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带车辆液压机械综合传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034876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液压机械综合传动装置,其包括主变速部分、副变速部分、转向差速部分和轮边变速部分;其中所述主变速部分包括输入轴、第一静液压传动装置;所述转向差速部分包括第二静液压传动装置和左、右侧行星差速装置;来自发动机的动力一部分经过所述输入轴、所述第一静液压传动装置、所述副变速部分,所述左、右侧行星差速装置传递至所述轮边变速部分,另一部分经过所述输入轴、所述第二静液压传动装置、所述左、右侧行星差速装置传递至所述轮边变速部分。所述第二静液压传动装置仅在履带车辆转向时传递动力。(*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液压机械综合传动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采用两组静液压传动 装置的双功率流履带车辆液压机械综合转动装置。技术背景随着农业履带车辆功率的增大和车速的提高,对其转向性能及机动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 高。为此,研究设计具有较好的动力性,又有较高的传动效率的新式双功率流履带车辆液压 机械综合转动装置有着重要的意义。这种综合传动装置的性能要求主要体现在转向特性要 好,能实现履带式机械的原地转向,使转弯半径减小,转向灵活,操纵控制简单;对土壤的 滑切影响显著减小,转向阻力减小,减少能量损失;转向时对土壤状况适应性增强,土壤破 坏减小;既要满足转向灵活性等要求又可实现一定程度的降速增扭作用。现有技术中,JP2005-54335A即公开了一种类似的履带车辆行走装置,其构造是从发动 机经过HST (Hydro Static Transmission静液压传动装置)向左右履带传递驱动力,并且在HST 与左右履带之间的驱动力传递路径上设有离合器和制动器,用离合器阻断向一侧履带传递驱 动力,并且用制动器将该侧履带锁止,进行转弯动作。但是,这种传动装置不容易进行灵活 的转弯,在软基土壤上转弯时,容易陷入地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采用两组静液 压传动装置的双功率流履带车辆液压机械综合传动装置。为了驾驶时操纵控制便捷、有效,本技术的车辆液压机械综合传动装置采用两组静 液压传动装置, 一组在行驶中驱动车辆直线行驶,另一组在转向时参与工作,在差速变速箱 中利用行星差速装置来实现功率汇流,而驱动车辆转向。由于通过控制静液压传动装置中变 量泵的斜盘倾角,可以实现无级变速及正反转功能,因此可以实现动力按比例分配到两侧履 带上,转向时两侧履带始终受控,可实现动力不切断转向。因左右两侧履带的速差可以无级控制,故可实现平稳、精确的方向控制,提高了车辆机 动性;转向时动力不中断,对土壤状况适应性增强。对农田土壤破坏小,特别在松软的农田作业时,对土壤的滑切影响显著减小,因此转向阻力减小节省能量损失。整机通过性好,作 业效率高;转向时履带克服打滑现象,减轻履带的磨损,提高其使用寿命,这对橡胶履带车 辆十分重要;操纵控制部分可像轮式拖拉机一样通过转动方向盘来实现转向,通过转向装置 在转向的同时使整车自动减速,并且操纵习惯与轮式车辆相同。整车控制简单、灵活、精度 高,并可实现原地转向;在坡地工作转向时不会出现"逆转向"现象。具体地,本技术的车辆液压机械综合传动装置包括主变速部分、副变速部分、转向 差速部分和轮边变速部分;其中所述主变速部分包括输入轴、第一静液压传动装置;所述转 向差速部分包括第二静液压传动装置和左、右侧行星差速装置;来自发动机的动力一部分经 过所述输入轴、所述第一静液压传动装置、所述副变速部分,所述左、右侧行星差速装置传 递至所述轮边变速部分,另一部分经过所述输入轴、所述第二静液压传动装置、所述左、右 侧行星差速装置传递至所述轮边变速部分;所述第二静液压传动装置仅在履带车辆转向时传 递动力。所述输入轴上设有功率分配齿轮,所述功率分配齿轮用于向所述第二静液压传动装置传 递动力。所述第一和第二静液压传动装置均包括变量泵和定量马达,且所述变量泵和所述定量马 达为组合式变量泵定量马达。所述副变速部分包括第一中间轴和第二中间轴,所述第一中间轴上设有双联齿轮,所述 双联齿轮可在所述第一中间轴滑动,与所述第二中间轴上的快速档齿轮或慢速档齿轮啮合。