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增速箱传动轴支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44308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力发电增速箱传动轴支承结构,包括前箱体(1)、主轴(5)和行星轴(6),所述主轴(5)通过一个双列圆锥滚子轴承(3)支承在箱体(1)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主轴采用一个双列圆锥滚子轴承支承,减少了轴承数量,减小了因载荷不稳定和后轴承游隙带来的主轴轴线偏摆,有助于平稳啮合。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径向尺寸大且有预负荷的存在,滚道应力分布状况较好,抗冲击力较强;滚子数量大,单个滚子应力较小,可保证长期稳定运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同时减少了轴承孔和轴颈的加工数量,避免了因加工误差带来的预负荷和不同心造成的影响,有助于齿轮载荷分布,延长运转时间,提高运转可靠性。(*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大功率风力发电增速箱
,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风力发电行业的增速齿轮箱主轴的轴承配置方式。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风力发电增速齿轮箱的轴承配置方式繁多,在大传动轴如主轴、行星架等轴承配置往往是调心,圆柱,圆锥等搭配。因机组的差异化,对大传动轴的轴承配置提出了较高要求。由于轮毂叶轮所受风载、重力都由主轴上的轴承承担,前轴承的轴向、径向承载要求较高,后轴承承载要求相对较低,其大小由轴承跨距和机型大小决定,若要縮短主轴尺寸,势必增大后轴承的规格。对于一些长主轴机型,主轴往往有三轴承或四轴承配置,呈现过定位状态。传统双轴承配置的不足在于 1、轴向尺寸大、加工范围大,质量控制点和故障点更多。 2、载荷不稳定及后轴承游隙会造成主轴轴线偏摆,一方面不利于平稳啮合,另一方面抗冲击力较弱,难以保证长期稳定运行。 3、轴承孔和轴颈的加工数量较多,因加工误差带来的预负荷和不同心会影响齿轮载荷分布,縮短运转时间,并且运转的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持续、有效、稳定运行的风力发电增速箱传动轴支承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风力发电增速箱传动轴支承结构,包括前箱体、主轴和行星轴,其关键在于所述主轴通过一个双列圆锥滚子轴承支承在箱体上。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主轴仅有前端的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后端没有支撑轴承,为单轴承支撑,呈悬臂状态。输入载荷传递到主轴,径向载荷、轴向载荷、转距均通过轴承传递到前箱体,进而传递到塔筒;扭矩通过主轴传递到行星轴,行星轴受力由行星轮上的一组平行力平衡,该组平行力分布传递到内齿圈和太阳轮,内齿圈受力经由后箱体传递到塔筒,太阳轮受力传递到输出轴套向电机或第二级啮合传动输出。本技术结构合理、紧凑,能持续、有效、稳定地运行,可较好的满足中大功率风电机组的运行要求,尤其是轴向尺寸要求较短时。 所述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由两个内圈、两列滚子和一个外圈构成,其中两个内圈之间紧密贴合,各内圈与主轴过盈配合,两个内圈通过两列对称布置的滚子与外圈滚动配合,所述外圈通过螺栓与前箱体固定。以上结构简单可靠、装配容易;双列圆锥滚子轴承过盈配置,使其在承受弯矩时,左右两侧滚子对角受力。滚子滚道刚性好,在额定载荷下发生的轴线偏斜极小,对行星级齿轮啮合的影响不大,有助于平稳的载荷输出。 所述双列圆锥滚子轴承中滚子的滚道角度为43 47。 。 45°左右的锥角使滚道可以承受平衡弯矩的力偶造成的应力,较多的滚子数量大大降低了单个滚子承受的应力,可抗弯能并同时承受径向、轴向载荷。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主轴采用一个双列圆锥滚子轴承支承,减少了轴承数量,减小了因载荷不稳定和后轴承游隙带来的主轴轴线偏摆,有助于平稳啮合。 2、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径向尺寸大且有预负荷的存在,滚道应力分布状况较好,抗冲击力较强;滚子数量大,单个滚子应力较小,可保证长期稳定运行。 3、减少了轴承孔和轴颈的加工数量,避免了因加工误差带来的预负荷和不同心造成的影响,有助于齿轮载荷分布,延长运转时间,提高运转可靠性。 4、本技术所述的结构形式适用范围广,不仅可以用于主轴,还可用于风电齿轮箱的行星架、行星轮或者低速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l所示,本技术由前箱体1、螺栓2、双列圆锥滚子轴承3、输入甩油盘4、主轴5和行星轴6构成,其中输入甩油盘4固套于主轴5的前端,在主轴5的后端安装行星轴6。所述主轴5穿设在前箱体1中,并通过一个双列圆锥滚子轴承3支承在箱体1上,双列圆锥滚子轴承3采用两侧多处喷油强制润滑(如图中箭头所示)。所述双列圆锥滚子轴承3由两个内圈、两列滚子和一个外圈构成,其中两个内圈之间紧密贴合,各内圈与主轴5过盈配合,两个内圈通过两列对称布置的滚子与外圈滚动配合,滚子的滚道角度为43 47° ,本实施例中优选为45。。所述外圈通过螺栓2与前箱体1固定。 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载荷传递到主轴5,双列圆锥滚子轴承3滚道角度45° ,径向载荷、轴向载荷、转距均通过双列圆锥滚子轴承3传递到前箱体l,进而传递到塔筒;扭矩通过主轴5,传递到行星轴6,行星轴6受力由行星轮上的一组平行力平衡,该组平行力分布传递到内齿圈和太阳轮,内齿圈受力经由后箱体传递到塔筒,太阳轮受力传递到输出轴套向电机或第二级啮合传动输出。权利要求一种风力发电增速箱传动轴支承结构,包括前箱体(1)、主轴(5)和行星轴(6),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5)通过一个双列圆锥滚子轴承(3)支承在箱体(1)上。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发电增速箱传动轴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列圆锥滚子轴承(3)由两个内圈、两列滚子和一个外圈构成,其中两个内圈之间紧密贴合,各内圈与主轴(5)过盈配合,两个内圈通过两列对称布置的滚子与外圈滚动配合,所述外圈通过螺栓(2)与前箱体(1)固定。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力发电增速箱传动轴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列圆锥滚子轴承(3)中滚子的滚道角度为43 47。。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风力发电增速箱传动轴支承结构,包括前箱体(1)、主轴(5)和行星轴(6),所述主轴(5)通过一个双列圆锥滚子轴承(3)支承在箱体(1)上。本技术中主轴采用一个双列圆锥滚子轴承支承,减少了轴承数量,减小了因载荷不稳定和后轴承游隙带来的主轴轴线偏摆,有助于平稳啮合。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径向尺寸大且有预负荷的存在,滚道应力分布状况较好,抗冲击力较强;滚子数量大,单个滚子应力较小,可保证长期稳定运行。本技术同时减少了轴承孔和轴颈的加工数量,避免了因加工误差带来的预负荷和不同心造成的影响,有助于齿轮载荷分布,延长运转时间,提高运转可靠性。文档编号F16H1/28GK201461270SQ20092012871公开日2010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2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日专利技术者刘波, 曹云, 杜木信, 王雄厚, 白博海, 黄永平 申请人: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力发电增速箱传动轴支承结构,包括前箱体(1)、主轴(5)和行星轴(6),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5)通过一个双列圆锥滚子轴承(3)支承在箱体(1)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云杜木信王雄厚黄永平刘波白博海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