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雅屹专利>正文

传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5015998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传输系统,其传输至少一物件,该传输系统包含传输轨道以及转动承载装置,传输轨道用以将物件传输至转动承载装置上,转动承载装置邻设于传输轨道,并具有转轴及第一转动盘,第一转动盘具有盘面及环绕于盘面用以承载物件的承载面,其中,转轴穿设于盘面中央,而第一转动盘则以转轴为轴心旋转,且转轴的轴向约与重力方向垂直,从而,能够稳定地传输柱状元件以供后续制程。(*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传输系统,特别关于一种能够传输细长组件以供检测的传输系统。技术背景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许多生产线皆采用自动化的传输系统来取代人工搬 运,以节省对象的运送时间,进而增加产能及效率。一般而言,在生产线中有各式各样的组 件会被传输,诸如螺帽、螺丝、螺杆、电路板、机壳等各种组件皆会被传输进而检测或组装。以螺丝等柱状扣件为例,其尺寸是相当的多元化,由短螺丝至长螺丝还可分为不 同的规格尺寸。一般而言,具有瑕疵的螺丝等组件将无法正常的组装成产品,若强行组装亦 可能造成结构强度不足或导致产品损坏等状况发生。目前业界所使用的各种螺丝在成型 后,皆会再经过质量检测筛选,以过滤出有瑕疵的螺丝扣件,以提高应用产品的妥善率。请参照图1所示,已知的螺丝10,是利用在传输的过程中,藉由在旋转圆盘11周缘 设置卡槽111,用以承载具有帽头101的螺丝10。藉由旋转圆盘11在旋转的过程中,可利 用目视或是摄影装置对螺丝10做质量检测。在已知技术中,旋转圆盘11的盘面112与地 面平行,而螺丝10则是与盘面112呈垂直,如此一来,当螺丝10的规格尺寸为细长型时,在 旋转圆盘11旋转的过程中将导致螺丝10摇晃不稳定,也因此将可能因为误判而导致检测 结果不正确。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稳定地传输柱状元件以供后续制程的传输系统,实属当前重要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稳 定地传输柱状元件以供后续制程的传输系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传输系统,其特点 是该传输系统包含传输轨道、及转动承载装置,该转动承载装置邻设于该传输轨道,并具 有转轴及第一转动盘,该第一转动盘具有盘面及环绕于该盘面的承载面,该转轴穿设于该 盘面中央,而该第一转动盘以该转轴为轴心旋转,且该转轴的轴向约与重力方向垂直。其中重力方向为地心引力方向,即转轴的轴向约与地面平行。其中转动承载装置更包含第二转动盘,其与第一转动盘相对设置,该第二转动盘 具有盘面及承载面,且转轴亦穿设于第二转动盘的盘面中央,且第二转动盘以转轴为轴心 旋转。另外,第二转动盘的承载面与第一转动盘的该承载面共同承载该物件。其中第一转动盘的承载面具有至少一承载凹槽,以承载由传输轨道结构输出的物 件。如此,由于本技术的传输系统利用承载面的平面延伸方向与转轴的轴向约为 平行,而转轴的轴向与重力方向约为垂直的设计,使得柱状元件能够在传输到转动承载结构上之后被稳定地固定住并被传送,以避免在传送过程而需要其它制程(例如检测或其它加工制程)时,因为柱状元件晃动而影响质量良率。附图说明图1为已知传输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传输系统的侧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传输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0:螺丝101 帽头11 旋转圆盘111 卡槽112:盘面2 传输系统20 物件21 传输轨道22:转动承载装置221 转轴222 第一转动盘2221 盘面2222 承载面223 位置限定部224 第二转动盘2241 承载面Cl 承载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相关图式,说明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传输系统。请参照图2所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传输系统2用以传输至少一物件20,其 中,物件20例如可为壳体、螺丝、螺帽、螺杆等,以上仅为举例性,而非为限制性。