所述轮边变速部分包括左、右侧轮边主动齿轮,左、右侧轮边被动齿轮,所述左、右侧 轮边被动齿轮与左、右侧驱动轮相连。所述左、右侧行星差速装置均包括太阳轮、行星轮、行星架,和行星轮外大齿圈,且所 述左、右侧行星差速装置共用太阳轮轴,所述左、右侧行星架分别连接所述左、右侧轮边主 动齿轮。所述第二静液压传动装置通过齿轮传动,驱动所述左、右侧行星差速装置中的所述行星 轮外大齿圈。且在所述第二静液压传动装置与所述左、右侧行星差速装置之间的所述齿轮传动中,驱 动所述右侧行星差速装置的齿轮传动比驱动所述左侧行星差速装置的齿轮传动多一级齿轮啮所述齿轮传动为直齿轮传动。 所述输入轴上设有皮带轮。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车辆液压机械综合传动装置的传动原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车辆液压机械综合传动装置的传动原理图。如图l所示该车 辆液压机械综合传动装置采用一级副变速以适应运输和收割两个速度段以满足高效率的低速 牵引和高速运输整个作业速度区段的要求。采用静液压传动装置作为外驱动源,由于它能实 现输出轴的不同转速和不同旋向,所以与其配合的变速箱不必设置倒退档。此外,两个静液 压传动装置, 一个在行驶中驱动车辆直线行驶,另一个在转向时参与工作,在减速箱中利用行星差速装置来实现转向时所需要正反转功能。图i中,符号i、 n、 m、 iv、 v、 vi、 vni、 IX、 x、 xi表示各个传动轴。具体地,该传动装置由主变速部分、副变速部分、转向差速部分和轮边变速部分组成。其中,主变速部分包括输入轴I 、行走变量泵11和行走定量马达12,且行走变量泵11和行 走定量马达12为组合式变量泵定量马达,通过调节行走变量泵1的斜盘倾角实现前进和倒退。 输入轴I上设有皮带轮100,接受发动机(未显示)的动力输入。输入轴I上还设有功率分配 齿轮l,用于分配发动机动力,即发动机动力通过皮带轮100传到输入轴I上,将一部分功率 分配给行走变量泵ll,同时通过功率分配齿轮1与转向变量泵2输入齿轮10的啮合,将另 一部分功率分配给转向变量泵21。副变速部分包括第一中间轴n和第二中间轴m。双联齿轮4在第一中间轴n上滑动,与 第二中间轴m上的快速档齿轮6或慢速档齿轮5啮合,实现用于运输工况的快速档和用于作 业工况的慢速档之间的切换。第三中间轴iv上设有行走中间齿轮7,与第二中间轴m上的快速档齿轮6啮合。此外, 第三中间轴iv上还设有左、右侧行星差速装置,左、右侧行星差速装置完全相同,均包括太阳轮a、行星轮b、行星架,和行星轮外大齿圈c,左、右侧行星差速装置共用太阳轮轴,左、右侧行星架轴分别连接左、右侧轮边主动减速齿轮8,经过左、右侧轮边从动减速齿轮9,将 动力传递给左、右侧驱动轮200L、 200R。此外,转向差速部分的组成及转向时的动力传递路线如下发动机的部分功率通过功率分配齿轮1与转向变量泵2输入齿轮10的啮合,传递至转向 变量泵22。转向变量泵21驱动转向定量马达22,由转向定量马达输出齿轮ll与第六中间轴 输入齿轮12啮合,驱动第六中间轴VD转动。再经过第六中间轴输出齿轮13与第五中间轴输 入齿轮14啮合,将动力传递至第五中间轴左、右侧输出齿轮16、 15。然后经过第五中间轴 左侧输出齿轮16、第四中间轴齿轮17、左侧行星轮外大齿圈c、左行星轮b、左行星架、左 侧轮边主动减速齿轮8、左侧轮边从动减速齿轮9,将动力传递给左侧驱动轮200L;经过第 五中间轴右侧输出齿轮15、第八中间轴齿轮18、第九中间轴齿轮19、右侧行星轮外大齿圈c、 右行星轮b、右行星架、右侧轮边主动减速齿轮8、右侧轮边从动减速齿轮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液压机械综合传动装置,其包括主变速部分、副变速部分、转向差速部分和轮边变速部分;其中所述主变速部分包括输入轴、第一静液压传动装置;所述转向差速部分包括第二静液压传动装置和左、右侧行星差速装置;来自发动机的动力一部分经过所述输入轴、所述第一静液压传动装置、所述副变速部分,所述左、右侧行星差速装置传递至所述轮边变速部分,另一部分经过所述输入轴、所述第二静液压传动装置、所述左、右侧行星差速装置传递至所述轮边变速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勇许永花李文哲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农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