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颜琦专利>正文

电动离合器助力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21863 阅读:2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离合器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离合器助力缸,包括离合器踏板,该离合器踏板与电流控制盒连接,电流控制盒与电磁阀连接,电磁阀通过复位弹簧与磁性活塞连接,磁性活塞与带动离合器分离或结合的动力杆连接,所述电磁阀、复位弹簧、磁性活塞及动力杆的一部分位于助力缸壳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迟滞时间短,成本低,系统稳定,寿命长,易检修。(*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离合器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电动离合器助力缸
技术介绍
现有的离合器助力缸分为三种气压式、液压式和混合式。现仅将混合式离合器助力缸的结构特点介绍如下离合器的气压助力器设在液压操纵机构中,与气压制动系及其他气动设备共用一套压縮空气源。其主要由气压控制阀、液压缸、动力活塞、壳体等四大部分组成。为了使驾驶员能够随时感知并控制离合器分离或接合的程度,气压助力器的输出力与离合器踏板行程成一定的递增函数关系。 工作原理如下踩下离合器踏板时,从离合器主缸压出的液压油通过油管进入助力器内腔,随着踏板行程的增加,进入助力器的油量增多,并使油压增高,这时液压油推动活塞和芯杆膜片总成右移,芯杆端部的排气孔被提升阀堵住,并打开提升阀门,这样来自储气筒的压縮空气通过芯杆膜片总成的右腔进入动力活塞的左腔,随着提升阀开启行程增大,压縮空气推动动力活塞及推杆、液压活塞及推杆右移并推动离合器分离叉旋转,使离合器分离轴承向前推动杠杆垫环,从而使离合器分离。当松开离合器踏板时,油压下降,在压盘弹簧的作用下,反推推杆及液压活塞、推杆和动力活塞,压縮空气使芯杆膜片总成向左移动,提升阀在回位弹簧的作用下关闭,膜片右腔和动力活塞左腔的压縮空气通过芯杆中的排气孔流入膜片左腔,经通气塞排入大气。在液压活塞推杆的作用下,液压活塞回位,液压油反流入离合器主缸。 上述结构的缺点是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故障率高,尤其是难以判断和处理的 "软故障"。并且发生故障时,检测检修复杂,气路,油路有无漏泄,及各个部件都要检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迟滞时间短,成本低,系统稳定,寿命长, 易检修的电动离合器助力缸。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有如下技术方案 本技术的一种电动离合器助力缸,包括离合器踏板,该离合器踏板与电流控 制盒连接,电流控制盒与电磁阀连接,电磁阀通过复位弹簧与磁性活塞连接,磁性活塞与带 动离合器分离或结合的动力杆连接,所述电磁阀、复位弹簧、磁性活塞及动力杆的一部分位 于助力缸壳体内。 其中,所述电磁阀位于助力缸壳体的一端,通过复位弹簧与电磁阀连接的磁性活 塞位于助力缸壳体的另一端;所述动力杆为拉杆,该拉杆的一端与磁性活塞连接,另一端伸 出助力缸壳体之外。 其中,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助力缸壳体内壁连接,另一端与磁性活塞连接;所述 动力杆为推杆,该推杆的一端与磁性活塞连接,另一端穿过电磁阀伸出助力缸壳体之外。 其中,所述电磁阀为比例电磁阀,所述电流控制盒由输入线圈、输出线圈、磁芯、移动磁芯组成,其中,输入线圈绕在磁芯的一端,输出线圈绕在磁芯的另一端,移动磁芯位于磁芯的中央并于离合器踏板连接,输出线圈与比例电磁阀连接。由于采取了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1、本技术完全取消了复杂的气路系统和油路系统,利用踏板行程控制电流量,使离合器分离或结合,迟滞时间短,结构简单,大大降低了制作成本。 2、本技术系统稳定,故障率低,使用寿命长。 3、出故障时,检修比较简单,查看各部分的电路就可知道哪里有故障,并且修理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电流控制盒的示意图。 