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簧阻尼隔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16773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机械设备的弹簧阻尼隔振器,在承重板和压板之间安装有弹簧,在承重板和压板之间还安装有阻尼装置,其中,阻尼装置由大套筒、小套筒和柱体组成,其中大套筒位于压板的底面,柱体位于压板的底面并且位于大套筒的内部,小套筒位于承重板的顶面,其外径小于大套筒的内径,且小套筒与柱体相对应,在小套筒中注入阻尼剂;在承重板和压板之间可以安装2-8个弹簧,可以根据机械设备的具体需要而选用合适的弹簧数;在承重板向四周延伸做成一带有坡度的且裹有一层橡胶的踏板,从而为工人在生产生活过程中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时,阻尼装置和弹簧同时工作,有很好的消除振动和噪音的效果。(*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隔振器,特别是一种用于机械设备的弹簧阻尼隔振器
技术介绍
一般在生产过程中,当机械运转时,由于机械本身运转以及与地面的刚性 连接而产生振动和噪音,严重的影响了加工工件的精度,并且工人的工作环境 过于嘈杂,人们为了消除机械运转时所产生的振动和噪音,采用了诸多隔振装 置,起到提高工人工作环境的质量以及加工工件精度的作用。目前,市场上使用的,如ZTG系列阻尼弹簧隔振器,这种阻尼弹簧隔振器由承重板,弹簧,压 板以及一个箱体组成,并且在箱体里面装有阻尼剂,压板和箱体一体成型,弹 簧一端与承重板相连,弹簧的另一端与箱体相连,使用时将机器置于压板上, 当机械运转的时候,通过阻尼剂与弹簧协调工作,从而起到隔振及消除噪音的效果。但这种隔离器因其自身机构的特点,仍存在以下缺点1)、由于弹簧的一端连接承重板,另一端连接箱体,使用这种结构消除振动的时候,振动的能 量先是通过箱体里的阻尼剂被消耗一部分,然后再是通过弹簧消耗掉,使振动产生的能量不能在瞬间被消除,在消除振动的时间上有一定的延迟;2)、由于 使用这种结构,压板与机器连接时接触面较小,弹簧还要承受箱体自身的重量, 从而使得这种隔振器的弹簧的使用寿命过短;3)、在移动这用结构的阻尼弹簧 隔振器时,因其缺乏必要的辅助结构,工人不能灵活的移动其到相应的位置, 安装时很不方便;4)、这种结构与机械设备的接触面没有设置垫层使得其与机械设备不能很好的紧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上述阻尼弹簧隔振器的基础上提供一种 消除振动和噪音效果更好,且使用寿命更长的弹簧阻尼隔振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弹簧阻尼隔振器在承重板和压板之间安装有弹簧,另外在承 重板和压板之间还安装有阻尼装置,所述的阻尼装置的组成结构是这样的它 由大套筒、小套筒和柱体组成,其中大套筒位于压板的底面,柱体也位于压板 的底面并且位于大套筒的内部,小套筒位于承重板的顶面,其外径小于大套筒 的内径,且小套筒与柱体相对应,在小套筒中注入阻尼剂。承重板和压板之间 安装有2-8个弹簧,弹簧通过弹簧座与承重板和压板连接,优选的,在承重板和 压板之间安装的弹簧数为4个;另外,在承重板和压板上还设有连接片,连接 片与连杆通过螺钉连接,连杆的靠近压板的一端开有一长孔。在压板的顶面布 有一层橡胶垫以利用弹簧阻尼隔振器与机械设备的配合;承重板向四周延伸做 成一带有坡度的踏板,且踏板上裹有一层橡胶,踏板的坡度范围为15° 45°,踏 板的外沿距承重板距离的范围为40 80cm,优选的,踏板的坡度为20°,踏板的 外沿距承重板的距离为60cm;另外,在弹簧阻尼隔振器的压板的顶面设有套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弹簧阻尼隔振器中的阻尼装置和弹簧 同时工作,阻尼装置采用了套筒和柱体结构,使得弹簧阻尼隔振器能够很好的 协调工作,且压板的接触面较大,能够瞬间消除振动和噪音;并且可以通过增 加弹簧数量的方式来适应不同型号的机械设备,当将本技术的弹簧阻尼隔 振器用于小型机械设备,如小型普通压力机或小型高速压力机,则选用两个弹 簧与阻尼装置配合工作;当将本技术的弹簧阻尼隔振器用于中型机械设备时,可以选用3-6个弹簧;当将本技术的弹簧阻尼隔振器用于大型机械设备时,可以选用6-8个弹簧来与阻尼装置配合工作, 一般情况下,当选用4个弹簧与阻尼装置进行配合工作时即可满足生产工作的需要且效果最好。