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枢绕组切换模块的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016770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电枢绕组切换模块的控制装置,该电枢绕组切换模块包含一中性线接点与一第一、第二及第三相线接点,各相线接点与该中性线接点之间皆设有一接线组,该接线组包含多个接点及多个开关以供连接一外部供电装置的多个电枢绕组,每两接点是供连接一电枢绕组的两端,该些开关设于该些接点之间以切换该些电枢绕组的串、并联模式,该控制装置则藉由一控制件同时控制多个开关杆控制组件作动,进而切换各开关杆控制组件所对应的开关组的开关,达成电枢绕组切换模块的串、并联切换功能,使供电端的输出电压产生变化,减少二次拆接电线的繁琐步骤以及降低二次接线产生错误的可能性。(*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枢绕组切换模块的控制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让使用者仅需藉由开关切换即可改变供电端的电枢绕组的连接方式,以达不同电压输出的电枢绕组切 换模块的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般在施工现场或工业厂房需用电时,由配电人员在供电装置内进行接线作业, 以配置适合机器作业的电压,然而使用者往往因不同机器的需求电压不同,而必须再次委 由配电人员于供电装置改变接线方式以输出另一电压值,由于供电装置内接线常因彼此交 错凌乱而必须耗费时间拆接电线,且一但接线错误,将容易导致危险情事发生,是以,如何 能在一次接线作业之后即不需再次透过拆接方式来切换使用电压,将有待进一步解决的方 案。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电枢绕组切换模块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 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 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结构能够解 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的电枢绕组切 换模块及其控制装置,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电枢绕组切换模块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 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 一种新型的电枢绕组切换模块及其控制装置,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电枢绕组切换模块,使 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 实用价值的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电枢绕组切换模块的控制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可对电枢绕组切换模块进行开关控制,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枢绕组切换模块的控制装置,其包含一底座;一第一开关组,设于该底座上,该第一开关组包含一第一开关、一第二开关、一第三开关及一第一开关杆,该第一、第二及第三开关皆具有一前端及一后端,该第一开关杆控制第一、第二及第三开关同时进行开、关动作;一第二开关组,设于底座上而与第一开关组并排,该第二开关组包含一第一开关、一第二开关、一第三开关及一第二开关杆,该第一、第二及第三开关皆具有一前端及一后端,其中,该第二开关组的第一、第二及第三开关的前端依序对应连接第一开关组的第一、第二及第三开关的前端,该第二开关杆控制所属第二开关组的第一、第二及第三开关同时进行开、关动作;一第三开关组,设于底座上而与第二开关组并排,该第三开关组包含一第一开关、一第二开关、一第三开关及一第三开关杆,该第一、第二及第三开关皆具有一前端及一后端,其中,该第三开关组的第一、第二及第三开关的前端共同 连接构成一中性线接点;该第三开关组的第一、第二及第三开关的后端依序对应连接第二 开关组的第一、第二及第三开关的后端,该第三开关杆控制所属第三开关组的第一、第二及 第三开关同时进行开、关动作;多个开关杆控制组件,彼此连动分别设于第一、第二及第三 开关组上,各开关杆控制组件对应制动所属开关组的开关杆;以及一控制件,连接其中一开 关杆控制组件而控制其作动,当该控制件使其中一开关杆控制组件作动时,亦同时带动其 他开关杆控制组件亦一同作动而同步制动所属开关组的开关杆。 本技术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 现。 前述的电枢绕组切换模块的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二开关杆的开关动作与第一 开关杆的开关动作相反;该第三开关杆的开关动作与第二开关杆的开关动作相反而与第一 开关杆的开关动作一致。 