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熔窑的余热回收和脱硫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964314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工业废气的处理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玻璃熔窑的余热回收和脱硫除尘装置。在玻璃熔窑的烟道出口处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烟气余热交换器、脱硫除尘塔和脱硫循环池;所述的烟气余热交换器与脱硫除尘塔之间的管路上连接有引风机;所述的脱硫除尘塔和脱硫循环池之间通过输入管路和输出管路连接,其中,输出管路上连接有脱硫介质泵;所述的脱硫除尘塔的顶部与底部之间也连接有循环管路,该循环管路上连接有脱硫介质循环泵。它主要解决玻璃生产的熔窑其高能耗、高温气体排放、和二氧化硫排放对大气的污染以及产生多余热能白白损失而无法利用的技术问题,以达到节约能源、绿色环保的要求。(*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业废气的处理装置
,特别是一种玻璃熔 窑的余热回收和脱硫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太阳能利用事业和技术的进步,光伏发电组件使用的基板---太阳能超白压花玻璃它虽然在太阳能利用上是一种绿色环保能源但是 作为玻璃在熔窑熔、制造过程中燃烧的是重油也是能源,且燃烧过程会 排放二氧化硫气体对环境带来威胁。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玻璃行业尤其 是太阳能利用事业的发展。因此生产企业如何控制油料消耗和减少污染 物排放是必须解决和面临的主要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玻璃熔窑的余热回收和脱硫除尘装 置,主要解决玻璃生产的熔窑其高能耗、高温气体排放、和二氧化硫排 放对大气的污染以及产生多余热能白白损失而无法利用的技术问题,以 达到节约能源、绿色环保的要求。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玻璃熔窑的余热回收和脱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玻璃熔 窑的烟道出口处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烟气余热交换器、脱硫除尘塔和脱硫 循环池;所述的烟气余热交换器与脱硫除尘塔之间的管路上连接有引风 机;所述的脱硫除尘塔和脱硫循环池之间通过输入管路和输出管路连 接,其中,输出管路上连接有脱硫介质泵;所述的脱硫除尘塔的顶部与 底部之间也连接有循环管路,该循环管路上连接有脱硫介质循环泵。所述的玻璃熔窑的余热回收和脱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玻璃熔窑的烟道上设有烟道闸门。所述的玻璃熔窑的余热回收和脱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烟气余热交换器包括余热交换器的热管,热管管体内设置吸液芯,并在 热管管体内设有工作介质,该热管管体一端设有冲液封口管。藉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装置采用热能回收新技术和双碱法脱硫技术,在玻璃熔窑 的烟道出口处进行技术改造,安装烟气余热交换器、脱硫除尘塔、脱硫循 池。其工艺路线烟气先通过余热交换器将余热回收,并转化为蒸汽,取 代原先2台燃油蒸汽锅炉,然后烟气进入脱硫除尘塔,通过旋流板塔进行 脱硫除尘,从而达到热能回收利用和减少废气污染物排放,达到节能减排、 保护环境的目的。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烟气余热交换器热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玻璃熔窑的余热回收和脱硫除尘装置。如图所示在玻璃熔窑1的烟道出口处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烟气余热交换器2、脱硫除尘塔3和脱硫循环池4;所述的烟气余热交换器2 与脱硫除尘塔3之间的管路上连接有引风机5;所述的脱硫除尘塔3和 脱硫循环池4之间通过输入管路和输出管路连接,其中,输出管路上连接有脱硫介质泵6;所述的脱硫除尘塔3的顶部与底部之间也连接有循环管路,该循环管路上连接有脱硫介质循环泵7。所述的玻璃熔窑1的烟道上设有烟道闸门11。如图2所示,所述的烟气余热交换器2包括余热交换器的热管21 , 热管21管体内设置吸液芯22,并在热管21管体内设有工作介质23, 该热管21管体一端设有冲液封口管24。热能回收主要通过余热交换器 的热管。热管具有特高导热能力的元件,分为加热段A、放热段B、绝 热段C。管内的工作介质23由多种无机活性金属及其化合物混合而成, 具有超强的热活性和热敏感性,遇热而吸,遇冷而放。工作时这种热超 导工质在一定温度下被激活,以分子震荡相变形式来传递热量,导热系 数是一般金属的一万倍,传热温度几乎没有衰减并能以极快的速度传 递。工质在加热段吸热汽化,到放热段凝结放出热量,并回流到加热段 重新吸热,将热量从一端传递到另一端,从而达到热交换目的。