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翁裕华专利>正文

一种燃气灶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99269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气灶燃烧器,包括炉头、火盖座、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火盖座端面上分别设有与炉头内、外环引射管相通的内环燃气出口、外环燃气出口,火盖座端面上固定安装有分流盖并与火盖座构成燃烧器底座,底座上由内至外分别设置内环通道、二次空气补充通道和外环通道,且底座上的内环通道、外环通道分别与炉头上的内环燃气出口、外环燃气出口相连通,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分别设置在底座的内环通道和外环通道的上部,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上分别设有火盖火孔,所述炉头呈箱体状置于火盖座底部,箱体状的炉头内具有通槽,通槽内安装有至少一支与外环燃气出口相通的外环引射管。其有益效果是:炉头采用箱体式方形结构,内部加装有引射管,与炉头外完全隔离,燃烧稳定,炉头内外隔离,汤汁,污物等不会流入引射管等内部组件,实现全保洁,保证引射效果,节能环保。(*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燃气灶
,尤其涉及一种采用箱体状炉头且引射管设置在嵌设在箱体内的燃气灶燃烧器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技术的燃气灶燃烧器,如嵌入式燃气灶燃烧器,其结构一般包括有炉头、底座、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炉头上部开有内环燃气出口和外环燃气出口,底座上由内至外分别设置有内环通道、二次空气补充通道和外环通道,底座安装在炉头的上部,且底座上的内环通道、外环通道分别与炉头上的外环燃气出口 、内环燃气出口相连通,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分别盖设在底座的内环通道和外环通道的上部,外环火盖的外侧壁和内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火盖火孔。 上述传统结构的燃气灶燃烧器,存在以下不足之处(l)现有的燃烧器炉头其引射管引射段较长,增加材料损耗同时且外形不美观,制造成本高;(2)引射管完全暴露在外,汤汁,污物等容易流入引射管内部,造成引射效果下降,;(3)传统炉头嵌入式安装时,引射管完全暴露在外,容易造成火焰不稳定,极易受到橱柜内外通风环境影响,在开关柜门时,会因空气快速窜动造成火焰熄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縮短引射管长度的同时,既减少材料损耗,又能将引射管与外部环境隔绝,不受内外通风环境影响,火焰燃烧稳定,保持引射管内部不受污染,保证引射效果。 本技术的目的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的 —种燃气灶燃烧器,包括炉头、火盖座、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火盖座端面上分别设有与炉头内、外环引射管相通的内环燃气出口、外环燃气出口,火盖座端面上固定安装有分流盖并与火盖座构成燃烧器底座,底座上由内至外分别设置内环通道、二次空气补充通道和外环通道,且底座上的内环通道、外环通道分别与炉头上的内环燃气出口、外环燃气出口相连通,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分别设置在底座的内环通道和外环通道的上部,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上分别设有火盖火孔,所述炉头呈箱体状置于火盖座底部,箱体状的炉头内具有通槽,通槽内安装有至少一支与外环燃气出口相通的外环引射管,对应外环引射管入口的炉头侧壁开有外环进气口,火盖座中央往炉头底部延伸有与内环燃气出口相连通的呈垂直状的内环引射管,炉头底部中央对应内环引射管开有通孔,炉头底部外侧设有与通孔相连通的内环燃气进气通道,内环燃气进气通道进气口设于炉头一侧壁上,所述通槽内的外环进气口与通孔上分别安装有与内、外环引射管对应的内、外环喷咀。上述结构的燃气灶具燃烧器,炉头采用箱体式方形结构,内部加装有引射管,与炉头外完全隔离,不受灶外环境通风影响,燃烧所需空气从面板与火盖座之间的间隙处即二次空气补充通道充分补充,燃烧稳定,炉头内外隔离,汤汁,污物等不会流入引射管等内部组件,实现全保洁,保证引射效果,縮短引射管长度,既减少材料损耗,节能环保。 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作为更完善的技术方案,所述通槽内设有两支与外环燃气出口相通的外环引射管,其外环进气口分别呈相对状设置在炉头两侧壁上,且两外环进气口延伸至炉头底部并通过设于底部的连接通道相互贯通。 所述设置在炉头两侧壁上的任意一外环进气口外侧设有管塞密封。 所述连接通道和内环燃气进气通道通过密封盖密封,密封盖与连接通道以及内环燃气进气通道底部还设有密封胶条。 所述火盖座底部对应外环燃气出口延伸有弯管,弯管与外环引射管相接通。 所述弯管与火盖座呈整体状。 所述炉头内的通槽呈"H"型,两外环引射管分别坐于通槽两侧。 所述侧壁上的内、外环进气口均安装有管接头。