图中1、助力缸壳体;2、电流控制盒;3、复位弹簧;4、磁性活塞;5、动力杆(拉杆或推杆);6、电磁阀;7、离合器踏板;8、输入线圈;9、输出线圈;10、移动磁芯;11、磁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实施例1 :参见图l,本技术的一种电动离合器助力缸,由助力缸壳体1、电流控制盒2、复位弹簧3、磁性活塞4、拉杆5、电磁阀6组成,其中,与电流控制盒2连接的电磁阀6位于助力缸壳体1的左端,电磁阀6通过复位弹簧3与位于助力缸壳体1右端的磁性活塞4连接,磁性活塞4与拉杆6连接,伸出助力缸壳体1之外。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踩下离合器踏板,踏板组件端联接电流控制盒2,电流控制盒2可根据踏板行程按比例分配电流。踏板行程与电流控制盒2的电流量成正比。踏板行程增加,电流控制盒2的电量增大;反之,电量减小。电流控制盒2与电磁阀6连接,形成回路。当电流控制盒2产生电流通过电磁阀6时,电磁阀6中的线圈产生磁力,吸引磁性活塞4,使之复位弹簧3向左移动,从而带动拉杆5向左移动,使离合器分离。当松开离合器踏板时,电流控制盒2不再有电流通过,电磁阀6中的电磁线圈磁力消失,磁性活塞4在复位弹簧3的作用下复位,离合器结合。 实施例2 :参见图2,本技术的一种电动离合器助力缸,由助力缸壳体1、电流控制盒2、复位弹簧3、磁性活塞4、推杆5、电磁阀6组成,其中,复位弹簧3的一端与助力缸壳体1内壁连接,另一端与磁性活塞4连接;所述动力杆为推杆5,该推杆5的一端与磁性活塞4连接,另一端穿过电磁阀6伸出助力缸壳体1之外。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踩下离合器踏板,踏板组件端联接电流控制盒2,电流控制盒2可根据踏板行程按比例分配电流。踏板行程与电流控制盒2的电流量成正比。踏板行程增加,电流控制盒2的电量增大;反之,电量减小。电流控制盒2与电磁阀6连接,形成回路。当电流控制盒2产生电流通过电磁阀6时,电磁阀6中的线圈产生磁力,吸引磁性活塞4,使之复位弹簧3向右移动,从而带动推杆5向右移动,使离合器分离。当松开离合器踏板时,电流控制盒2不再有电流通过,电磁阀6中的电磁线圈磁力消失,磁性活塞4在复位弹簧3的作用下复位,离合器结合。 参见图3,本技术的电流控制盒的结构为所述电流控制盒2由输入线圈8、输出线圈9、磁芯11、移动磁芯10组成,其中,输入线圈8绕在磁芯11的一端,输出线圈9绕在磁芯11的另一端,移动磁芯IO位于磁芯11的中央并于离合器踏板7连接,输出线圈9与比例电磁阀6连接。其原理是输入线圈8接电源,移动磁芯10经离合器踏板7上下运动而改变磁通量,从而改变输出线圈9的电压,以控制比例电磁阀6的磁力而实现离合行程的改变。其中,交流电源可由发电机未经整流过的输出电源取出。 显然,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列。权利要求一种电动离合器助力缸,包括离合器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踏板与电流控制盒连接,电流控制盒与电磁阀连接,电磁阀通过复位弹簧与磁性活塞连接,磁性活塞与带动离合器分离或结合的动力杆连接,所述电磁阀、复位弹簧、磁性活塞及动力杆的一部分位于助力缸壳体内。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离合器助力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位于助力缸 壳体的一端,通过复位弹簧与电磁阀连接的磁性活塞位于助力缸壳体的另一端;所述动力 杆为拉杆,该拉杆的一端与磁性活塞连接,另一端伸出助力缸壳体之外。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离合器助力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 助力缸壳体内壁连接,另一端与磁性活塞连接;所述动力杆为推杆,该推杆的一端与磁性活 塞连接,另 一端穿过电磁阀伸出助力缸壳体之外。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离合器助力缸,包括离合器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踏板与电流控制盒连接,电流控制盒与电磁阀连接,电磁阀通过复位弹簧与磁性活塞连接,磁性活塞与带动离合器分离或结合的动力杆连接,所述电磁阀、复位弹簧、磁性活塞及动力杆的一部分位于助力缸壳体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颜琦
申请(专利权)人:王颜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