本技术 还提供了连杆和连接片的结构,用于连接压板和承重板,在连杆靠近压板的一 端开有长孔,安装在压板上的连接片通过螺钉可以沿长孔上下移动,移动的距 离限定在一定范围内,采用这种结构,可以使得当本技术的弹簧阻尼隔振 器在消除振动和噪音的时候,阻尼装置和弹簧协调工作,压板、弹簧以及阻尼 装置中的柱体会向下有一段位移,这个位移的具体数值限定在连杆上的长孔的 纵向长度之内的,这时候,连接片相对连杆向下移动,如果安装在本技术 上的机械设备在生产工作时的瞬间振动位移过大时,连接片通过螺钉沿连杆中 的长孔移动到极限位置时,且此时连杆就与压板的底面相接触,对压板以及安 装在本技术的弹簧阻尼隔振器起到保护作用,从而避免因机械设备在生产 工作时的瞬间振动位移过大时,对弹簧阻尼隔振器造成脆性破坏。本技术 的弹簧阻尼隔振器还采用了踏板结构,具体的,踏板是在承重板的四周延伸形成的,采用的坡度为15°~45°,踏板的外沿距承重板的距离为40 80cm,釆用这种 踏板结构后,工人在生产工作的时候可以将脚踩在踏板上,且踏板结构裹有一 层橡胶从而增加了踏板的摩擦力,当工人用脚踩在踏板上时,站立操作可以更 好的发力,并且还因其稳定性好从而避免因操作车间的底面油亮打滑导致的不 安全事件,故而,本技术的弹簧阻尼隔振器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另外,在 本技术的研发过程中,对踏板坡度的选用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当选用的坡 度小于15。时,实践中因踏板表面的摩擦作用太小,起到的辅助作用并不明显; 当选用的坡度大于45。时,工人踩在踏板上有下滑趋势导致站立不稳定;当选用 的坡度在15°到45。之间时,工人踩在踏板上时取得很好的效果,其中当选用的 坡度为30。时效果最好;在本技术的研发过程中,对踏板外沿到承重板距离的设置也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其中当距离小于40cm时,因人脚的长度一般在 25 35cm之间,此时站在踏板上,勉强能够满足人脚的尺寸,站立时的稳定性 较差;当距离大于80cm时,虽然能够完全满足人站立的尺寸,但却占用了太多 的空间;当距离在40 80cm之间时,踏板起到很好的效果,其中当距离为60cm 时,效果最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弹簧阻尼隔振器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弹簧阻尼隔振器的连杆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1、图2和图3用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第一实施例。在承重板10和压板20之间设有阻尼装置40,阻尼装置40由 大套筒41、小套筒42及柱体43组成,其中大套筒41安装在在压板20的底面, 柱体43也安装在压板20的底面且位于大套筒41内部,小套筒42安装在承重 板10上面,小套筒42的外径小于大套筒41的内径,且小套筒42与柱体43相 对应,在小套筒42的内部注入阻尼剂;在承重板10和压板20之间设有弹簧30, 弹簧30位于大套筒41的左右两侧,左右两侧各有两个,在大套筒41的左右各 设有两个位于承重板上的弹簧座50,同样在压板20的底面也设有与承重板10 上相对应的弹簧座50,在弹簧座50上安装弹簧30;将承重板10向四周延伸做 成一带有坡度的踏板80,且在此踏板80上裹有橡胶,此踏板80的倾斜的坡度 为20°,踏板80的外沿距承重板10的距离为60cm;在压板20的顶面设有两个套 环90以利于弹簧阻尼隔振器的移动,此套环90可以拆卸,当使用套环90将弹簧阻尼隔振器移至相应位置时,将此套环90拆卸;在承重板10和压板20上设 有连接片60,连接片60与连杆70通过螺钉连接,连杆70在靠近压板20的一 端开有长孔71;在压板20的顶面布有一层橡胶垫21以利于和机械设备的配合。使用时,用套环90将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弹簧阻尼隔振器,承重板(10)和压板(20)之间安装有弹簧(30),其特征在于,承重板(10)和压板(20)之间还安装有阻尼装置(4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学金王燕生马薇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长城机床附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