导流片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呈逐渐增大的状态布置。 更好地,可以将所述第三、第四、第五导流片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20° ,第六、第七 导流片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第八导流片与竖直方向夹角为40。,第九和第十导流片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5。。这样形成逐渐过渡,气流的均匀性更好。 并且设计第一导流片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15° ,使两组前出风格栅的第一导流片 将气流导向它们的交界位置,有利于弥补由于两组前出风格栅左右对称布置而造成的对称中心位置的气流空挡。 可见,采用本汽车前除霜格栅结构,可以在出风口较狭窄的情况下改善原有结构 气流过于集中现象,使气流在整个前挡风玻璃上均匀分布,使整个前挡风玻璃上的雾气或 结霜快速、均匀地化掉,以保证行车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汽车前除霜格栅与仪表板搭接的位置关系图; 图2为表示了本汽车前除霜格栅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其中一组前出风格栅的导流片布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 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参看图1,本前除霜格栅5的风口长度不到仪表板6长度的一半,布置在仪表板6 的中部。 参看图2,该前除霜格栅5结构包括其包括中央风管3和前出风格栅l,其在中央 风管3的底部设置有进风口 2,中部接出有侧除霜风管4,顶端设置有左右对称布置的两组 前出风格栅1。 参见图3,此是一组前出风格栅1的局部放大效果图,图中气流由下方经过10片呈 一定角度渐变的导流片,到达上方的乘员舱内。图中每组前出风格栅的靠对称中线位置的 第二导流片b与车的竖直方向一致布置,第一 a导流片与竖直方向夹角为15° (反向),第 三、第四、第五导流片c、 d、 e与竖直方向夹角为20° ,第六、第七导流片f、 g与竖直方向夹 角为30° ,第八导流片h与竖直方向夹角为40。,第九、第十导流片i、j与竖直方向夹角为 45° ;各导流片之间的间距为15到16毫米,且相邻两导流片下端之间的距离小于相邻两格 栅上端之间的距离。气流通过这样一组角度渐变的导流片后,既能够确保前档风玻璃两侧 有足够的气流吹到,有效地优化前除霜性能;又可以避免因格栅角度过大,导致气流大部分 被导到两侧而使中央出现低速区的情况。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 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 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 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 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权利要求一种适应出风口较小的汽车前除霜格栅,其包括中央风管和前出风格栅,在中央风管底部设置有进风口,中部接出有侧除霜风管,顶端设置有左右对称布置的两组前出风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出风格栅由若干具有导流作用的导流片组成,每组前出风格栅的相邻两导流片下端之间的距离小于相邻两格栅上端之间的距离;所述每组前出风格栅的靠对称中线位置的第二片导流片与车的竖直方向一致进行布置,其余导流片均与竖直方向呈夹角布置。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出风口较小的汽车前除霜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 第二片导流片靠向车外侧方向的第三、第四至最后一片导流片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呈逐渐增 大的状态布置。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应出风口较小的汽车前除霜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 第四、第五导流片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20。,第六、第七导流片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 第八导流片与竖直方向夹角为40。,第九和第十导流片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45。。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应出风口较小的汽车前除霜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导流片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15°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应出风口较小的汽车前除霜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导 流片之间的间距为15-16毫米。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适应出风口较小的汽车前除霜格栅,其包括中央风管和前出风格栅,在中央风管底部设置有进风口,中部接出有侧除霜风管,顶端设置有左右对称布置的两组前出风格栅。前出风格栅由若干具有导流作用的导流片组成,每组前出风格栅的相邻两导流片下端之间的距离小于相邻两格栅上端之间的距离;每组前出风格栅的靠对称中线位置的第二片导流片与车的竖直方向一致进行布置,其余导流片均与竖直方向呈夹角布置。气流通过一组角度渐变的导流片后,既能够确保前挡风玻璃两侧有足够的气流吹到,有效地优化前除霜性能,又不至于发生因导流片角度过大,导致气流大部分被导到两侧而使中央出现低速区的情况,使整个前挡风玻璃上的雾气或结霜快速、均匀地化掉,以保证行车安全。文档编号B60H1/34GK201544751SQ20092020733公开日2010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26日专利技术者严旭, 陈小东 申请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应出风口较小的汽车前除霜格栅,其包括中央风管和前出风格栅,在中央风管底部设置有进风口,中部接出有侧除霜风管,顶端设置有左右对称布置的两组前出风格栅;  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出风格栅由若干具有导流作用的导流片组成,每组前出风格栅的相邻两导流片下端之间的距离小于相邻两格栅上端之间的距离;  所述每组前出风格栅的靠对称中线位置的第二片导流片与车的竖直方向一致进行布置,其余导流片均与竖直方向呈夹角布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旭陈小东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