前述的电枢绕组切换模块的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的各开关杆控制组件包含一滑 轨、一滑动件以及一齿轮,该滑动件设于滑轨上而相对该滑轨滑动,该滑动件底面设有一凹 槽对应扣住所属开关组的开关杆顶部,该滑动件顶面设有一滑轴环,该齿轮与相邻的齿轮 啮合并设于所属滑动件上方且具有一轴心部、一偏心部以及一凸柱,该偏心部设于轴心部 旁,该凸柱设于偏心部而朝下延伸入滑轴环;及前述控制件连接其中一齿轮的轴心部而藉 旋转带动齿轮转动。 前述的电枢绕组切换模块的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的控制装置进一步包含两侧板及 一顶盖,该两侧板设于底座的两侧;该顶盖对应设于该两侧板顶部而覆盖该些开关杆控制 组件,该顶盖具有一穿孔;及前述控制件设于顶盖上并具有一轴杆穿过该顶盖穿孔而连接 其中一齿轮的轴心部。 前述的电枢绕组切换模块的控制装置,其进一步包含一开关制动组件设于该底座 的底面,该开关制动组件包含两横杆以及三纵杆,该两横杆以一端彼此枢接,该三纵杆分别 枢设于两横杆的另端及枢接端,该些纵杆分别凸伸进入前述开关组而对应接触各开关组的 开关底部。 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枢绕组切换模块的控制装置,可对电枢绕 组切换模块进行开关控制,欲达该目的所使用的技术手段,令该控制装置包含 —底座; —第一开关组,设于该底座上,该第一开关组包含第一至第三开关及一第一开关 杆,各开关皆具有一前端及一后端,该第一开关杆控制前述所有开关同时进行开、关动作; —第二开关组,设于底座上而与第一开关组并排,该第二开关组包含第四至第六 开关及一第二开关杆,该第四至第六开关皆具有一前端及一后端,其中,第四开关的前端连 接前述第一开关的前端,第五开关的前端连接前述第二开关的前端,第六开关的前端连接 前述第三开关的前端,该第二开关杆控制第四至第六开关同时进行开、关动作;该第二开关 杆的开关动作与第一开关杆的开关动作相反; —第三开关组,设于底座上而与第二开关组并排,该第二开关组包含第七至第九 开关及一第三开关杆,该第七至第九开关皆具有一前端及一后端,其中,该第七至第九开关 的前端共同连接构成一中性线接点;第七开关的后端连接第四开关的后端,第八开关的后端连接第五开关的后端,第九开关的后端连接第六开关的后端,该第三开关杆控制该第七至第九开关同时进行开、关动作;该第三开关杆的开关动作与第二开关杆的开关动作相反而与第一开关杆的开关动作一致; 多个开关杆控制组件,彼此连动分别设于第一、第二及第三开关组上,各开关杆控制组件对应制动所属开关组的开关杆;以及 —控制件,连接其中一开关杆控制组件而控制其作动,当该控制件使其中一开关杆控制组件作动时,亦同时带动其他开关杆控制组件一同作动而同步制动各开关杆控制组件所属开关组的开关杆。 藉此控制装置,即可经由作动控制件进行前述电枢绕组切换模块的各接线组所连接电枢绕组的串、并联工作模式切换,而达到切换发电机的输出电压,减少二次拆接电线的繁琐步骤以及降低二次接线产生错误的可能性。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电枢绕组切换模块的控制装置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的电枢绕组切换模块的控制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可对电枢绕组切换模块进行开关控制,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综上所述,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电枢绕组切换模块的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藉由一控制件同时控制多个开关杆控制组件作动,进而切换各开关杆控制组件所对应的开关组的开关,达成电枢绕组切换模块的串、并联切换功能,使供电端的输出电压产生变化,减少二次拆接电线的繁琐步骤以及降低二次接线产生错误的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枢绕组切换模块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底座;  一第一开关组,设于该底座上,该第一开关组包含一第一开关、一第二开关、一第三开关及一第一开关杆,该第一、第二及第三开关皆具有一前端及一后端,该第一开关杆控制第一、第二及第三开关同时进行开、关动作;  一第二开关组,设于底座上而与第一开关组并排,该第二开关组包含一第一开关、一第二开关、一第三开关及一第二开关杆,该第一、第二及第三开关皆具有一前端及一后端,其中,该第二开关组的第一、第二及第三开关的前端依序对应连接第一开关组的第一、第二及第三开关的前端,该第二开关杆控制所属第二开关组的第一、第二及第三开关同时进行开、关动作;  一第三开关组,设于底座上而与第二开关组并排,该第三开关组包含一第一开关、一第二开关、一第三开关及一第三开关杆,该第一、第二及第三开关皆具有一前端及一后端,其中,该第三开关组的第一、第二及第三开关的前端共同连接构成一中性线接点;该第三开关组的第一、第二及第三开关的后端依序对应连接第二开关组的第一、第二及第三开关的后端,该第三开关杆控制所属第三开关组的第一、第二及第三开关同时进行开、关动作;  多个开关杆控制组件,彼此连动分别设于第一、第二及第三开关组上,各开关杆控制组件对应制动所属开关组的开关杆;以及  一控制件,连接其中一开关杆控制组件而控制其作动,当该控制件使其中一开关杆控制组件作动时,亦同时带动其他开关杆控制组件亦一同作动而同步制动所属开关组的开关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文峰
申请(专利权)人:固也泰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