传输系统 2包括相互邻设的一传输轨道21以及一转动承载装置22。其中,传输轨道21可为震动式 传输轨道或可为如履带传输的循环式传输轨道,在此并不加以限制,其主要是将物件20传 输至转动承载装置22。转动承载装置22用以承载物件20以进行检测制程或加工制程。转动承载装置22具有一转轴221以及一第一转动盘222,其中第一转动盘222更 具有一盘面2221以及环绕于盘面2221周缘用以承载物件20的承载面2222。转轴221穿 设于盘面2221中央,且转轴221的轴向约与重力方向垂直,意即,第一转动盘222是以转轴 221为轴心旋转,且承载面2222的平面方向与重力方向垂直。于本实施例中,重力方向为地 心引力方向,意即转轴221的轴向约与地面平行。另外,第一转动盘222的承载面2222具有至少一承载凹槽Cl,作为卡槽之用,并用 以承载由传输轨道21传输而来的物件20。承上所述,物件(如螺丝)20是以与地面平行的方式由传输轨道21被传输至转动 承载装置22的承载面2222,且物件20被第一转动盘222带动而移动,在此同时,可对物件 20进行检测制程或是加工制程。 请再同时参照图2与图3所示,转动承载装置22更具有一位置限定部223,其用以限定物件20在传输过程中的位置,以避免物件20在未到达定位之前掉落。 接着,请参照图4所示,与上述不同的是,于本实施例中,转动承载装置22更包括一第二转动盘224,其与第一转动盘22相对设置,且转轴221同时穿设于第二转动盘224的盘面中央以及第一转动盘222的盘面中央。意即,第一转动盘222与第二转动盘224皆是 以转轴221为轴心旋转,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转动盘224的承载面2241与第一转动盘222 的承载面2222共同承载物件20,以进行后续的检测制程或加工制程。综上所述,由于本技术的传输系统是利用承载面的平面延伸方向与转轴的轴 向约为平行,而转轴的轴向与重力方向约为垂直的设计,使得柱状元件能够在传输到转动 承载结构上之后被稳定地固定住并被传送,以避免在传送过程而需要其它制程(例如检测 或其它加工制程)时,因为柱状元件晃动而影响质量良率。另外,依据柱状元件的尺寸规格 不同,可选用不同的转动盘组合,例如较短的柱状元件可使用单一转动盘来承载输送,而较 长的柱状元件则可利用二个或二个以上的转动盘的组合来承载输送,因而可适应于各种尺 寸规格的柱状元件。此外,本技术的传输系统并不仅限于传输柱状元件,其亦可传输其 它如上述的机壳或螺帽等物件。以上所述仅为举例性,而非为限制性。任何未脱离本技术的精神与范畴,而对 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于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中。权利要求一种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传输系统包含传输轨道、及转动承载装置,该转动承载装置邻设于该传输轨道,并具有转轴及第一转动盘,该第一转动盘具有盘面及环绕于该盘面的承载面,该转轴穿设于该盘面中央,而该第一转动盘以该转轴为轴心旋转,且该转轴的轴向约与重力方向垂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面具有至少一以承载由所述 传输轨道输出的物件的承载凹槽。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方向为地心引力方向。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承载装置更包含第二转动盘, 其与所述第一转动盘相对设置,该第二转动盘具有盘面及承载面,且该转轴亦穿设于该第 二转动盘的盘面中央,且该第二转动盘以该转轴为轴心旋转。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盘的承载面与所述第一 转动盘的承载面共同承载该物件。专利摘要一种传输系统,其传输至少一物件,该传输系统包含传输轨道以及转动承载装置,传输轨道用以将物件传输至转动承载装置上,转动承载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传输系统包含传输轨道、及转动承载装置,该转动承载装置邻设于该传输轨道,并具有转轴及第一转动盘,该第一转动盘具有盘面及环绕于该盘面的承载面,该转轴穿设于该盘面中央,而该第一转动盘以该转轴为轴心旋转,且该转轴的轴向约与重力方向垂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雅屹
申请(专利权)人:杨雅屹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