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斜管沉淀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41403 阅读:6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斜管沉淀槽技术,高效斜管沉淀槽主体(1)由钢板焊接制成,沉淀槽从上至下分别为清水溢流区(2)、沉降区(3)、进水配水区(4)、污泥浓缩区(5)和螺旋输送机排泥设备(6)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高效逆流斜管和螺旋输送机排泥相结合,提高了高浓度煤矿废水、煤泥水沉淀处理表面负荷和出水水质,并解决了斜管沉淀池煤泥排放困难的问题,从而达到高效沉淀、高效排泥的目的。(*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斜管沉淀槽,适用于高浊度水处理工程,特别是在煤矿矿井水、选煤厂煤泥水处理及其它选矿厂尾矿水处理系统的一种新型高效斜管沉淀槽
技术介绍
目前,高浓度煤矿废水和选煤废水处理一般采用辐射式浓縮机和平流沉淀池等形式,排泥一般为刮泥机。近年来,斜管沉淀池也逐步应用于煤矿废水处理,受斜管装置的影响,传统的的刮泥机排泥方式不能在斜管沉淀池应用,目前此问题的解决方式有两种一是采用斗式排泥,即在沉淀池底部设若干排泥斗收集污泥,再通过排泥管外排。采用此种方式,一方面增加了沉淀池的高度,另外,排泥管容易堵塞,影响沉淀池运行。另一种方式是设置专用的空间供刮泥机传动装置通过,采用此方案需要增加额外的沉淀池面积,从而增加设备建设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涉及适用于高浊度水处理工程,特别是在煤矿矿井水、选煤厂煤泥水处理及其它选矿厂尾矿水处理系统的一种新型高效斜管沉淀槽。对斜管沉淀池排泥问题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解决了之前沉淀池排泥存在排泥不畅、刮泥机设置困难的问题。并且将斜管沉淀池设备化,通过优化设备结构外形和内部布置,使高效斜管沉淀槽具有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等优点。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种新型高效斜管沉淀槽,包括高效斜管沉淀槽主体、沉降区(斜管区)、和螺旋输送机排泥设备。 所述高效斜管沉淀槽,其特征是包括清水溢流区、沉降区(斜管区)、进水分配区、污泥浓縮区和螺旋输送机排泥设备。 所述高效斜管沉淀槽主体,其特征是采用碳钢材质加工而成,外部采用结构加强筋,内部采用环氧煤沥青防腐。 所述高效斜管沉淀槽主体,外壁四周设置固定支座,通过支座固定在建筑结构基础上。 所述进水配水区,设置进水管和进水分配调节挡板,使进水均匀地进入沉淀槽,加强进水絮凝反应的效果。所述沉降区(斜管区),其特征是采用升流式异向斜管沉淀理论,斜管材质为玻璃钢(FRP),表面成蜂窝状,斜管孔径为①70,角度为65。,斜长为1000mm。沉降区(斜管区)采用较大孔径和角度,以满足在处理高浓度煤泥水时,有效防止斜管堵塞。 所述沉降区(斜管区),其特征是主体外壁角度为65。,与斜管保持同一角度。可以减少设备外形尺寸,并防止出现水流短路。 所述清水溢流区,其特征是其形状为长方形,在溢流区上部外壁设溢流出水管。3 所述污泥浓縮区,其特征是采用V字形结构,促进污泥的浓縮,增大排泥的浓度。污泥浓縮区侧壁设人孔,方便设备检修。 所述螺旋输送机,其特征是采用正反螺旋中间出料,提高排泥效率,运行稳定,控制系统同时控制排泥泵和螺旋输送机,使得该设备在入料浓度大于设计值的情况下,由间断排泥转为连续排泥,确保工艺闭路循环系统的整体可靠运行。所述高效斜管沉淀槽设有走道板、爬梯等附属设施,方便检修和运行操作。 本技术工作过程高浓度废水经进水管、进水分配挡板调节,均匀进入沉淀槽,废水在沉降区(斜管区)实现泥水分离,澄清水上升进入清水溢流区,通过溢流管排出,污泥在污泥浓縮区浓縮,然后通过螺旋输送机排泥设备排出。 