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换向汽车塑料模具,包括一上模、中模和底模,所述模具内设有模穴,所述上模或中模或底模的端部设有一枢轴部,所述枢轴部连接所述中模和所述底模端部,所述上模压合所述中模和所述底模,所述上模端部结合所述枢轴部,其中,所述枢轴部具有一使所述上模、中模和底模其中之一翻转角度的翻转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方便,效率较高。(*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设计,尤指一种可换向的汽车塑料模具。
技术介绍
现有的模具需有公、母模板合并或上、中、下模并合,内有模槽,经注入熔化原料 后,再作脱模操作以取出成型对象,然而,还有一些产品需附着花纹薄模或置入金属对象 等,再未灌注熔化原料前,先在模具内附着花纹薄模或置入金属物件,再为灌注熔化原料, 使花纹薄模直接附着于成型对象,或金属对象已固定于成型对象,无需另外贴附和固定;但 是,有关作附着花纹薄模于模具内的操作,由于需先作开模操作(可能为掀起一倾斜角或 上升一高度),然后再作贴附花纹薄模操作,如图ι所示,该模具10有底模11、中模12及上 模(图未示),将中模12上掀后,在中模12上的模穴作贴附花纹薄模14的操作,此时中模 12与操作的人呈相互垂直状态,操作的人必需先贴附中模12左边,再到中模12右边贴附花 纹薄模14,非常不方便,且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可换向的汽车 塑料模具。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换向汽车塑料模具,包括一呈上、中、下排列的上模、中模和底模,所述模具内 设有模穴,所述上模或中模或底模的端部设有一枢轴部,所述枢轴部连接所述中模和所述 底模端部,所述上模压合所述中模和所述底模,所述上模端部结合所述枢轴部,其中,所述 枢轴部具有一使所述上模、中模和底模其中之一翻转角度的翻转机构。进一步地,所述所述枢轴部设于所述底模,所述枢轴部设有两枢轴耳及一枢轴筒, 所述两枢轴耳固定设置于所述底模,并以一枢轴柱连接所述枢轴筒,所述枢轴筒连接所述 中模。所述枢轴筒外设有所述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与所述枢轴筒相互垂直,所述翻 转机构为供一柱体置入的套筒,所述柱体设于所述中模端部,所述柱体上设有一凹痕,一定 位柱置入所述套筒并抵靠所述凹痕,使所述中模可依翻转机构的所述套筒旋转角度。所述柱体的凹痕为沿着所述柱体圆周表面作180度分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方便,效率较高。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现有汽车塑料模具的剖视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最佳实施方式可换向的汽车塑料模具中、底模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最佳实施方式可换向的汽车塑料模具的部分横向剖面视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最佳实施方式可换向的汽车塑料模具的部分纵向剖面视 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最佳实施方式可换向的汽车塑料模具的纵向剖面视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最佳实施方式可换向的汽车塑料模具中模掀开后的剖面 视图。图7是根据本技术最佳实施方式可换向的汽车塑料模具枢轴部的剖面视图。图8是根据本技术最佳实施方式可换向的汽车塑料模具掀开中模时翻转机 构的剖面视图。图9是根据本技术最佳实施方式可换向的汽车塑料模具翻转中模时翻转机 构的剖面视图。图10是根据本技术最佳实施方式可换向的汽车塑料模具翻转中模的立体视 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2至图5所示,本技术最佳实施方式中的可换向的汽车塑料模具,包括上 模21、中模22及底模23,该上模21、中模22及底模23内各设有模穴211、221、231,其中该 中模22上下面都设有模穴221,该底模23的端部设有一枢轴部24,该枢轴部24具有一翻 转机构25,该枢轴部24设有两枢轴耳241及一枢轴筒242,所述两枢轴耳241固设于底模 23的一端,两枢轴耳241各有一穿孔243,以一枢轴柱244穿过枢轴耳241的穿孔243后进 入枢轴筒242,该枢轴筒242外固定有一翻转机构25,该翻转机构25与枢轴筒242相互垂 直,所述翻转机构25为一套筒251,供一柱体222置入,该柱体222固设于中模22的端部, 柱体222上设有一凹痕223,该柱体222的凹痕223沿着柱体222圆周表面延伸180度,通 过一定位柱252进入套筒251,并抵入该柱体222是凹痕223,使中模22可依翻转机构25 的套筒251而可作左、右各90度的旋转;通过上述结构,本技术最佳实施方式中的课换 向汽车塑料模具,如图5至图10所示,操作时,将中模22上掀至垂直角,该翻转机构25可 使中模22再左旋转90度,该定位柱252沿着该柱体222的凹痕223,当中模22旋转90度 时,操作者方便的贴设花纹薄膜30 (静电膜)于中模22左边,当需要贴中模22右边时,不 需要移动人体,只要再逆转(右旋转)180度后,即可方便贴设花纹薄膜30于中模22右边, 而不需要人体左右来回移动,非常方便,效率较高。当然,本创作的翻转机构25并不局限于 使用于该最佳实施方式,其对于金属对象也可置入于上模、中模或底模内,并不只有花纹薄 膜30的贴附。尽管为示例目的,已经公开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将意识到,在不脱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公开的本技术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 下,各种改进、增加以及取代是可能的。权利要求一种换向汽车塑料模具,包括一呈上、中、下排列的上模、中模和底模,所述模具内设有模穴,所述上模或中模或底模的端部设有一枢轴部,所述枢轴部连接所述中模和所述底模端部,所述上模压合所述中模和所述底模,所述上模端部结合所述枢轴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轴部具有一使所述上模、中模和底模其中之一翻转角度的翻转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向汽车塑料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枢轴部设于所述 底模,所述枢轴部设有两枢轴耳及一枢轴筒,所述两枢轴耳固定设置于所述底模,并以一枢 轴柱连接所述枢轴筒,所述枢轴筒连接所述中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向汽车塑料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轴筒外设有所述翻 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与所述枢轴筒相互垂直,所述翻转机构为供一柱体置入的套筒,所述 柱体设于所述中模端部,所述柱体上设有一凹痕,一定位柱置入所述套筒并抵靠所述凹痕, 使所述中模可依翻转机构的所述套筒旋转角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向汽车塑料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的凹痕为沿着所 述柱体圆周表面作180度分布。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换向汽车塑料模具,包括一上模、中模和底模,所述模具内设有模穴,所述上模或中模或底模的端部设有一枢轴部,所述枢轴部连接所述中模和所述底模端部,所述上模压合所述中模和所述底模,所述上模端部结合所述枢轴部,其中,所述枢轴部具有一使所述上模、中模和底模其中之一翻转角度的翻转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方便,效率较高。文档编号B29C33/30GK201552690SQ20092007476公开日2010年8月18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8日专利技术者张勇, 张禹林 申请人:南通海林汽车橡塑制品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向汽车塑料模具,包括一呈上、中、下排列的上模、中模和底模,所述模具内设有模穴,所述上模或中模或底模的端部设有一枢轴部,所述枢轴部连接所述中模和所述底模端部,所述上模压合所述中模和所述底模,所述上模端部结合所述枢轴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枢轴部具有一使所述上模、中模和底模其中之一翻转角度的翻转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禹林,张勇,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海林汽车橡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