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载板和具有该载板的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42096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光二极管载板和具有该载板的背光模组,涉及显示设备领域,为降低控制逻辑的复杂度和电路结构排布的复杂度,便于实现对发光二极管载板的驱动控制而设计。所述发光二极管载板,包括第一载板和第二载板,所述第一载板和第二载板的正面设有发光二极管,在所述第一载板和第二载板之间设有电气连接器,所述电气连接器包括与所述第一载板固定电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与所述第二载板固定电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且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电连接。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在所述背板上设有上述发光二极管载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发光二极管载板可用于承载发光二极管。(*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显示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载板,以及具有 该载板的背光才莫组。
技术介绍
液晶电视、液晶显示器等产品中的液晶面板是被动显示器件,自身无法发 光,只能通过外部光源的照射来显示图像。目前通常使用背光源作为照明光源,在可用作背光源的灯具中,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由于具 有节能、环保、色域广等优点,已经成为背光源的发展趋势。由于发光二极管的照亮面积较小,所以为达到足够的亮度,背光源中需要 使用数目较多的发光二极管,其数目一般达到几十个甚至几百个。为便于控制 驱动如此多数目的发光二极管,如图1所示,首先将发光二极管1在载板2上 串联成串状,各串发光二极管形成一路,然后通过光源驱动芯片对各路发光二 极管进行驱动控制,这样便可实现对全部发光二极管的驱动控制。其中,载板2实质上是一种电路板。由于国内现有的电路板加工技术的限 制,无法实现大面积电^各板的加工制作,所以在一块载板2上难以安装全部数 目的发光二极管1。为此,需要将发光二极管1分散安装在多块载板2上,每块 载板2上可安装多路发光二极管。如图2所示,由于光源驱动芯片3的接入能力较大, 一般可同时控制十几 路或几十路发光二极管,因此一块光源驱动芯片3可同时控制多块载板2。但是 因为现有的多块载板2是分散的,彼此之间没有电气连接,所以运用光源驱动 芯片3控制多块载板2时控制逻辑的复杂度较高。此外,在组装背光模组时,需要将载板2设在背板上,且载板2上的发光 二极管1与所述背板上的连接端子电性相连,因此如果采用多个载板2,则所述 背板上必然会设有多个连接端子的出口 ,这样会增加所述背板上电路排布结构 的复杂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载板,能够降低 控制逻辑的复杂度和电路结构排布的复杂度,便于实现对发光二极管载板的驱 动控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光二极管载板,包括第一载板和第二载板,所述第一载板和第二载 板的正面设有发光二极管,在所述第一载板和第二载板之间设有电气连接器, 所述电气连接器包括与所述第一载板固定电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与所述第二 载板固定电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且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电连 接。其中,所述第 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可插拔地固定电连接。并且,所述第一连接部设在所述第一载板的背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设在所述第二载板的背部。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载板和第二载板之间设有结构连接器,所述结构连接器包括与所述第一载板固定连接的第三连接部、和与所述第二载板固定连接的第四连接部,且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可插拔地固定连接。 并且,所述第三连接部设在所述第一载板的背部,且所述第四连接部设在所述第二载板的背部。而且,所述第一载板和所述第二载板平行。本技术提供的发光二极管载板,由于通过所述电气连接器能够实现所 述第一载板和第二载板之间的电气连接,这样在电气性能方面,所述第一载板 和第二载板就能够相互关联而相当于一块载板,因此降低了光源驱动芯片对所述第一载板和第二载板上的各发光二极管进行驱动控制时的逻辑复杂度,同时 使得背板上连接端子出口的数目大大减少,降低了电路结构排布的复杂度,所 以便于实现对发光二极管载板的驱动控制。本技术所要解决的另 一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能够降低 控制逻辑的复杂度,便于实现发光二极管载板的驱动控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在所述背板上设有发光二极管载板,所述发光 二极管载板包括第一载板和第二载板,所述第一载板和第二载板的正面设有发 光二极管,在所述第一载板和第二载板之间设有电气连接器,所述电气连接器 包括与所述第 一载板固定电连接的第 一连接部、和与所述第二载板固定电连接 的第二连接部,且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电连接。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载板和第二载板之间还设有结构连接器,所述结构 连接器包括与所述第 一载板固定连接的第三连接部、和与所述第二载板固定连 接的第四连接部,且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固定连接。其中,在所述背板上设有凹槽,所述电气连接器和所述结构连接器容设在 所述凹槽中。本技术提供的背光模组,包括发光二极管载板,由于通过所述电气连 接器能够实现所述第一载板和第二载板之间的电气连接,这样在电气性能方面, 所述第一载板和第二载板就能够相互关联而相当于一块载板,因此降低了光源驱动芯片对所述第一载板和第二载板上的各发光二极管进行驱动控制时的逻辑 复杂度,同时使得所述背板上连接端子出口的数目大大减少,降低了电路结构 排布的复杂度,所以便于实现对发光二极管载板的驱动控制。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发光二极管载板的结构示意图2为现有技术中发光二极管驱动控制的系统组成示意图3为本技术发光二极管载板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4为本技术发光二极管驱动控制的一种系统组成示意图5为图3所示发光二极管载板的仰视图6为本技术发光二极管驱动控制的另一种系统组成示意图; 图7为本使用新型背光模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载板及具有该载板的背光模组,能够 降低控制逻辑的复杂度和电路结构排布的复杂度,便于实现发光二极管载板的 驱动控制。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如图3所示,为本技术发光二极管载板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在本实施 例中,所述发光二极管载板2,包括第一载板21和第二载板22,第一载板21 和第二载板"的正面设有发光二极管1,在第一载板21和第二载板22之间设 有电气连接器4,电气连接器4包括与第一载板21固定电连接的第一连接部41、 和与第二载板"固定电连接的第二连接部42,且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接部 42固定电连接。如图4所示,由于通过电气连接器4能够实现第一载板21和第二载板22之间的电气连接,这样在电气性能方面,第一载板21和第二载板22就能够相 互关联而相当于一块载板,因此降低了光源驱动芯片3对第一载板21和第二载 板22上的各发光二极管1进行驱动控制时的逻辑复杂度,同时使得背板上连接 端子出口的数目大大减少,降低了电路结构排布的复杂度,所以便于实现对发 光二极管载板的驱动控制。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使用的电气连接器4不限于一个,根据第一载 板21和第二载板22之间电气连接的需要,本实施例中使用的电气连接器4的 数目可以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其中,当电气连接器4选用公母插端子时,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接部42 之间为可插拔地固定电连接。这样,通过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接部42之间 的结合和分离,可以实现第一载板21和第二载板22之间的结合和分离,进而 可以实现各个载板之间的随意组合,使得使用更加灵活方便。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此,当所述电气连接器选用跨接式端子时,所述 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则为不可插拔的固定电连接。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41设在第一载板21的背部,第 二连接部"设在第二载板22的背部。这是考虑到发光二极管背光模组的混光 需求,将第一连接部41和第二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二极管载板,包括第一载板和第二载板,所述第一载板和第二载板的正面设有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载板和第二载板之间设有电气连接器,所述电气连接器包括与所述第一载板固定电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与所述第二载板固定电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且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明胜钟强刘卫东张留朝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