烟气余热交换器主要技术参数:<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6</column></row><table>脱硫除尘塔3采用旋流板塔双碱法脱硫工艺,旋流塔板采用不锈钢 制作。废气经塔预冷喷淋切向主塔底部进入,通过旋流板进行气液接触 后,经主塔内的除雾装置进行气液分离,最大限度的将水滴自主塔除下; 废气经变频引风机抽引,由烟囱排空。吸收液的流程为一、 从脱硫除尘塔主塔上部进入,在旋流板上被气流分散,进行气 液两相的接触(Na2C03+S02—Na2S03+C02);二、 完成吸收后从脱硫除尘塔主塔底部流出,经渠道流入脱硫循环 池再生(定期补充一定量的钠碱(2NaOH+S02—Na2S03+H20),使钠基碱 的摩尔浓度保持在0.2^0.3之间);三、 再由脱硫介质循环泵打回脱硫循环池主塔顶部循环使用重新吸 收S02 (Na2S03+S02+H20—2NaHS03)。钠基吸收二氧化硫速率高,在较 低的液气比下可得到较高的脱硫率;脱硫过程反应方程式如下(l)Na2C03+S02—Na2S03+C02个(2) 2NaOH+S02—Na2S03+H20(3) Na2S03+S02+H20—2NaHS03(4) 2NaHS03+Ca(OH)2—Na2S03+CaS03+2H20(5) Na2S03+Ca(OH)2—2NaOH+CaS03 ,其中式(1)为启动阶段NaC03溶液吸收S02的反应;式(2)为 再生液PH值较高时(高于9),溶液吸收S02的主要反应;式(3)为 再生液PH值较低(5。9)时的主要反应。式(4)为第一步再生反应,式(5)为再生至PH〉9以后继续发生 的主反应。所生成的CaS03及副产物CaS04以半水化合物形式沉淀在水 池中。综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 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 修饰,都应为本技术的技术范畴。权利要求1、一种玻璃熔窑的余热回收和脱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玻璃熔窑(1)的烟道出口处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烟气余热交换器(2)、脱硫除尘塔(3)和脱硫循环池(4);所述的烟气余热交换器(2)与脱硫除尘塔(3)之间的管路上连接有引风机(5);所述的脱硫除尘塔(3)和脱硫循环池(4)之间通过输入管路和输出管路连接,其中,输出管路上连接有脱硫介质泵(6);所述的脱硫除尘塔(3)的顶部与底部之间也连接有循环管路,该循环管路上连接有脱硫介质循环泵(7)。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熔窑的余热回收和脱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玻璃熔窑(1)的烟道上设有烟道闸门(11)。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玻璃熔窑的余热回收和脱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烟气余热交换器(2)包括余热交换器的热管(21),热管(21)管体内设置吸液芯(22),并在热管(21)管体内设 有工作介质(23),该热管(21)管体一端设有冲液封口管(24)。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工业废气的处理装置
,特别是一种玻璃熔窑的余热回收和脱硫除尘装置。在玻璃熔窑的烟道出口处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烟气余热交换器、脱硫除尘塔和脱硫循环池;所述的烟气余热交换器与脱硫除尘塔之间的管路上连接有引风机;所述的脱硫除尘塔和脱硫循环池之间通过输入管路和输出管路连接,其中,输出管路上连接有脱硫介质泵;所述的脱硫除尘塔的顶部与底部之间也连接有循环管路,该循环管路上连接有脱硫介质循环泵。它主要解决玻璃生产的熔窑其高能耗、高温气体排放、和二氧化硫排放对大气的污染以及产生多余热能白白损失而无法利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玻璃熔窑的余热回收和脱硫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玻璃熔窑(1)的烟道出口处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烟气余热交换器(2)、脱硫除尘塔(3)和脱硫循环池(4);所述的烟气余热交换器(2)与脱硫除尘塔(3)之间的管路上连接有引风机(5);所述的脱硫除尘塔(3)和脱硫循环池(4)之间通过输入管路和输出管路连接,其中,输出管路上连接有脱硫介质泵(6);所述的脱硫除尘塔(3)的顶部与底部之间也连接有循环管路,该循环管路上连接有脱硫介质循环泵(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洪良徐善凡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福莱特玻璃有限公司阮洪良徐善凡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