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本技术的燃气灶具燃烧器,炉头采用箱体式方形结构,内部加装有引射管,与炉头外完全隔离,汤汁,污物等不会流入引射管等内部组件,实现全保洁,保证引射效果,縮短引射管长度,既减少材料损耗,节能环保。 2)、炉头内外隔离,引射管不受灶外环境通风影响,燃烧所需空气从火盖座上的二次空气补充通道充分补充,燃烧稳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另一角度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技术中炉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技术中炉头与引射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技术中炉头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技术与面板结合的使用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9所示, 一种燃气灶燃烧器,包括炉头1、火盖座2、内环火盖3和外环火盖4,火盖座2端面5上分别设有与炉头1内、外环引射管6、7相通的内环燃气出口 8、外环燃气出口 9,火盖座2端面5上固定安装有分流盖10并与火盖座2构成燃烧器底座11,底座11上由内至外分别设置内环通道12、二次空气补充通道13和外环通道14,且底座11上的内环通道12、外环通道14分别与炉头1上的内环燃气出口 8、外环燃气出口 9相连通,内环火盖3和外环火盖4分别设置在底座11的内环通道12和外环通道14的上部,内环火盖3和外环火盖4上分别设有火盖火孔15,所述炉头1呈箱体状置于火盖座2底部,箱体状的炉头1内具有通槽16,通槽16内安装有至少一支与外环燃气出口 9相通的外环引射管7,对应外环引射管7入口 18的炉头1侧壁开有外环进气口 20,火盖座2中央往炉头1底部延伸有与内环燃气出口 8相连通的垂直状的内环引射管6,炉头1底部中央对应内环引射管6开有通孔22,炉头1底部外侧设有与通孔22相连通的内环燃气进气通道23,内环燃气进气通道23进气口 24设于炉头1 一侧壁上,所述通槽16内的通孔22与外环进气口 20上分别安装有与内、外环引射管6、7对应的内、外喷咀30、31。 作为炉头与引射管的具体实施例,所述通槽16内设有两支与外环燃气出口 9相通的外环引射管7,其外环进气口 20分别呈相对状设置在炉头l两侧壁上,且两外环进气口20延伸至炉头1底部并通过设于底部的连接通道19相互贯通,所述炉头1内的通槽16呈"H"型,两外环引射管7分别坐于通槽16两侧。 所述设置在炉头1两侧壁上的任意一外环进气口 20外侧设有管塞密封27。 所述连接通道19和内环燃气进气通道23通过密封盖24密封,密封盖24与连接通道19以及内环燃气进气通道23底部还设有密封胶条25。 所述火盖座2底部对应外环燃气出口 9延伸有弯管26,弯管26与外环引射管7相接通,所述弯管26与火盖座2呈整体状。 所述侧壁上的内、外环进气口 24、20均安装有管接头17。工作时,见图9,由于本技术的喷咀29、30及内、外环引射管6、7均安装于箱体状的炉头1内,与灶具内部完全隔离,不受灶内影响,燃烧所需空气从面板29与火盖座2之间的间隙28处充分补充,且底座11上开有二次空气补充通道13,使得火焰燃烧稳定。权利要求一种燃气灶燃烧器,包括炉头、火盖座、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火盖座端面上分别设有与炉头内、外环引射管相通的内环燃气出口、外环燃气出口,火盖座端面上固定安装有分流盖并与火盖座构成燃烧器底座,底座上由内至外分别设置内环通道、二次空气补充通道和外环通道,且底座上的内环通道、外环通道分别与炉头上的内环燃气出口、外环燃气出口相连通,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分别设置在底座的内环通道和外环通道的上部,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上分别设有火盖火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燃气灶燃烧器,包括炉头、火盖座、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火盖座端面上分别设有与炉头内、外环引射管相通的内环燃气出口、外环燃气出口,火盖座端面上固定安装有分流盖并与火盖座构成燃烧器底座,底座上由内至外分别设置内环通道、二次空气补充通道和外环通道,且底座上的内环通道、外环通道分别与炉头上的内环燃气出口、外环燃气出口相连通,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分别设置在底座的内环通道和外环通道的上部,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上分别设有火盖火孔,其特征是:所述炉头呈箱体状置于火盖座底部,箱体状的炉头内具有通槽,通槽内安装有至少一支与外环燃气出口相通的外环引射管,对应外环引射管入口的炉头侧壁开有外环进气口,火盖座中央往炉头底部延伸有与内环燃气出口相连通的呈垂直状的内环引射管,炉头底部中央对应内环引射管开有通孔,炉头底部外侧设有与通孔相连通的内环燃气进气通道,内环燃气进气通道进气口设于炉头一侧壁上,所述通槽内的外环进气口与通孔上分别安装有与内、外环引射管对应的内、外环喷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裕华
申请(专利权)人:翁裕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