本技术的优点利用斜管沉淀理论增大沉淀处理表面负荷,提高出水水质;利用污泥浓縮区浓縮,使排泥浓縮较高;通过螺旋输送机排泥设备排泥,促进排泥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高效倾斜管沉淀槽俯视图 图2为图1本技术高效倾斜管沉淀槽主视图 图3为图1本技术高效倾斜管沉淀槽左视图 图中,1 、主体,2、清水溢流区,3、沉降区,4、进水配水区,5、污泥浓縮区,6、螺旋输送机排泥设备,7、进水管,8、进水分配调节挡板,9、溢流出水管,10、爬梯,11、走道板,12、固定支座,13、人孔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主要是高效斜管沉淀槽。 如图1、图2、图3、所示的一种高效斜管沉淀槽,包括主体1、清水溢流区2、沉降区3、进水配水区4、污泥浓縮区5和螺旋输送机排泥设备6。 高效斜管沉淀槽主体l,采用碳钢材质加工而成,外部采用结构加强筋,内部采用环氧煤沥青防腐。主体1外壁四周设置固定支座12,通过支座固定在建筑结构基础上。 进水配水区4,设置进水分配调节挡板8,使进水均匀地进入沉淀槽,加强进水絮凝反应的效果。 沉降区3,采用升流式异向斜管沉淀理论,斜管材质为玻璃钢(FRP),表面成蜂窝状,斜管孔径为①70,角度为65。,斜长为1000mm。沉降区3采用较大孔径和角度,以满足在处理高浓度煤泥水时,有效防止斜管堵塞。斜管下部设支承,斜管支承采用角钢制成,其根部固定在沉淀槽主体外壁上。 清水溢流区2其形状为长方形,在溢流区上部外壁设溢流出水管。 污泥浓縮区5,采用V字形结构,作用是促进污泥的浓縮,增大排泥的浓度。污泥浓縮区5侧壁设人孔13,方便设备检修。 螺旋输送机排泥设备6,采用正反螺旋中间出料,提高排泥效率,运行稳定,控制系统同时控制排泥泵和螺旋输送机,使得该设备在入料浓度大于设计值的情况下,由间断排泥转为连续排泥,确保工艺闭路循环系统的整体可靠运行。 高效斜管沉淀槽设有爬梯10、走道板11等附属设施,方便检修和运行操作。 本技术工作过程高浓度废水经进水管7、进水分配调节挡板8调节,均匀进入沉淀槽,废水在沉降区3实现泥水分离,澄清水上升进入清水溢流区2,通过溢流出水管9排出,污泥在浓縮区5浓縮,然后通过螺旋输送机6排出。权利要求高效斜管沉淀槽,主体(1)内部从上到下依次为清水溢流区(2)、沉降区(3)、进水配水区(4)、污泥浓缩区(5),其特征是沉降区(3)采用斜管沉淀,污泥浓缩区(5)底部设有螺旋输送机排泥设备(6)。2. 根据权利要求1的高效斜管沉淀槽,其特征是高效斜管沉淀槽主体(1)采用碳钢 材质加工而成,外部采用结构加强筋,内部采用环氧煤沥青防腐。3. 根据权利要求1的高效斜管沉淀槽,其特征是清水溢流区(2)其形状为长方形,在 溢流区上部外壁设溢流出水管(9)。4. 根据权利要求1的高效斜管沉淀槽,其特征是沉降区(3)铺满玻璃钢斜管,表面形 成蜂窝状,斜管孔径为①70,倾斜角度为65。,斜长为1000mm。5. 根据权利要求1的高效斜管沉淀槽,其特征是沉降区(3)主体(1)外壁角度为 65° ,与斜管保持同一角度。6. 根据权利要求1的高效斜管沉淀槽,其特征是进水配水区(4)设进水分配调节挡 板(8)。7. 根据权利要求1的高效斜管沉淀槽,其特征是污泥浓縮区(5)主体(1)外壁采用V 字形结构。8. 根据权利要求1的高效斜管沉淀槽,其特征是螺旋输送机排泥设备(6)采用正反 螺旋中间出料。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斜管沉淀槽技术,高效斜管沉淀槽主体(1)由钢板焊接制成,沉淀槽从上至下分别为清水溢流区(2)、沉降区(3)、进水配水区(4)、污泥浓缩区(5)和螺旋输送机排泥设备(6)组成。本技术通过高效逆流斜管和螺旋输送机排泥相结合,提高了高浓度煤矿废水、煤泥水沉淀处理表面负荷和出水水质,并解决了斜管沉淀池煤泥排放困难的问题,从而达到高效沉淀、高效排泥的目的。文档编号B01D21/02GK201537409SQ20092010821公开日2010年8月4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15日专利技术者张永军, 张永领 申请人:北京中宇科博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高效斜管沉淀槽,主体(1)内部从上到下依次为清水溢流区(2)、沉降区(3)、进水配水区(4)、污泥浓缩区(5),其特征是:沉降区(3)采用斜管沉淀,污泥浓缩区(5)底部设有螺旋输送机排泥设备(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军张永领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宇科博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